压接筒的压接方法、压接筒及压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82141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接筒的压接方法,不增大加工工序数,压接后的顶壁部能够实现平坦的状态。在该压接方法中,按压突起按压顶壁部直到与绝缘部件接触后,利用按压突起进一步按压顶壁部,由此,以与顶壁部的绝缘部件接触的部位为支点,弯曲顶壁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与屏蔽电线(同轴电缆)的末端部等电连接的带屏蔽电线的连接器(例如,天线插塞连接器)等中适于压接的压接筒的压接方法、压接筒及用于此的压接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有技术,大量开发并使用着各种各样的端子。例如,公知的有使用于 汽车用连接器等的雌端子等,作为该雌端子的制造方法,公知的有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 的方法。 即,该雌端子如图10所示,加工金属加工板,得到雌端子的原材料100。接着,如图 11所示,将该原材料100装载于底座200上,通过具有与底壁130目标宽度尺寸大致相同的 宽度尺寸的按压部件210从上面按压。在该状态下,从底座200的左右两侧使模型220上 升,向上按压相当于侧壁110的部分,将侧壁IIO弯起(将此称为第一弯曲工序)直到两顶 壁120的前端快要碰到(优选即将碰到)按压部件210的位置(比图11的双点划线的位 置稍微扩大的状态)。 在该阶段,底壁130和侧壁110构成的角度(以下称为侧壁内侧角度)为钝角,但 是,两顶壁120的宽度尺寸比现有技术的雌端子小,因此,上述侧壁110的侧壁内侧角度比 用现有技术的方法加工时的角度小,该侧壁内侧角度的减小量与上述宽度尺寸减小量相对 应。即,在该第一弯曲工序中能够得到比现有技术更大的弯曲角度。该第一工序之后,进行 如下所述的作业将按压部件210向上方退出,向后方弯曲图IO所示的舌片140,并插入到 两侧壁110的内侧。 接着,在第二弯曲工序中,代替模型220,从上面降下如图12(A) (C)所示的模 型230。该模型230的左右两内侧面23 1形成为沿下方逐渐向两外侧方向变位的倾斜面, 随着两模型230的下降,两侧壁110的上端部分(即侧壁110和顶壁120的边界部分)从 两外侧向内侧被按压,被进一步进行弯曲加工。而且,如图12(C)及图13(A)所示,进行弯 曲加工直到两顶壁120的前端彼此接触的角度的时刻,结束全部的弯曲工序,但是,如上所 述,由于两顶壁120的宽度尺寸的和比底壁130的宽度尺寸小,因此,最终的侧壁110的内 侧角度不是直角而成为锐角。 这样加工后除去载荷时,由于回弹而顶壁120的前端彼此分离,形成如图13(B)所 示的微小尺寸S的间隙。S卩,两侧壁110扩展,上述侧壁110的内侧角度(侧壁内侧角度) 增加。但是,如上所述,加工结束之后的侧壁内侧角度原来是锐角,因此,该侧壁内侧角度因 上述回弹而与目标角度即90。接近。因此,通过设定上述第二弯曲工序结束之后的侧壁内 侧角度(即,设定在第一弯曲工序前弯曲立起的两顶壁120的宽度尺寸),以使该回弹完全 结束后的角度正好成为90。,能够逆向利用回弹而将侧壁内侧角度制成大致直角。另外,在 现有技术那样的第二弯曲工序中,顶壁120彼此没有相互摩擦,因此,能够进行更圆滑地加 工。 在按如上所述制造的雌端子中,不会如现有技术的雌端子那样利用两顶壁的接触 而产生的摩擦阻力强制地阻止回弹,自由发生回弹的结果是,最终侧壁内侧角度成为大致 直角,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残留应力显著降低。另外,不使顶壁重合,因此,材料费为所需 要的最小限度,因而经济,结构也非常简单。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0-308271号公报 但是,如图12(C)及图13(A)所示,进行弯曲加工直到两顶壁120的前端彼此接触的角度后,弯曲后的左右顶壁120的前端彼此相互卡止碰撞时,弯曲加工部分等(尤其是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有时变形。其结果是,该部分的尺寸变化时,在每个加工后的制品中尺寸的偏差增大,并且,顶壁120的弯曲加工的状态也可能产生偏差。 但是,对于两顶壁120即上面部分而言能否得到平坦的状态,特别依存于宽度方向的尺寸,因此,该尺寸偏差增大时,难以实现良好的弯曲加工状态。于是,为抑制这种尺寸偏差及弯曲加工的偏差,必须采取增加工序等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压接筒的压接方法及压接装置,不会增大加工工序数量,压接后的顶壁部能够实现平坦的状态,即良好且稳定的压接状 态。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压接筒的压接方法,在具备底板部、从 所述底板部立起的一对侧壁部、从所述一对侧壁部各自的前端延伸的一对顶壁部的压接端 子的压接筒中,利用该压接筒按照从外侧包围应固定的绝缘部件的方式向内侧弯曲所述侧 壁部或所述顶壁部,由此,将所述绝缘部件在所述底板部、侧壁部和顶壁部之间束紧而压 接,其中,包括 第一工序,通过位于与载置于砧的所述压接筒的所述顶壁部的前端部相对的部位的、形成于折波钳的顶面的按压突起,将所述顶壁部按压至与所述绝缘部件接触; 第二工序,所述按压突起将所述顶壁部按压至与所述绝缘部件接触之后,通过所述按压突起进一步按压所述顶壁部,由此,以与所述顶壁部的所述绝缘部件接触的部位为支点,进一步弯曲所述顶壁部。 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压接筒的压接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工序之前,以所述侧壁部的内面侧的、形成于成为与所述顶壁部的边界的部分的所述槽或凹陷为支点,相对于所述侧壁部以一定角度将所述顶壁部向内侧方向弯曲倾斜。 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提供压接筒的压接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工序中,以与所述顶壁部的所述绝缘部件接触的部位为支点弯曲的所述顶壁部与所述侧壁部形成90°以下的角度。 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压接筒的压接方法,其中,所述压接筒展开成平面时,具有以底 板部的中心为对称点的点对称的结构。 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压接筒的压接方法,尽管以侧壁部和顶壁部的接缝为支点的 回弹与现有技术的方法一样依然发生,但是,顶壁部考虑到其回弹量,以与导体或绝缘部件 接触的部位为支点预先弯曲额外量。因此,之后以侧壁部和顶壁部的接缝为支点的回弹发 生,向与顶壁部弯曲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恢复,因此,通过该恢复动作补偿所述预先弯曲的额外量的量的角度量,不增大加工工序数,在压接后的顶壁部能够实现与底板部平行的水平 方向相仿的平坦的面状态。即,能够实现良好稳定的压接状态。 根据所述第二方面的压接筒的压接方法,以在与侧壁部的内面侧的顶壁部的边界 部分形成的槽或凹陷为中心,能够从侧壁部确实地弯曲顶壁部,因此,能够更确实地将顶壁 部的上面部分压接加工成平坦的状态。 根据所述第三方面的压接筒的压接方法,通过预先估计回弹动作,得到相对于底 板部平行的压接加工。 根据所述第四方面的压接筒的压接方法,利用点对称形状能够高效地实施第二工 序。 为实现所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压接端子的压接筒,具备底板部、从 所述底板部立起的一对侧壁部、从所述一对侧壁部各自的前端延伸的一对顶壁部,按照从 外侧包围绝缘部件的方式,向内侧弯曲所述侧壁部或所述顶壁部,由此,将所述绝缘部件在 所述底板部、侧壁部和顶壁部之间束紧而压接,其中, 所述顶壁部以与所述顶壁部的所述绝缘部件接触的部位为支点弯曲。 根据所述第五方面的压接端子的压接筒,尽管以侧壁部和顶壁部的接缝为支点的回弹与现有技术的方法一样依然发生,但是,顶壁部考虑到其回弹量,以与导体或绝缘部件接触的部位为支点预先弯曲额外量。因此,之后以侧壁部和顶壁部的接缝为支点的回弹发生,向与顶壁部弯曲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恢复,因此,通过该恢复动作补偿所述预先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接筒的压接方法,在具备底板部、从所述底板部立起的一对侧壁部以及从所述一对侧壁部各自的前端延伸的一对顶壁部的压接端子的压接筒中,按照该压接筒从外侧包围应固定的绝缘部件的方式,向内侧弯曲所述侧壁部或所述顶壁部,由此,将所述绝缘部件在所述底板部、侧壁部和顶壁部之间束紧而压接,其中,包括:第一工序,通过按压突起,将所述顶壁部按压至与所述绝缘部件接触;该按压突起位于与载置于砧的所述压接筒的所述顶壁部的前端部相对的部位,且形成于折波钳的顶面;第二工序,在所述按压突起将所述顶壁部按压至与所述绝缘部件接触之后,通过所述按压突起进一步按压所述顶壁部,由此,以与所述顶壁部的所述绝缘部件接触的部位为支点,进一步弯曲所述顶壁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12-12 2008-317307一种压接筒的压接方法,在具备底板部、从所述底板部立起的一对侧壁部以及从所述一对侧壁部各自的前端延伸的一对顶壁部的压接端子的压接筒中,按照该压接筒从外侧包围应固定的绝缘部件的方式,向内侧弯曲所述侧壁部或所述顶壁部,由此,将所述绝缘部件在所述底板部、侧壁部和顶壁部之间束紧而压接,其中,包括第一工序,通过按压突起,将所述顶壁部按压至与所述绝缘部件接触;该按压突起位于与载置于砧的所述压接筒的所述顶壁部的前端部相对的部位,且形成于折波钳的顶面;第二工序,在所述按压突起将所述顶壁部按压至与所述绝缘部件接触之后,通过所述按压突起进一步按压所述顶壁部,由此,以与所述顶壁部的所述绝缘部件接触的部位为支点,进一步弯曲所述顶壁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筒的压接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工序之前,以所述侧壁部 的内面侧的、且形成于所述顶壁部的边界的部分的槽或凹陷为支点,相对于所述侧壁部以 一定角度将所述顶壁部向内侧方向弯曲倾斜。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筒的压接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工序中,以与所述顶壁部 的所述绝缘部件接触的部位为支点被弯曲的所述顶壁部与所述侧壁部形成90°以下的角 度。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压接筒的压接方法,其中,当所述压接筒展开成平面时,具有以 底板部的中心为对称点的点对称的结构。5. —种压接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川大史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