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体排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82124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薄片体排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薄片体排出装置用于排出弯曲的薄片体,其包括:具有第一壁的壳体;排出部,通过形成在所述第一壁上的开口,将薄片体排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按压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能在所述开口的外侧按压正在通过所述开口排出的所述薄片体;以及移动单元,使所述按压部沿着所述开口进行移动。由此,能够校正多种尺寸的薄片体的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片体排出装置以及具有该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薄片体排出装置一边校正因调色剂的定影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而导致的薄片体两侧边缘 部上的弯曲,一边排出该薄片体。
技术介绍
通常,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图像形成处理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之后,使薄片 体经过加热辊与加压辊之间,在薄片体上定影调色剂图像。在所述定影处理的过程中,薄片 体偶尔因所传导的热而产生弯曲。 作为校正薄片体弯曲的手法,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270642号公开的 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校正薄片体弯曲的防巻构件。防巻构件例如在薄片体正向出纸盘排 出的期间,可以按压向上翘曲而弯曲的薄片体的两侧边缘。在薄片体向出纸盘排出的过程 中,薄片体的两侧边缘被防巻构件按压,薄片体的表面恢复到平直。然而,防巻构件虽然可 以暂时/一瞬间校正薄片体的弯曲,不过不能完全校正薄片体的弯曲。因此,薄片体在出纸 盘上再要产生弯曲。 此外,作为校正薄片体弯曲的其它手法,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44771号公 开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以可摇动的状态垂下的按压板。由于出纸盘上的薄片体的两侧边缘 都被按压板按压,因此,先排出的薄片体的两侧边缘部的弯曲不会阻碍随后排出来的薄片 体。 然而,这些手法只能应用于一个尺寸的薄片体。例如,设置成可按压最大尺寸的薄 片体两侧边缘的防巻构件或按压板,不能按压小尺寸的薄片体的两侧边缘。因此,小尺寸的 薄片体的弯曲不能得到校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校正多种尺寸的薄片体弯曲的薄片体排 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薄片体排出装置,用于排出弯曲的薄片体,其包括具有第 一壁的壳体;排出部,使薄片体通过形成在所述第一壁上的开口,排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 按压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能在所述开口的外侧按压正在通过所述开口排出的所述薄片 体;以及移动单元,使所述按压部沿着所述开口进行移动。 采用所述结构,通过形成在壳体的第一壁上的开口排出薄片体。按压部能按压薄 片体。由此,能适当地校正薄片体上产生的弯曲。移动单元使按压部沿着开口进行移动。因 此,能适当地将按压部配置在薄片体的弯曲部分,可以校正多种尺寸的薄片体上产生的弯 曲。 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其包括图像形 成部,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定影部,加热所述薄片体,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薄片体上;以及如上所述结构的薄片体排出装置。 采用所述结构,通过图像形成部在薄片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利用定影部的热量定影在薄片体上。定影部的热量使薄片体的两侧边缘产生弯曲。薄片体通过形成在壳体的 第一壁上的开口排出。按压部能按压薄片体。由此,能适当地校正薄片体上产生的弯曲。移 动单元使按压部沿着开口进行移动。因此,能适当地将按压部配置在薄片体的弯曲部分,可 以校正多种尺寸的薄片体上产生的弯曲。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图1的图像形成装 置表示取下正面盖的状态。图2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和薄片体排出装置的位置关系的剖 面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组装立体图。图5所示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 一对按压板相互间隔最大距离。 图6是图4所示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组装立体图。图6所示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 一对按压板相互间隔最小距离。 图7A是表示传导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7B是图3所示的薄片体排出装置的转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8A是表示传导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组装立体图。图8A表示的致动器的磁体 连杆配置在突出位置。 图8B是表示传导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组装立体图。图8B表示的致动器的磁体 连杆配置在进入位置。 图9A是校正部及传导组件的俯视图。其中磁体连杆配置在进入位置,解除了齿轮 的齿和齿条的齿之间的啮合。 图9B是表示图9A所示的传导组件的筒状齿轮和转动构件啮合状态的放大图。 图IOA是校正部及传导组件的俯视图。其中磁体连杆配置在突出位置,齿轮的齿 和齿条的齿相互啮合。 图10B是表示图10A所示的传导组件的筒状齿轮和转动构件相啮合状态的放大 图。 图11是表示图3所示的薄片体排出装置校正弯曲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不具有校正部的薄片体排出装置排出薄片体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按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中的正面、背面、 上、下、左、右等表示方向的用语只不过是用于使说明更清楚而已,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没有特地说明的情况下,正面以及与其类似的用语指的是操作图像形成装置的使 用者所在的方向。并且,背面以及与其类似的用语指与正面相反的一侧,左、右以及与其类似的用语指的是以正面为基准靠左侧或右侧的方向。薄片体这一用语指的是复印纸、描图纸(tracing p即er)、厚纸、OHP薄片体以及可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其它薄片体。薄片体的侧边边缘或者与其类似的用语表示与薄片体的输送方向大致平行的薄片体边缘。在没有特地说明的情况下,上游、下游以及与其类似的用语指的是在薄片体输送方向上的上游及下游。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盖被除掉,以表示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结构的一部分。此外,虽然图l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体内出纸型的复印机,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打印机、传真机、具有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以及用于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其它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IO包括大体呈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1。壳体11包括大体呈长方体形状的下部壳体111、配置在下部壳体111上方的扁平的上部壳体112以及配置在下部壳体111和上部壳体112之间的连接壳体113。 连接壳体113从下部壳体111的左部向上部壳体112的左部延伸。上部壳体112通过连接壳体113支撑在下部壳体111上。因此壳体11大体呈C字形状。由下部壳体lll、上部壳体112及连接壳体113所包围的空洞部用作出纸部15,用于排出并贮存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薄片体。 一般而言,设有这样的出纸部15的图像形成装置被称为体内出纸型。此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图l所示那样的沿水平方向的排纸,图像形成装置io也可以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排纸。 下部壳体111内部配置有用于贮存薄片体的贮存部14、用于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2以及用于在薄片体上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定影部13。在上部壳体112上,设置用于对作为复印来源的原稿图像进行读取的读取部16。图像形成装置IO还包括从上部壳体112的前侧边缘向使用者一侧(正面一侧)突出的操作面板17。 图2概略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内部结构。参照图2及图1来说明图像形成装置io的结构。 操作面板17包括数字键171、 LCD触摸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 172以及操作键。使用者可以通过操作面板17输入有关图像形成处理的处理信息。使用者可以利用数字键171,例如输入所要印刷的薄片体的张数,也可以利用触摸屏172来调整调色剂的浓度,还可以利用操作键来使电源打开/关闭。 图像读取部16包括在上部壳体11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片体排出装置,用于排出弯曲的薄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壁的壳体;排出部,使薄片体通过形成在所述第一壁上的开口,排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按压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能在所述开口的外侧按压正在通过所述开口排出的所述薄片体;以及移动单元,使所述按压部沿着所述开口进行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12-16 2008-319411一种薄片体排出装置,用于排出弯曲的薄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壁的壳体;排出部,使薄片体通过形成在所述第一壁上的开口,排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按压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能在所述开口的外侧按压正在通过所述开口排出的所述薄片体;以及移动单元,使所述按压部沿着所述开口进行移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具有第一按压部 和第二按压部。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部及所述第二 按压部能沿着所述开口向彼此不同的方向进行移动。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部及所述第二 按压部能以所述开口的中央部为中心相对称地进行移动。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体包括第一薄片体和具有与该第一薄片体的宽度不同的宽度的第二薄片体, 所述按压部能在按压所述第一薄片体的侧边边缘的第一按压位置和按压所述第二薄 片体的侧边边缘的第二按压位置之间进行移动。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利用该按压部的 自重来按压所述薄片体的上表面。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具有在所述开口 的上方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轴。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被正在通过所述 开口排出的所述薄片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健史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