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声音掩蔽效应的混动发动机噪声评价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基于声音掩蔽效应的混动发动机噪声评价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818379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4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声音掩蔽效应的混动发动机噪声评价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为整车状态车内发动机噪声测试,得到发动机在各功率下实际运行噪声;将测试得到的整车道路行驶噪声与整车状态车内发动机噪声进行合成;将合成后的声音进行回放评价;对合成的发动机噪声和道路行驶噪声频谱进行分析,得到发动机噪声和道路噪声频谱曲线;对不同车速行驶噪声与发动机噪声的差值进行计算,完成声压级目标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不同车速下的行驶噪声及不同功率的发动机噪声进行合成,利用听音室进行掩蔽效果主观评价,得到不同车速下道路噪声可掩蔽的发动机噪声最大值,完成掩敝效应目标制定及掩蔽效应的差异性分析,为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噪声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动发动机噪声评价,涉及一种基于声音掩蔽效应的混动发动机噪声评价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在公开的专利文献中,关于混合动力车型的发动机噪声优化主要通过改变发动机本体及其附件来实现,存在着成本高,时间周期长的问题。对混合动力车型发动机的噪声评价方法行业内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评价方法。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有多种不同的噪声源,动力系统中发动机噪声远高于电动机噪声,其他噪声源中,路噪和风噪占主导地位(以下将路噪和风噪表达为行驶噪声)。

2、专利文献cn202110811097.4提供了一种基于掩蔽效应评价路噪的方法,对路噪提取bark1和总响度参数,通过主客观评分的计算公式可得到相应样本的主观评分,形成了评价路噪的标准体系,主要关注点为路噪,并未关注发动机噪声。

3、专利文献cn202110811096.x提供了一种基于掩蔽效应评价变速器啸叫的方法,根据主观评价分判定啸叫严重程度,主要关注点为变速器啸叫,并未关注发动机噪声。

4、专利文献cn202210070352.9涉及混动汽车控制
,具体地指一种插电式混动汽车发动机启动请求控制系统及方法,满足了混动汽车多样化的工作模式和驾驶工况,同时提升了整车的动力性、舒适性、排放和安全性能,但并未关注混动发动机噪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声音掩蔽效应的发动机噪声评价方法及系统,将混动车型的行驶噪声和发动机噪声联系在一起,目的是依靠行驶噪声来掩蔽车内发动机噪声,将不同车速下的行驶噪声及不同功率的发动机噪声进行合成,最后利用听音室进行掩蔽效果主观评价,得到不同车速下道路噪声可掩蔽的发动机噪声最大值。并完成掩敝效应目标制定及掩蔽效应的差异性分析,为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噪声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4、一种基于声音掩蔽效应的混动发动机噪声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第一步,为整车道路测试,按照标准gb/t 18697《声学汽车车内噪声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声学环境和气象条件,保持车辆电池电量充足,保持发动机未启动,即车辆纯电模式,进行匀速10km/h、20km/h、…、120km/h车内道路噪声测试;

6、第二步,为整车状态车内发动机噪声测试,测试时使用转毂或台架固定车速,车速控制原则是尽可能使用较低车速,进行背景噪声的去除工作,得到发动机在各功率下实际运行噪声;

7、第三步,将第一步测试得到的整车道路行驶噪声与第二步得到的整车状态车内发动机噪声进行合成,将数据转换为unv格式,之后利用声音合成软件进行声音合成;

8、第四步,将合成后的声音进行回放评价;

9、第五步,根据第四步得到的掩蔽效应主观评价结果,对合成的发动机噪声和道路行驶噪声频谱进行分析,利用lms软件对发动机噪声及道路行驶噪声数据进行后处理,得到发动机噪声和道路噪声频谱曲线;

10、得到发动机噪声被风噪与路噪掩敝的基本条件为,在特征频带内行驶噪声特征频谱需基本包络覆盖发动机噪声的特征频谱;对不同车速行驶噪声与发动机噪声的差值进行计算,完成声压级目标分析。

11、进一步地,第一步中为整车道路测试,每种工况各进行往返2次,以减小风速和路面一致性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测得结果为风噪和路噪综合作用下车内噪声水平。

12、进一步地,第二步中为整车状态车内发动机噪声测试,使用油门踏板进行发动机功率控制,每5kw或10kw间隔进行一次测量;每一车速都要进行发动机熄火状态测试,测量背景噪声,在油门踏板为零的状态进行操作,测试时间不少于30s。

13、进一步地,第二步中车速控制原则是尽可能使用较低车速,依据转毂能力踏板map标定情况制定。

14、进一步地,第四步中回放利用听音室专业设备,评价人员为受过专业训练的主观评人员,评价原则:按评分范围从5.5分至8分、掩蔽效果及主观感受来评价,评分分数越高,发动机噪声掩蔽效果越明显。

15、进一步地,掩蔽效应包括非同时掩蔽和同时掩蔽两种,非同时掩蔽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的不同的两个声音之间的掩蔽现象,非同时掩蔽包括前掩蔽和后掩蔽,前掩蔽效应一般持续3-5毫秒,后掩蔽效应一般持续50-100毫秒,之后掩蔽效果会迅速衰减,在200毫秒后几乎消失;同时掩蔽也叫频率掩蔽,在频率相近时,幅值较大的强音会掩蔽同时存在的幅值较小的弱音,高频纯音很容易被低频纯音掩蔽。

16、进一步地,第五步中对不同车速行驶噪声与发动机噪声的差值进行计算是利用减法计算:客观规律分析x=行驶噪声声压级-发动机噪声声压级,结果用于完成声压级目标制定。

17、一种基于声音掩蔽效应的混动发动机噪声评价系统,包括:

18、整车道路测试模块,用于为整车道路测试,得到整车道路行驶噪声;

19、发动机噪声测试模块,用于得到的整车状态车内发动机噪声;

20、合成模块,用于将整车道路行驶噪声与整车状态车内发动机噪声合成;

21、评价模块,用于将合成后的声音进行回放评价;

22、分析模块,用于对合成的发动机噪声和道路行驶噪声频谱进行分析,利用lms软件对发动机噪声及道路行驶噪声数据进行后处理,得到发动机噪声和道路噪声频谱曲线及发动机噪声掩蔽效应声压级目标制定。

23、一种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24、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25、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8、本专利技术将混动车型的行驶噪声和发动机噪声联系在一起,依靠行驶噪声来掩蔽车内发动机噪声,将不同车速下的行驶噪声及不同功率的发动机噪声进行合成,最后利用听音室进行掩蔽效果主观评价,得到不同车速下道路噪声可掩蔽的发动机噪声最大值,并完成掩敝效应目标制定及掩蔽效应的差异性分析,为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噪声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声音掩蔽效应的混动发动机噪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声音掩蔽效应的混动发动机噪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声音掩蔽效应的混动发动机噪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声音掩蔽效应的混动发动机噪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声音掩蔽效应的混动发动机噪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声音掩蔽效应的混动发动机噪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声音掩蔽效应的混动发动机噪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8.一种基于声音掩蔽效应的混动发动机噪声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声音掩蔽效应的混动发动机噪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声音掩蔽效应的混动发动机噪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声音掩蔽效应的混动发动机噪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声音掩蔽效应的混动发动机噪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声音掩蔽效应的混动发动机噪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红涛毕金亮刘文军张阳邓建交吕洪非宋福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