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发动机及冷却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发动机及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81471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4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冷却系统,发动机包括:第一冷却水套、第二冷却水套和第三冷却水套,第一冷却水套、第二冷却水套均设于发动机的气缸盖内,第一冷却水套和第二冷却水套连通,且第一冷却水套具有与发动机的预燃室对应设置的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水套具有与发动机的预燃室对应设置的第二冷却部,其中,第一冷却部环绕预燃室的上部,第二冷却部环绕预燃室的下部,第三冷却水套设于发动机的气缸体内,第三冷却水套具有内层水套、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均与内层水套连通,且进水流道与第一冷却水套、第二冷却水套均连通,出水流道与第二冷却水套连通。能够强化对预燃室的局部冷却能力,有利于提高预燃室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及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排放法规、油耗法规的日益严格,具有更高热效率的混合动力发动机成为各主机厂的关注重点,其中,主动预燃室技术、超稀薄燃烧技术是提高发动机热效率的主要路线。

2、超稀薄燃烧能够大幅降低燃烧温度,有效抑制爆震,有利于提高发动机压缩比,但是,在这样的稀释环境下,传统的火花塞点火难以点燃混合气体,或点燃后火焰传播非常慢,为解决该问题,需要采用主动预燃室技术,预燃室能够产生高能量的射流火焰,从而能够快速点燃整个燃烧室,加快燃烧速度。因此,主动预燃室技术、超稀薄燃烧技术两者配合能够实现发动机在超高压缩比下的低温快速燃烧,可以显著提高汽油机热效率。

3、但是,预燃室作为主动预燃技术的核心零件,由于其内部是以λ≈1.0的当量比燃烧,因此内部热负荷很高,易发生预燃室本体过热烧蚀等问题,从而影响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不利于发动机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发动机,通过第一冷却水套、第二冷却水套和第三冷却水套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发动机的气缸盖和气缸体的整体降温,同时,在第一冷却水套设置环绕预燃室的上部的第一冷却部,以及在第二冷却水套设置环绕预燃室的下部的第二冷却部,能够强化对预燃室的局部冷却能力,从而减少预燃室过热的风险,有利于提高预燃室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使得发动机运行更加稳定。

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冷却系统。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包括:

4、第一冷却水套和第二冷却水套,第一冷却水套、第二冷却水套均设于发动机的气缸盖内,第一冷却水套和第二冷却水套连通,且第一冷却水套具有与发动机的预燃室对应设置的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水套具有与发动机的预燃室对应设置的第二冷却部,其中,第一冷却部环绕预燃室的上部,第二冷却部环绕预燃室的下部;

5、第三冷却水套,第三冷却水套设于发动机的气缸体内,第三冷却水套具有内层水套、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均与内层水套连通,且进水流道与第一冷却水套、第二冷却水套均连通,出水流道与第二冷却水套连通。

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通过第一冷却水套、第二冷却水套和第三冷却水套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发动机的气缸盖和气缸体的整体降温,同时,在第一冷却水套设置环绕预燃室的上部的第一冷却部,以及在第二冷却水套设置环绕预燃室的下部的第二冷却部,能够强化对预燃室的局部冷却能力,从而减少预燃室过热的风险,有利于提高预燃室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使得发动机运行更加稳定。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气缸盖具有第一安装孔,预燃室安装于第一安装孔,预燃室的外周壁具有冷却环槽,第一安装孔与第一冷却水套连通,且第一安装孔与冷却环槽共同限定出第一冷却部。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气缸盖具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连通第二冷却水套和第一冷却部。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气缸盖还具有第二安装孔,预燃室喷油器安装于第二安装孔,第一冷却水套具有第二通道,第二安装孔、第二冷却水套均与第二通道连通。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冷却部连通。

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设于预燃室喷油器与第二安装孔之间。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第一冷却水套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一冷却子水套,且每个第一冷却子水套均具有多个第一进水通道,每个第一进水通道均与进水流道连通。

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第二冷却水套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二冷却子水套,多个第二冷却子水套与第一冷却子水套一一对应,且每个第二冷却子水套均具有多个第二进水通道,每个第二进水通道均与进水流道连通,且至少一个第二进水通道位于气缸盖的排气鼻梁区。

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气缸体具有第三通道,第三冷却水套具有相对的进水侧和出水侧,第三通道连通在进水侧和出水侧之间。

1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冷却系统,包括:

16、发动机,发动机为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发动机;

17、水泵和节温器,水泵与发动机的进水流道连通,节温器与发动机的出水流道连通,水泵和节温器通过循环管路连通;

18、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温度传感器设于出水流道,且控制器与水泵、节温器、温度传感器均通信连接。

1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冷却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的发动机,能够强化对预燃室的局部冷却能力,从而减少预燃室过热的风险,有利于提高预燃室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使得发动机运行更加稳定。

20、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预燃室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预燃室的外周壁具有冷却环槽,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冷却水套连通,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冷却环槽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冷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具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水套和所述第一冷却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还具有第二安装孔,预燃室喷油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冷却水套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冷却水套均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冷却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预燃室喷油器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水套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一冷却子水套,且每个所述第一冷却子水套均具有多个第一进水通道,每个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均与所述进水流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水套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二冷却子水套,多个所述第二冷却子水套与所述第一冷却子水套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第二冷却子水套均具有多个第二进水通道,每个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均与所述进水流道连通,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进水通道位于所述气缸盖的排气鼻梁区。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体具有第三通道,第三冷却水套具有相对的进水侧和出水侧,所述第三通道连通在所述进水侧和所述出水侧之间。

10.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预燃室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预燃室的外周壁具有冷却环槽,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冷却水套连通,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冷却环槽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冷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具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水套和所述第一冷却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还具有第二安装孔,预燃室喷油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冷却水套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冷却水套均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冷却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函师赵川杨文蕾王梓旭周超宇孙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