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学成像,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源装置及车灯。
技术介绍
1、随着车辆的日益普及和发展,自适应远光灯凭借其智能化的前大灯系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现有的自适应远光灯可以根据道路、天气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远光灯的亮度、照明范围等参数,以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2、具体地,为了能够实现自适应远光灯照明的智能化,研发人员会在自适应远光灯中会采用数字光处理技术(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dlp)。dlp技术的核心是数字微镜芯片(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dmd),dmd是由上百万个微镜所组成的微镜阵列,每一个微镜都可以单独控制偏转的角度,从而将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出去,以实现远光灯的智能照明。
3、但是,现有的远光灯存在照明角度(field of view, fov)较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光源装置及车灯。
2、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源装置,该光源装置包括发光模组、光调制器、透镜模组以及控制器。其中,发光模组用于产生指定光束。光调制器包括多个微镜,多个微镜可转动地设置在指定光束所在的光路上,每个微镜具有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在微镜处于第一转动位置的情况下,指定光束经由光调制器反射后形成第一反射光束;在微镜处于第二转动位置的情况下,指定光束经由微镜反射后形成第二反射光束。透镜模组设置在第一反射光束和第二反射光束所在的光路上;透镜模组用于对
3、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光源装置,该光源装置包括发光模组、反射件、透镜模组以及控制器。其中,发光模组用于产生指定光束。反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指定光束所在的光路上,反射件具有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在反射件处于第一转动位置的情况下,指定光束经由反射件反射后形成第一反射光束;在反射件处于第二转动位置的情况下,指定光束经由反射件反射后形成第二反射光束。透镜模组设置在第一反射光束和第二反射光束所在的光路上;透镜模组用于对第一反射光束进行成像,以产生出射角度属于第一角度区间的第一出射光束;透镜模组用于对第二反射光束进行成像,以产生出射角度属于第二角度区间的第二出射光束;第二角度区间与至少部分第一角度区间不重合。控制器与反射件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反射件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切换,以使第一反射光束和第二反射光束分时入射至透镜模组。
4、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灯,该车灯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光源装置,光源装置设置在壳体内。
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源装置及车灯,该光源装置中的控制器能够控制光调制器所包括的多个微镜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切换,当微镜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时,经由透镜模组成像形成的第一出射光束的出射角度属于第一角度区间。当微镜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时,经由透镜模组成像形成的第二出射光束的出射角度属于第二角度区间。其中,第二角度区间与至少部分第一角度区间不重合。
6、由于从透镜模组处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束和第二出射光束所对应的出射角度至少部分不相同,使得第二出射光束能够在第一出射光束的基础上起到扩大出射角度的作用。因此,当该光源装置应用在车灯上时,可以扩大车灯的照明角度,以提升车灯的照明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适于应用于远光灯,所述指定光束的中心能量强度大于边缘能量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区间中的角度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角度区间中的角度值的绝对值;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的微镜在所述光调制器上的空间位置与所述第一出射光束的空间角度存在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模组包括第一透镜组件、第二透镜组件和反射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的光轴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件的光轴相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的光轴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件的光轴相重合;所述第二透镜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远离所述光调制器的一侧,所述第二透镜组件还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光束所在的光路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定子光束经由所述第一反射区域对应的多个处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的微镜反射后形成第三反射子光束,所述第二指定子光束经由所述第二反射区域对应的多个处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的微镜反射后形成第四反射子光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角度子区间位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角度子区间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角度子区间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射子光束的光斑图案与所述第一出射子光束的光斑图案呈轴对称;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还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设置在所述指定光束所在的光路上,用于将所述指定光束引导至所述光调制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为全内反射棱镜,所述全内反射棱镜设置在所述指定光束所在的光路上,用于将所述指定光束反射至所述光调制器;所述全内反射棱镜还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光束和所述第二反射光束所在的光路上,用于将所述第一反射光束和所述第二反射光束透射至所述透镜模组;或
15.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模组包括第一透镜组件、第二透镜组件和反射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件具有第一反射区域和第二反射区域;所述指定光束包括第一指定子光束和第二指定子光束;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件处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指定子光束经由所述第一反射区域反射后形成第三反射子光束,所述第二指定子光束经由所述第二反射区域反射后形成第四反射子光束;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角度子区间位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角度子区间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角度子区间之间;
20.一种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适于应用于远光灯,所述指定光束的中心能量强度大于边缘能量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区间中的角度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角度区间中的角度值的绝对值;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的微镜在所述光调制器上的空间位置与所述第一出射光束的空间角度存在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模组包括第一透镜组件、第二透镜组件和反射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的光轴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件的光轴相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的光轴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件的光轴相重合;所述第二透镜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远离所述光调制器的一侧,所述第二透镜组件还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光束所在的光路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制器具有第一反射区域和第二反射区域;所述指定光束包括第一指定子光束和第二指定子光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定子光束经由所述第一反射区域对应的多个处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的微镜反射后形成第三反射子光束,所述第二指定子光束经由所述第二反射区域对应的多个处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的微镜反射后形成第四反射子光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角度子区间位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角度子区间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炳柯,郭祖强,李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