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旋转柔性对接输送装配平台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旋转柔性对接输送装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0727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4 20:50
一种旋转柔性对接输送装配平台,包括:旋转机构,包括,底座、带齿回转轴承及其上的旋转支撑板、旋转电机及减速机、旋转驱动齿轮;链条输送机构包括,基座,由两管体、两连接杆组成框架结构;管体两端各设带导轮的轮座;两链轮,通过同一轮轴联接并分设于两管体内;两个张紧轮组,各设两个张紧轮通过转轴设置于链轮左右两侧的管体内;两链条,链条穿过管体内链轮、两个张紧轮及轮座上的导轮;驱动电机及减速机,减速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于轮轴;罩壳,设于两连接杆上方,并与连接杆连接;两限位装置,对称设于底座上端面对应管体侧面中央;两油压缓冲器,分别对称设于底座上端面;料车到位检测机构,包括至少四个位置传感器;料车升降阻挡停止机构,包括,阻挡气缸及阻挡块;控制器,所述旋转电机、驱动电机、止挡气缸、位移传感器、位置传感器、阻挡气缸均电性连接该控制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装配,具体涉及一种旋转柔性对接输送装配平台


技术介绍

1、现有输送移载装备多以横平竖直及u型格局,在输送过程中多以单向分布,在企业基础资源受限环境下,不能有效充分利用移载输送装备的排布空间,产生企业资源区域空间的实质浪费。

2、现有输送移载智能输送线变向对接方式多以直角、r角、斜角、s型等方式,虽可有效利用企业资源空间,但时常出现产品拥挤碰撞、产品之间相互干涉,造成产品损坏或掉落。

3、现有输送移载装备运作时,只能输送一种产品,不能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在产品多样而市场需求量极低的情况下,只能先后排序依次移载输送,只能一种产品完成后,下个产品才能依次。

4、现有技术在物料移载或装配输送过程中,对接方式单一,对接机构多为固定,一字型对接,l型对接,s型对接或曲线对接等,对接装置或机构不能灵活多变。

5、现有输送移载装备对接技术,多为单一固定结构,其底部没有智能旋转装置,只能满足单一对接,不能满足多线多方向持续供给。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旋转柔性对接输送装配平台,摒弃传统人工装配,实现输送装配智能化、自动化,节能降耗,提升新质生产力;同时,突破智能产线输送单向分布格局,实现智能产线旋转多向对接,增加企业智能工厂环境布局多样化。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旋转柔性对接输送装配平台,其包括:

4、旋转机构,包括,

5、底座,为一圆形底板;

6、带齿回转轴承,设置于所述底座中央;

7、旋转支撑板,呈圆形,其外缘沿周向以90度间隔凸设固定部,固定部上设挡块;旋转支撑板底面连接所述带齿回转轴承外圈顶面;旋转支撑板一侧设安装孔;

8、旋转电机及减速机,设置于旋转支撑板顶面一侧,减速机输出端穿过旋转支撑板安装孔;

9、旋转驱动齿轮,与带齿回转轴承外圈啮合,并安装于减速机输出端;

10、链条输送机构,包括,

11、基座,为一框架结构,其主要由两管体及连接两管体之间前后的两连接杆组成;管体底面中部设安装通孔;管体两端各设一个带导轮的轮座;

12、两链轮,通过同一轮轴联接并分别设置于所述两管体底面安装通孔处的管体内;

13、两个张紧轮组,每个张紧轮组设两个张紧轮,通过转轴设置于所述链轮左右两侧的管体内;

14、两链条,分别设置于两管体上,链条穿过管体内链轮、两个张紧轮及轮座上的导轮,并自导轮外露于管体上端面;

15、驱动电机及减速机,减速机设置于基座一管体外侧面,减速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于所述轮轴;

16、罩壳,设置于所述基座两管体之间两连接杆上方,并与连接杆连接;

17、两限位装置,分别对称设置于底座上端面对应所述链条输送机构基座管体侧面中央,两限位装置沿底座及旋转支撑板周向成180°间隔设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与旋转支撑板固定部的挡块配合并设置于底座上端面的止挡气缸;

18、两油压缓冲器,对称设置于底座上端面两侧,分别与两限位装置沿底座周向成90°间隔设置;并与旋转支撑板固定部的挡块配合;

19、料车到位检测机构,包括至少四个位置传感器,两两相对设置于所述链条输送机构基座左右两侧,且,基座每一侧左右各设置至少一个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通过固定支架设置于基座上方;

20、料车升降阻挡停止机构,包括,

21、阻挡气缸,通过支架竖直设置于所述链条输送机构基座的一连接杆中央前方;所述罩壳前部中央设矩形通孔;

22、阻挡块,设置所述阻挡气缸的输出端,该阻挡块穿设于所述罩壳前部的矩形通孔中;

23、控制器,所述旋转电机、驱动电机、止挡气缸、位移传感器、位置传感器、阻挡气缸均电性连接该控制器。

24、进一步,还包括四个到位检测传感器,沿底座周向成90°间隔设置设置于底座上端面,并分别位于两限位装置、两油压缓冲器一侧;所述到位检测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

25、优选的,所述旋转支撑板底面外侧沿周向均设若干可滚动于底座上的滚轮。

26、优选的,所述基座的管体断面为方形或矩形。

27、优选的,所述罩壳底面两侧设可导向料车的方管。使罩壳上表面起到罩壳防护的作用,罩壳底面的两侧方管可以起到导向料车的作用,内导向设计,导纱车的内侧,可防止纱车左右摆头。

28、本专利技术所述输送装配平台,有效突破装配输送单点单向输送向装配输送多向移载,360度智能旋转对接,装配输送灵活、多向对接转变,实现企业智能工厂多线,多产品智能输送集一,并智能对接分线移载流出多线布局。

29、所述旋转机构主要执行平台的多维度旋转和任一位置和角度刹车抑制作用,满足装配输送的多方向对接。

30、所述链条输送机构主要执行装配工件在旋转平台上的输送,实现全自动输送。

31、导向机构主要执行装配输送工件在输送对接时的导向牵引,防止工件对接错位;

32、到位检测机构主要执行输送工件的位置状态监测,检测工件输送是否正常。

33、电控系统主要执行平台的电源提供、路径控制、程序编写、限位传感及信号反馈等,满足平台的全自动运行。

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35、本专利技术改变了原装配输送线多环节分布安装格局,其柔性旋转输送平台技术的突破,解决了装配输送多线多环节有效集一装配输送瓶颈。

36、本专利技术柔性对接技术,完全突破传统输送产线单向对接分布空间浪费局限,全面有效改善装配输送现场生产环境,精准显现精益现场管理的伟大转变;其同轴度矫正缓冲工艺,有效提升平台移动及多角度位移的稳定性。

37、本专利技术设计旋转柔性对接平台,其360度旋转机构与链条输送机构相配合,彻底改变了传统流水线一字型对接、l型对接、s型对接或曲线对接等排布格局,有效支撑工件载重柔性装配平台的360度多复旋转轮回及多维变向,促进了传统装配输送生产线的升级转变,实现了由单一工件产品输送装配向多品种多线多流程控制输送装配智能协调控制运行,改善了劳动条件,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产品高科技含量,极大地推动了该
外延式发展,进而持续升级本地就业和综合保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柔性对接输送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柔性对接输送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撑板底面外侧沿周向均设若干可滚动于底座上的滚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柔性对接输送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个到位检测传感器,沿底座周向成90°间隔设置设置于底座上端面,并分别位于两限位装置、两油压缓冲器一侧;所述到位检测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柔性对接输送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底面两侧设可导向料车的方管。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柔性对接输送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底面两侧设可导向料车的方管。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柔性对接输送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管体断面为方形或矩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柔性对接输送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管体断面为方形或矩形。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柔性对接输送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管体断面为方形或矩形。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柔性对接输送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管体断面为方形或矩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柔性对接输送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柔性对接输送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撑板底面外侧沿周向均设若干可滚动于底座上的滚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柔性对接输送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个到位检测传感器,沿底座周向成90°间隔设置设置于底座上端面,并分别位于两限位装置、两油压缓冲器一侧;所述到位检测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柔性对接输送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底面两侧设可导向料车的方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福园王星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永乾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