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秸秆粉碎用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1、绿煤是通过将农作物的秸秆等物料,在粉碎和处理后,通过压料装置压合呈砖块状,现有一种用于玉米秸秆的粉碎装置,现有的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的上料都是通过人工上料,由于秸秆之间的间隙较大,同时由于玉米秸秆比较蓬松的限位组织结构,导致每次上料只能上料一小部分,人工的劳动的工作效率较低,且导致后续的粉碎效率也随着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可以自动上料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秸秆粉碎用自动上料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秸秆粉碎用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固定架,传送装置,辊压装置,动力电机和齿轮传动箱,该固定架上固定安装有传送装置,该传送装置的侧端面上固定安装有齿轮传动箱,该齿轮传动箱的输入端与动力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该动力电机固定安装在传送装置的固定外端面上,该传送装置内固定安装有辊压装置。
4、进一步的,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传送组件,第二传送组件和第三传送组件,该第一传送组件上方为敞开式结构,该第二传送组件与第一传送组件的连接处固定安装有挡料板,该辊压装置固定安装在第二传送组件内,该第二传送组件的上端面为倾斜式,且第三传送组件的高度小于第一传送组件的高度。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送组件内固定安装有若干的传送辊和间隔架,该传送辊和间隔架彼此间隔安装,该传送辊上固定设有若干间距
6、进一步的,所述辊压装置包括若干组辊压轴辊,每组辊压轴辊由两个辊压轴辊上下垂直安装在第二传送组件的内腔,且由第一传送组件端向第三传送组件端的方向每组辊压轴辊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
7、进一步的,所述传送辊包括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该第一传送辊和第二传送辊上均设有辅助锥,但第一传送辊与第二传送辊上的传送锥为交错设置。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9、本技术通过带有齿部的辊轴方便玉米秸秆的传送,同时通过间距逐渐变小的辊压装置将玉米秸秆进行压扁,使其方便后续的粉碎工作,提高了传送效率的同时,方便了后续的加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粉碎用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固定架(1),传送装置(2),辊压装置(3),动力电机(4)和齿轮传动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上固定安装有传送装置(2),该传送装置(2)的侧端面上固定安装有齿轮传动箱(5),该齿轮传动箱(5)的输入端与动力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该动力电机(4)固定安装在传送装置(2)的固定外端面上,该传送装置(2)内固定安装有辊压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粉碎用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2)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传送组件(21),第二传送组件(22)和第三传送组件(23),该第一传送组件(21)上方为敞开式结构,该第二传送组件(22)与第一传送组件(21)的连接处固定安装有挡料板(24),该辊压装置(3)固定安装在第二传送组件(22)内,该第二传送组件(22)的上端面为倾斜式,且第三传送组件(23)的高度小于第一传送组件(21)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秸秆粉碎用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组件(21)内固定安装有若干的传送辊(25)和间隔架(26),该传送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秸秆粉碎用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装置(3)包括若干组辊压轴辊(31),每组辊压轴辊(31)由两个辊压轴辊(31)上下垂直安装在第二传送组件(22)的内腔,且由第一传送组件(21)端向第三传送组件(23)端的方向每组辊压轴辊(31)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秸秆粉碎用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辊(25)包括第一传送辊(25)和第二传送辊(25),该第一传送辊(25)和第二传送辊(25)上均设有辅助锥(27),但第一传送辊(25)与第二传送辊(25)上的传送锥为交错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粉碎用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固定架(1),传送装置(2),辊压装置(3),动力电机(4)和齿轮传动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上固定安装有传送装置(2),该传送装置(2)的侧端面上固定安装有齿轮传动箱(5),该齿轮传动箱(5)的输入端与动力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该动力电机(4)固定安装在传送装置(2)的固定外端面上,该传送装置(2)内固定安装有辊压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粉碎用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2)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传送组件(21),第二传送组件(22)和第三传送组件(23),该第一传送组件(21)上方为敞开式结构,该第二传送组件(22)与第一传送组件(21)的连接处固定安装有挡料板(24),该辊压装置(3)固定安装在第二传送组件(22)内,该第二传送组件(22)的上端面为倾斜式,且第三传送组件(23)的高度小于第一传送组件(21)的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浩,王震坤,刘子菡,许雪楠,王宜之,隋海然,孙玉恩,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宏日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