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79818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1 00:53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电池单体包括外壳、电极端子、电极组件以及转接件,外壳具有容纳腔;电极端子设置于外壳;电极组件设置于容纳腔中,电极组件包括极片,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集流体包括绝缘基层和设置于绝缘基层两侧的导电层,活性物质层设置于导电层远离绝缘基层的一侧,集流体具有层叠设置的多个极耳,各极耳的导电层未设置活性物质层;转接件连接于电极端子,转接件铆接于多个极耳并与极耳的导电层接触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能够使极片的极耳与转接片之间形成有效连接,提升过流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动力电池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不同领域的电子设备中,因此,动力电池的可靠性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

2、电池极片中所采用的复合集流体通常是在中间的有机物层两侧设置金属镀层,极片的极耳需要通过转接片与外壳上的电极端子连接,从而实现电流的导通。因此,如何提高极耳与转接片之间的过流能力是本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能够使极片的极耳与转接片之间形成有效连接,提升过流能力。

2、第一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外壳、电极端子、电极组件以及转接件,外壳具有容纳腔;电极端子设置于外壳;电极组件设置于容纳腔中,电极组件包括极片,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集流体包括绝缘基层和设置于绝缘基层两侧的导电层,活性物质层设置于导电层远离绝缘基层的一侧,集流体具有层叠设置的多个极耳,各极耳的导电层未设置活性物质层;转接件连接于电极端子,转接件铆接于多个极耳并与极耳的导电层接触连接。

3、本申请通过将转接件与多个极耳进行铆接,使得转接件与极耳的导电层直接接触,同时将转接件与外壳上的电极端子连接,从而在满足转接件与极耳连接要求的基础上,确保了电流能够由极耳处通过转接件传递至电极端子处,使得电流能够实现有效导通。从而改善了相关技术中通过将转接件与极耳焊接带来的弊端,也就是解决了由于焊接使极耳中间的绝缘基层熔融导致电流传递效果不佳的问题,在提高转接件与极耳连接强度的基础上,提高了两者之间对电流导通的有效性。

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转接件与多个极耳均接触。通过使转接件与多个极耳同时接触,使得转接件能够与更多的导电层直接接触,提高了部件之间的导电能力,降低了导通失效的风险,为电流的导通提供可靠保障。

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转接件包括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沿多个极耳的层叠方向,多个极耳夹持于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之间;极耳位于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之间的部分设有开口,各极耳的开口的周缘与第一转接片接触。通过将转接件设置为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并与多个极耳进行铆接,使得极耳处形成开口与第一转接片连接,通过其中的导电层与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形成电流导通,在提高转接件与极耳的电流导通有效性的基础上,同时提高了转接件与极耳连接的稳定性。

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转接片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一凸部,第一凸部凸出于第一主体朝向第二转接片的一侧;第二转接片朝向第一转接片的一侧设有容纳凹部,第一凸部的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纳凹部并铆接于第二转接片;极耳的开口形成第一凸部和容纳凹部的壁之间。通过利用第一转接片的第一凸部和第二转接片的容纳凹部形成容纳配合,使得两者之间形成可靠铆接,利用极耳的开口使导电层与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接触连接以形成导通,结构简单,便于工艺冲压成型以形成转接件与极耳的铆接。

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转接片设有第一凹部,第一凹部与第一凸部位置对应且相对于第一主体背离第二转接片的表面凹陷;第二转接片包括第二主体和第二凸部,第二凸部凸出于第二主体背离第一转接片的一侧,容纳凹部与第二凸部位置对应且相对于第二主体面向第一转接片的表面凹陷。通过在第一转接片上设置与第一凸部对应的第一凹部,以及在第二转接片上设置与容纳凹部对应的第二凸部,在使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与极耳形成可靠铆接的基础上,进一步减轻了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的质量,使得结构自身更加轻便,降低了结构的复杂性。

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凹部在层叠方向上的深度包括1-3mm。通过将第一凹部的深度设置为上述范围,使得第一转接片在与极耳和第二转接片形成有效铆接的基础上,同时确保了第一转接片的可靠性,为第一转接片的下凹提供安全范围,降低了第一转接片损坏的风险。

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凸部包括铆接部,铆接部朝向容纳凹部凸出设置,铆接部的至少部分镶嵌至容纳凹部的底壁和侧壁之间。通过在第一凸部上设置铆接部,利用铆接部镶嵌至容纳凹部中,使得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形成更加稳定可靠的铆接,提高了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了部件之间相互脱落分离的风险。

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转接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部,第二转接片包括多个与第一凸部对应的容纳凹部。通过将相互配合的第一凸部和容纳凹部设置为多个,使得第一转接片与第二转接片之间形成更多数量的铆接点,从而提高了转接件与极耳铆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了彼此之间的铆接强度,进一步降低了结构部件之间的连接失效风险。

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个第一凸部在层叠方向上的正投影呈阵列排布。通过将上述第一凸部和容纳凹部形成的铆接点设置为阵列排布的布局,使得铆接点更加充分的设置于转接件和极耳处,提高了整体的铆接范围,对两者形成更加全面充分的铆接,防止出现局部连接不良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铆接的可靠性。

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多个第一凸部在层叠方向上的正投影分别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等间距排布,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通过将第一凸部和容纳凹部形成的多个铆接点之间设置为等间距排布,在提高了转接件与极耳铆接稳定性的基础上,也确保了各处铆接点的应力相同,实现了对铆接应力的平均分配,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降低了铆接对结构造成损坏的风险。

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每个极耳的导电层背离绝缘基层的一侧设置有导电活性层。通过在极耳的导电层两侧设置导电活性层,从而提高了极耳位置处的导电能力,在转接件与极耳形成铆接的同时,确保了极耳位置处的电流导通性,克服了由于铆接可能带来的导电性较差的问题,提高了转接件与极耳铆接的有效性。

14、第二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

15、第三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

16、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与多个所述极耳完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沿所述多个极耳的层叠方向,所述多个极耳夹持于所述第一转接片和所述第二转接片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片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朝向所述第二转接片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片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一凸部位置对应且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朝向所述第二转接片的表面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在所述层叠方向上的深度为1mm-3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包括铆接部,所述铆接部朝向所述容纳凹部凸出设置,所述铆接部的至少部分镶嵌至所述容纳凹部的底壁和侧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二转接片包括多个与所述第一凸部对应的容纳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凸部在所述层叠方向上的正投影呈阵列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凸部在所述层叠方向上的正投影分别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等间距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极耳的导电层背离所述绝缘基层的一侧设置有导电活性层。

12.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

13.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与多个所述极耳完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沿所述多个极耳的层叠方向,所述多个极耳夹持于所述第一转接片和所述第二转接片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片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朝向所述第二转接片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片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一凸部位置对应且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朝向所述第二转接片的表面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在所述层叠方向上的深度为1mm-3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包括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健廖聪豪李克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