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可控制爬坡越障担架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78268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控制爬坡越障担架车,包括担架、可调支撑杆、固定支撑杆和车底盘,在车底盘外侧对称装有履带轮组,每个履带轮组设有3个履带轮,分别为动力轮、支撑轮和承重轮,三者呈倒三角位置设置,动力轮和支撑轮在同一高度位于倒三角形的上部,承重轮在倒三角形的下部,动力轮、支撑轮和承重轮外部用履带包裹成一整体,在车底盘上安装有电机,并将电机的输出轴与动力轮相连,在车底盘上设置有担架,担架通过铰链与可调支撑杆和固定支撑杆相连,可调支撑杆和固定支撑杆下端与车底盘相连。(*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可控制爬坡越障担架车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乃至世界担架市场的担架类产品,仍以传统类型占主导。大多是简单的 需要人力抬动类的担架。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实现自动化是人类越 来越迫切的愿望,打破原有担架种类,实现技术创新,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一些大型企 业已生产出了轮椅式担架,在担架底部固定了四个轮子,还有一些专利技术专利把侧重点放在 了担架的功能上,各种多动能集一身的担架都有,有的可折叠有的可漂浮有的可装药物瓶, 有的质量极轻,总的来说担架朝着一个质量越来越轻体积越来越小的方向进行,但是始终 没有可以节省劳力的自动化担架。 就目前出现的车式担架来说,仍然需要人提供动力,虽然加上滚动轮后,节省了不 少力气,重要的是所出现的担架车都只考虑了在平地上运行的情况。众所周之,在地震现场 碎石凌乱,火灾现场温度极高,洪灾现场地势复杂,战场上沟壑纵横,而这些场景恰恰是最 需要担架的地方,传统担架费时费力且一次至少需要两个救援人员。现有的专利技术创新轮子 根本不足以在如此复杂的地形上行走,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不平坦的复杂地形上行走的可控制爬坡越障担架车。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可控制爬坡越障担架车,包括担架、可调支撑杆、履带、固定支撑杆、车底盘、支撑轮、承重轮、动力轮、平衡轮和电机。在车底盘两边外侧对称装有4个履带轮组,每组有设3个履带轮,分别为动力轮、支撑轮和承重轮,三者呈倒三角位置设置,动力轮和支撑轮在同一高度位于倒三角形的上部,承重轮在倒三角形的下部,3个履带轮外部用履带包裹成一整体。在与承重轮在同一轴上的车底盘内侧设置有平衡轮,在车底盘两边的边框上对应设置履带轮的位置安装有支座,履带轮的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支座上。车底盘的中部与两边动力轮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两个横梁,在横梁上安装有电机,电机与各轮组中动力轮同轴设置,并将电机的输出轴与动力轮相连。在车底盘上设置有担架,担架通过铰链与可调支撑杆和固定支撑杆相连,可调支撑杆下端通过铰链与固定在车底盘上的支座连接,固定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在车底盘的支座上。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该产品由于采用了倒三角轮组结构,在用途上大大扩展了担架的使用场所,不仅 平地宽阔的场所能用,地势崎岖的地震水灾现场,高温的火灾现场,都可以自如行驶。由原 来需要四人抬担架变为现在只需一个人控制即可,减少了救援人员的数量,降低了救援人 员发生意外的概率。该技术架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简洁,同时只需小功率电机,简易支撑杆等简单的机械结构,造价成本不高。更重要的是当今世界,灾难频发,地震火灾洪水 过后往往有大批伤员亟待救援,而大灾过后人力物力紧缺,救援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我们 这套装置可最快速度投入到救援当中,迅速有效,节约人力,应用价值极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 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侧视图 图4为本技术轮组原理图 图中1-担架,2-可调支撑杆,3-紧固螺钉,4-履带,5-固定支撑杆,6-支撑轮, 7_车底盘,8-承重轮,9-动力轮,10-支座,11-电机,12-平衡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种可控制爬坡越障担架车,包括担架1、可调支撑杆2、履带4、固定支撑杆5、车 底盘7、支撑轮6、承重轮8、动力轮9、平衡轮12和电机11。在车底盘7两边外侧对称装有 4个履带轮组,每组设有3个履带轮,分别为动力轮9、支撑轮6和承重轮8,三者呈倒三角 位置设置,动力轮9和支撑轮6在同一高度位于倒三角形的上部,承重轮8在倒三角形的下 部,动力轮9作为动力输出轮,为了避免打滑,提高传动效率,在动力轮9上设置有轮齿,3个 履带轮上设置有放置履带4用的凹槽,履带4放置在履带轮上的凹槽内,将3个履带轮围绕 成一整体,在与承重轮8在同一轴上的车底盘7内侧设置有平衡轮12,平衡轮12对于承重 轮8起到平衡作用,防止轴受力过大而弯曲,在车底盘7两边的边框上对应安放履带轮的位 置安装有支座10,履带轮的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支座上,车底盘7的中部与两边动力轮9对应 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带有螺栓孔的横梁,在两个横梁上安装有4个电机11,电机11与4个轮 组中的动力轮9同轴设置,并用螺栓通过螺栓孔将电机11固定在横梁上,将电机11的输出 轴与动力轮9的轴相连。在车底盘7上设置有担架l,担架1通过铰链与两根可调支撑杆2 和两根固定支撑杆5相连,可调支撑杆2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设置在可调支撑杆上的紧固螺 钉3调节高度,从而调节担架1的倾斜度。可调支撑杆2下端通过铰链与固定在车底盘上 的支座10连接,并可绕支座10摆动,固定支撑杆5的下端通过支座10固定在车底盘7上。 [OO1 e] 电机11带动动力轮9转动,动力轮9通过轮齿将动力传递给履带4,带动整个轮组运动,使得担架车向前行驶,当遇见碎石等障碍时,底部的倒三角轮组结构可轻松的越过障 碍物。需要爬坡的时候,可以调节担架1下部的可调支撑杆2,调节担架1的倾斜角度,使伤 者与地面保持水平,减轻伤者不适的感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制爬坡越障担架车,包括担架、可调支撑杆、固定支撑杆和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在车底盘两边外侧对称装有履带轮组,每个履带轮组设有3个履带轮,分别为动力轮、支撑轮和承重轮,三者呈倒三角位置设置,动力轮和支撑轮在同一高度位于倒三角形的上部,承重轮在倒三角形的下部,动力轮、支撑轮和承重轮外部用履带包裹成一整体,在车底盘上安装有电机,并将电机的输出轴与动力轮相连,在车底盘上设置有担架,担架通过铰链与可调支撑杆和固定支撑杆相连,可调支撑杆和固定支撑杆下端与车底盘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可控制爬坡越障担架车,包括担架、可调支撑杆、固定支撑杆和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在车底盘两边外侧对称装有履带轮组,每个履带轮组设有3个履带轮,分别为动力轮、支撑轮和承重轮,三者呈倒三角位置设置,动力轮和支撑轮在同一高度位于倒三角形的上部,承重轮在倒三角形的下部,动力轮、支撑轮和承重轮外部用履带包裹成一整体,在车底盘上安装有电机,并将电机的输出轴与动力轮相连,在车底盘上设置有担架,担架通过铰链与可调支撑杆和固定支撑杆相连,可调支撑杆和固定支撑杆下端与车底盘相连。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爬坡越障担架车,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建成杨翊李玉洁宋成腾于汇洋李翠玲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