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口盖四连杆阻尼开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7774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1 00:3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口盖四连杆阻尼开启机构,包括:底座架;驱动连杆,驱动连杆后端枢接于底座架,前端枢接于顶座架;扭力连杆,扭力连杆一端通过枢接轴枢接于底座架,另一端连接于顶座架;扭簧,扭簧套设于枢接轴,且扭簧一端固定于底座架,另一端固定于扭力连杆;齿环,齿环安装于扭力连杆端部,且绕设于枢接轴,其中底座架具有围设枢接轴的限位环槽,齿环具有多个扣设于限位环槽的阻尼卡脚;以及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安装于底座架,且啮合齿环。本技术通过在扭力连杆处设置齿环,配合阻尼卡脚增加在限位环槽内的运行阻尼,能够解决充电口盖开启过快的问题,提高产品档次,减缓开启速度,让产品可以匀速开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充电口盖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充电口盖四连杆阻尼开启机构


技术介绍

1、现有的电动汽车,其充电口盖有两种主流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将快充口盖和慢充口盖独立设置,该形式的充电口盖结构较小,采用金属或者塑料结构的单弯臂式铰链机构即可满足设计要求。第二种形式是将快充口盖和慢充口盖合并设置,该形式的充电口盖尺寸较大。为了满足耐久性和可靠性要求,铰链结构采用侧开和上翻结构,但容易导致出现下垂、姿态不良以及开关力不舒适等问题,另外充电口盖都是一段式开启,其开启过快,容易撞击前舱盖,导致开启撞击声音过大,且造成前舱盖外观油漆损伤。

2、因此,目前急需一种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能够增加阻尼,来减缓开启速度,避免造成撞击磨损的电动充电口盖开启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充电口盖四连杆阻尼开启机构,用于避免以往汽车充电口盖开启速度较快,容易撞击前舱盖,导致开启撞击声音过大,且造成前舱盖外观油漆损伤的麻烦。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口盖四连杆阻尼开启机构,包括:

3、底座架,底座架通过螺钉固定于汽车钣金充电口处;

4、驱动连杆,驱动连杆后端枢接于底座架,前端枢接于顶座架,顶座架通过螺钉固定充电口盖,且驱动连杆中段向下延伸,并由电机驱动升降;

5、扭力连杆,扭力连杆一端通过枢接轴枢接于底座架,另一端连接于顶座架;

6、扭簧,扭簧套设于枢接轴,且扭簧一端固定于底座架,另一端固定于扭力连杆;

7、齿环,齿环安装于扭力连杆端部,且绕设于枢接轴,其中底座架具有围设枢接轴的限位环槽,齿环具有多个扣设于限位环槽的阻尼卡脚;以及

8、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安装于底座架,且啮合齿环。

9、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顶座架成l型,且中段枢接驱动连杆,后端枢接扭力连杆。

10、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阻尼卡脚设置为3个。

11、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限位环槽不闭合。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3、通过在扭力连杆处设置齿环,配合阻尼卡脚增加在限位环槽内的运行阻尼,能够解决充电口盖开启过快的问题,提高产品档次,减缓开启速度,让产品可以匀速开启。

14、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口盖四连杆阻尼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口盖四连杆阻尼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顶座架成L型,且中段枢接所述驱动连杆,后端枢接所述扭力连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口盖四连杆阻尼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阻尼卡脚设置为3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口盖四连杆阻尼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限位环槽不闭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口盖四连杆阻尼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口盖四连杆阻尼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顶座架成l型,且中段枢接所述驱动连杆,后端枢接所述扭力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卓徐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杰汽车塑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