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前端的双通风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77280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车辆前端的双通风道,其可以包括:上部通道,其将在中间冷却器外的流动的流动风穿过散热器护栅引导到中间冷却器的上部;以及下部通道,其将在中间冷却器外流动的流动风穿过保险杠外罩的孔引导到中间冷却器的下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前端的双通风道。该双通风道通过导弓阵辆行进中aA发动机舱室的流动风来提升中间7ti卩器和冷凝器的冷却性能。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7令却系统中的冷凝器10、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散热器20、以M涡轮增压发动机中过度供给的空气进行冷去啲中间冷却器30,安装在车辆的前端,用来7賴卩车辆行进中流进发动机舱室中的流动风。通常,冷凝器10设置在最靠前的位置,散热器20在冷凝器10的后面靠近冷凝器10设置,而中间冷却器30则如图所示以爿祸方式平行的设置于冷凝器10和散热器20的侧面。此外,在散热器20的后面设置吸入空气并将空气向发动机的冷却风扇40。因此,当车辆行进时,从散热器护栅和在保险杠外罩下部所形成的孔流进车辆中的流动风,在经过冷凝器10、散热器20和中间冷却器30的同时,舰带走散热驢上的热量对7賴卩剂、7转卩水、和进气进行7賴卩。另一方面,由于冷凝器10冷去隞果的改进,车辆的内部7转卩能力得以提升,以至于散热器20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发动机过热,并且中间冷却器30的效率得以提升,结果,发动机功率增加,燃料消耗减少。因此,增加散热器护栅的面积或保险杠外罩上孔的面积来提高散热装置的效率是可取的。但是,散热器护栅禾喺险杠夕卜罩构成了车辆的前端外观,它们是设计车辆前端的外观的重要参数。因此增加孔的面积限制了设计,并且减少孔的面积是设计的趋势。因此,由于充分地增加孔的面积很困难,所以,散热装置冷却性能、发 动机7賴卩效率和发动机功率会降低,而燃料消耗会增加。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专利技术一般背景的了解,并不能被认为是承认或以倒可形式暗示这些信息形成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 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车辆前端的双通风道,这种双通风道在 提升发动机功率的同时改进了7賴卩效果,降低燃料消耗,并且在不限制设计且不恶化车辆前端外观的情况下,fflii提升冷凝器和中间冷却器的冷却性能 并使散热默转啦能的降低最小化,保ffiX寸发动机有足够的^i嗷果。在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车辆双通风道可以包括上部通道,其将在中间冷却器外流动的的流动风通过散热器护栅弓I导到中间冷却器的上部;禾卩/或下部通道,其将在中间冷却器外流动的流动风M保险杠外罩上的孔引导到中间冷却器的下部。上部通道可以包括主体,其具有在其后部的后部开口;和导向体,其从后部开口向冷凝器前面延伸,以接收从其中通过的流动风。上部通道的导向体可以在冷凝器的前右上部与中间冷却器的上部之间延伸。导向体可以以弯曲形状从后部开口向冷凝器前面延伸。 后部开口可以从导向体向下倾斜以便将流动风向下引导以集中于中间冷 凝器的上部。导向体可以具有贯穿其上部所形成的上缘,和穿过其下部然后在主体内以弯曲皿沿对角线向上倾斜所形成的下缘。在主体与导向体的连接部分的下方可以形成挡住冷凝器与中间冷却器之间的间隙的挡板。挡板可以包括倾斜部分以将流动风弓I导到冷凝器。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下部通道可以包括主体,其具有在其后部的后 部开口;;和/或从后部开口向在车辆前端所设置的保险杠外罩的孔延伸的导 向体。扩展部分可以形成在导向体上并延伸到中间冷却器外部。扩展部分可以 以弯曲微从导向体延伸至忡间7賴口器外部。导向体中部可以具有比后部开口小的开口,以便增加流动风的流速。 导向体可以向上倾斜,以便将流动风向上引导以集中于中间冷凝器的下部。挡板可以形成在主体上并构造成挡住冷凝器与中间^4卩器之间的间隙。挡板可以包括沿车辆的横向从主体朝向冷凝器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上部通道与下部ilii可以是整体形成的。上部通道及下部通道的主体和 挡板可以是整体形成的。上部M与下部通道可以固定在车体的前端模i央上。上部通道与下部M可以固定在上盖和下加强件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前端双通风道包括上部通道,其 将流动到中间冷却器外的流动风穿过散热器护栅弓l导到中间冷却器的上部; 和/或下部通道,期每流动到中间冷却器外的流动Mil保险杠外罩上的孔弓I 导到中间冷却器的下部。上部通道禾吓部通道上设置若干挡住冷凝器与中间冷却器之间的间隙的 挡板。根据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M:提升冷凝器与中间冷却 器的冷却性能,可以在具有高的发动机功率的同时改善车辆的冷却性能,并 且在保i正对发动机的冷却效果的同时斷氐燃料消耗。此外,因为本专利技术对车辆前部外观的设计基本上没有影响,所以本专利技术有降低设计上柳艮制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还有其它的特征和优点,这些特征和优点从附图和下列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在附图和下列具体实施方式中得以详细描述,附图合并于此并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附图说明图1示出设置在,前端的冷凝器、散热器、和中间冷却器的俯视图和 正视图。图2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双通风道的透视图。图3是)^ai风道的前透视图。 图4是7ia风道的后透视图。图5是图解)5Ut风道的装配的正视图。图6是图解了流动风由双通风道的上部M引导的视图。 图7是图解了流动风由双通风道的下部通道引导的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做出详细参考,其实例在附图中得以图 解并在下面得以描述。在结合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同时,应理解这 里的描述不意味着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于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本专利技术旨在 不仅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且覆盖包括在如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 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替代形式、变更形式、等效形式和其它的实 施方式。如图2、 3所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双通风道包括依序设置 在垂直方向上的上部通道100和下部通道200。上部fflit 100和下部通道200设置在中间冷却器30的前面。上部MiI 100包括具有矩形后部开口 111的主体110,矩形后部开口 111 与中间冷却器30的宽度大致相同,其中,主体110的矩形后部开口 lll置于 中间冷却器30前面。上部通道100还包括设置在冷凝器10与散热器护栅50之间的导向体 120,导向体120以光滑弯曲形状从主体110的一侧向冷凝器10前面延伸。逸就是说,导向体120从后部开口 111 一侧向车辆前部延伸,再以光滑 弯曲形状沿车体的横向向车体中部延伸,然后再重新以光滑弯曲形状向车体在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主体110的后部开口 111以预定的角度 向下倾斜使得流经导向体120的流动风或气流向下流。因此,流动风可以更 有效的集中到中间冷却器30上。此外,导向体120有从导向体120的上部和下部向车体前面7jC平突出的 缘121、 122,在车辆前部,上缘121与下缘122将导向体120和主体110的 相对的上角与车体3I接。为了得到上述构造,整个上缘121是水平形成的,下缘122在导向体120 内与上缘121平行,在主体110内形成光滑曲线即沿对角线倾斜向上。此外,在主体110与导向板120的连接部下面形成矩形板形状的挡板130。挡板130充分宽,足以挡住冷凝器10与中间冷却器30之间的间隙,以 PM:气流^3i间隙。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部通道100的挡板130可以具有 倾斜部分,以将在冷凝器10外流动的流动风弓l导到冷凝器10。另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双通风道,包括: 上部通道,其将在中间冷却器外流动的流动风通过散热器护栅引导到所述中间冷却器的上部;和 下部通道,其将在所述中间冷却器外流动的气流通过保险杠外罩的孔引导到所述中间冷却器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勋南宗佑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