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扫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内浮顶罐油气分离氮气扫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内浮顶油罐用于轻质油品的存储,对降低储油的油气损耗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浮盘是内浮顶油罐的重要组件,在内浮顶油罐工作过程中,浮盘始终漂浮在液面上,不但能够减少油品的蒸发损失,而且在火灾等意外状况下对存储油品燃烧区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但在实际生产中,浮盘卡滞现象、倾覆事故和扫线“气击”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扫线“气击”现象对浮盘及密封的破坏。现有技术一般通过油气分离罐或其他相同功能的部件实现油气分离,从而使得氮气不再冲击浮盘,但是其具有明显缺陷,即容器的内壁长期不清理容易导致油气分离效果降低。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内浮顶罐油气分离氮气扫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浮顶罐油气分离氮气扫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了一种内浮顶罐油气分离氮气扫线装置,包括油气分离器以及设置于油气分离器内的自动刮油机构,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
3、壳体;
4、导流件,固定连通于壳体的一侧;
5、分隔座,固定于壳体内并将壳体内腔分为分离腔和油品回收腔;
6、气流转动件,转动设置于分隔座的轴心处,且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自动敲击机构;
7、阀座,与气流转动件固定连通;
8、浮球阀,设置于阀
9、引导杆,设置于气流转动件内侧,且固定于浮球阀底部;
10、扇板,均匀固定于气流转动件与导流件相对的位置上;
11、所述自动刮油机构包括:
12、收纳环,固定于壳体的内壁上;
13、收纳槽,设置于收纳环上;
14、弹性清洁件,与收纳槽相配合;
15、回形固定盘,固定于气流转动件上,所述回形固定盘设置有圆环异形滑槽和伸缩滑槽;
16、双运动滑动件,与圆环异形滑槽、伸缩滑槽滑动配合;
17、第二连接件,与双运动滑动件固定连接,且与圆环异形滑槽、伸缩滑槽滑动配合;
18、第三连接件,与圆环异形滑槽滑动连接,且与清洁件固定连接;
19、弹性支撑组件,设置于回形固定盘内并用于对双运动滑动件弹性支撑;
20、第一驱动连接组件,分别与第二连接件、引导杆连接。
21、优选地,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
22、第一引导板,固定于油品回收腔的内壁上;
23、第一连接件,固定于分隔座的轴心处;
24、第二引导板,与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引导板的底部。
25、优选地,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v形折弯板,所述v形折弯板均匀固定于扇板上,且凹侧朝向壳体内壁。
26、优选地,所述分隔座上设置有用于引导油品的锥形引导环槽和用于对油品下料的下料孔。
27、优选地,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第三弹性件和抵接滑块,所述第三弹性件与回形固定盘内壁的底部连接,所述抵接滑块与回形固定盘连接,抵接滑块与伸缩滑槽滑动连接。
28、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连接组件包括:
29、第四连接件,一端与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气流转动件内;
30、第一连杆,倾斜设置在气流转动件内,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铰接架与引导杆、第四连接件连接;
31、所述第一连杆较低的一端与引导杆连接。
32、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33、扫线管路;
34、输油管路,与扫线管路输入端连通;
35、第一阀门,设置于输油管路上;
36、输气管路,与扫线管路输入端连通;
37、第二阀门,设置于输气管路上;
38、音叉变送器,设置于扫线管路上,且连接有控制模块;
39、第三阀门,设置于音叉变送器远离输油管路的一侧;
40、油气分离管路,两端分别与扫线管路、油气分离器连通,且位于音叉变送器靠近第一阀门的一侧;
41、第四阀门,设置于油气分离管路靠近扫线管路的一端;
42、氮气回收管路,与油气分离器连通;
43、第五阀门,设置于扫线管路靠近内浮顶罐的一端上;
44、回油管路,两端分别与油气分离器、扫线管路连通;
45、单向阀,设置于回油管路上;
46、扩散管,设置于内浮顶罐内并与扫线管路连通;
47、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均由控制模块控制。
48、优选地,所述自动敲击机构包括:
49、固定套,固定于气流转动件上;
50、敲击杆,与固定套滑动连接;
51、调节杆,一端与敲击杆、固定套滑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气流转动件内;
52、嵌套槽,设置于固定套和敲击杆上;
53、定位件,固定于敲击杆内,且用于对调节杆限位;
54、卡接组件,设置于调节杆内,且与嵌套槽配合;
55、所述调节杆和弹性卡接组件连接有驱动其依次移动的驱动机构。
56、优选地,所述卡接组件包括:
57、嵌套块,与调节杆滑动配合;
58、第一滑槽,设置于调节杆内并与嵌套块配合;
59、第一弹性件,与第一滑槽内壁、嵌套块底部连接;
60、斜楔通槽,设置于嵌套块内,且内径较窄的一端位于靠近调节杆的一侧。
61、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62、挤压滑杆,与调节杆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杆设置有与挤压滑杆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连通有设置于调节杆内的容纳腔;
63、第二驱动连接组件,与挤压滑杆、引导杆连接;
64、第一斜楔块,固定于挤压滑杆位于容纳腔的一侧,且斜面朝向敲击杆;
65、第二斜楔块,固定于挤压滑杆位于容纳腔的一侧,且斜面朝向气流转动件;
66、第三斜楔块,固定于容纳腔内且抵接于第二斜楔块斜面;
67、弹性限位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且与第一斜楔块斜面配合。
68、优选地,所述弹性限位组件包括第四斜楔块以及第二弹性件,第四斜楔块与容纳腔滑动连接,第二弹性件与容纳腔内壁、第四斜楔块连接。
6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内浮顶罐油气分离氮气扫线装置的控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70、s1、首先启动第一阀门,油品输入到扫线管路内,此时音叉变送器检测流体流动状态,此时流体为油品单相流动,因此控制模块控制第三阀门、第五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第四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油品通过扩散管扩散到内浮顶罐内,直至第一次卸油完毕;
71、s2、首先关闭第一阀门,开启第二阀门,氮气从输气管路进入到扫线管路内,通过氮气推动油品流动,油品通过扫线管路、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浮顶罐油气分离氮气扫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气分离器以及设置于油气分离器内的自动刮油机构,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浮顶罐油气分离氮气扫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浮顶罐油气分离氮气扫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V形折弯板,所述V形折弯板均匀固定于扇板上,且凹侧朝向壳体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浮顶罐油气分离氮气扫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连接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浮顶罐油气分离氮气扫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敲击机构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浮顶罐油气分离氮气扫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浮顶罐油气分离氮气扫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浮顶罐油气分离氮气扫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组件包括第四斜楔块以及第二弹性件,第四斜楔块与容纳腔滑动连接,第二弹性件与容纳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内浮顶罐油气分离氮气扫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线装置还包括: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浮顶罐油气分离氮气扫线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浮顶罐油气分离氮气扫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气分离器以及设置于油气分离器内的自动刮油机构,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浮顶罐油气分离氮气扫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浮顶罐油气分离氮气扫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v形折弯板,所述v形折弯板均匀固定于扇板上,且凹侧朝向壳体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浮顶罐油气分离氮气扫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连接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浮顶罐油气分离氮气扫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敲击机构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兰兰,郑晓峰,郭小艇,申龙涉,姚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石油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