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水陆两栖轮式平台及其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水陆两栖轮式平台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7604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8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两栖类机动装备技术领域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轮式平台的控制方法。发动机(1)和ISG电机(2)之间设置离合器(3),水上分动箱(4)连接水上推进器(6),陆上驱动电机(7)连接陆上分动器(8),四桥(10)设置轮毂驱动电机(11),水上推进器(6)延伸到四桥(10)后方的车体(14)尾部,陆上分动器(8)连接二桥(12)、一桥(13),一桥(13)、二桥(12)采用双横臂独立悬架,三桥(9)、四桥(10)采用单纵臂独立悬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实现陆上高机动、水陆转换、水上高航速、岸滩越野突防功能,具备突出的机动能力、强化越野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两栖类机动装备,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轮式平台,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轮式平台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海军作战装备体系中该部队的两栖类机动装备是作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作战装备。两栖类机动装备主要用于联合登陆作战任务中,能适应各种复杂路况及海况,水陆转换便捷,能快速上下岸滩,能水上登离舰船,水陆突击、输送能力强。海军陆战队承担的使命任务趋于多元化、高对抗性,面对的作战环境也呈现多样性、复杂性,需要大力发展适应新型作战态势要求的高性能、系列化、信息化、平台化的先进性两栖突击装备。但目前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在车体构型优化减阻技术、高效水上推进技术、混合动力应用、上装供电和无人化驾驶等方面存在性能差距,因此,不能满足海军现代体系化作战需求。

2、现有技术中有名称为“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公开号为“cn105882337a”的技术,该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作战突击车,包括钢板平台,钢板平台上方为由环形梁、支撑梁组成的驾驶舱体骨架,钢板平台下方为由横向梁、环形梁以及竖向梁组成的车身舱体骨架;所述车身舱体骨架的内部设有车身舱体;钢板平台上设有一个驱动前轮的发动机和两个驱动后轮的发动机,发动机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前轮或后轮转动,为四轮驱动;驾驶舱内设有消毒座椅,钢板平台上围绕驾驶舱设有气囊。整车重量在一吨左右,重量轻;生产成本低,耗资少;水路、陆路全地形两栖;可以实现履带或轮式两种行驶方式,具有独立转向轮,水上浮力大;可以加载多种步兵用重火器,可以应用于陆军作战平台、海军陆战队,以及对于机场运输车等均可适用。然而,该技术没有涉及本申请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陆上高机动、水陆转换、水上高航速、岸滩越野突防功能,具备突出的机动能力、强化越野性能、高功率电能输出能力和优越的防护能力,以保证实现抢滩登陆后的纵深突击和后续展开的全面作战能力,具备有人/无人操控功能,提升综合性能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

2、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水陆两栖轮式平台,发动机和isg电机之间设置离合器,isg电机连接水上分动箱,水上分动箱通过水上动力传动轴连接水上推进器,陆上驱动电机连接陆上分动器,陆上分动器连接三桥,四桥设置轮毂驱动电机,水上推进器延伸到四桥后方位置的车体尾部,陆上分动器连接二桥、一桥,一桥、二桥采用双横臂独立悬架,三桥、四桥采用单纵臂独立悬架,发动机、isg电机和陆上驱动电机分别连接电池,发动机、isg电机和水上分动箱刚性连接成一体,形成平台动力模块。

4、所述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的一桥、二桥采用双横臂独立悬架,设置为能够控制一桥、二桥车轮转向的结构,实现常规车辆的转向功能;三桥、四桥采用单纵臂独立悬架,设置为能够适用于三桥、四桥车轮非转向的结构。

5、所述的一桥、二桥的转向机构采用“一横两纵”的双前桥转向机构型式,“一横两纵”为前桥设有一根中间横拉杆,中间横拉杆连接一桥左侧的前桥下摆臂和一桥右侧的前桥下摆臂,前桥下摆臂布置车体外侧,传递左侧的车轮和右侧的车轮的转向转角;一桥和二桥每侧的车轮分别设有一个转向纵拉杆,一侧的转向纵拉杆连接一桥左侧的前桥上摆臂和二桥左侧的前桥上摆臂,另一侧转向纵拉杆连接一桥右侧的前桥上摆臂和二桥右侧的前桥上摆臂,左侧的前桥上摆臂和右侧的前桥上摆臂左右对称,前桥上摆臂布置车体内侧,传递一桥、二桥转向转角。

6、所述的转向机构通过固定设置在车体上的四个摆臂座总成固定,每个摆臂座总成分别安装前桥上摆臂和前桥下摆臂,传递各转向轮间的转角,转向器在车体内部卧式布置,转向器通过中间直拉杆与一桥左侧的前桥上摆臂连接,二桥左侧的前桥上摆臂和二桥右侧的前桥上摆臂设有对称布置的转向助力油缸。

7、所述的车体前端设置收放式前压浪板,收放式前压浪板的压浪板本体包括本体前组件和本体后组件,本体前组件活动插装在本体后组件前端,本体后组件后端与车体前端下部活动铰接,本体前组件和本体后组件通过二级油缸连接,本体后组件和车体通过一级油缸连接。

8、所述的车体尾端设置艉翼板,艉翼板后端与车体后端活动铰接,艉翼板与车体后端通过艉翼板气缸连接。

9、所述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的驾驶操作系统采用线控操纵技术,实现车辆远程遥控、维修保障和适应无人化作战所需的自主驾驶功能。线控操纵包括转向系统、制动系统、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增设电控转向控制系统,通过转向机构对转向轮进行转角控制,实现线控转向;制动系统增设电控制动系统,对各车轮17进行制动控制,实现线控制动;驱动系统分为为集中电机驱动和轮毂电机分布驱动。

10、所述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的车体14采用承载式焊接车身结构,驾驶室与车体采用整体焊接结构,材料采用轻量化装甲防护材料,驾驶室前挡风玻璃和射击孔采用防弹玻璃;防地雷设计以人员区域防护为导向,采取驾驶舱和任务舱的人员区域底部加大离地间隙,结构采用v型结构+外底防爆板+内地吸能材料夹层式组合结构型式。

11、所述的陆上传统系统是陆上驱动电机直接驱动陆上分动器后,陆上分动器分流驱动一桥、二桥和三桥的主减速器,各主减速器通过轮边传动轴连接轮边及车轮,实现陆上行驶功能;四桥通过轮毂驱动电机直接驱动车轮,实现爬坡、越障和沙滩低速行驶。

12、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能够实现陆上高机动、水陆转换、水上高航速、岸滩越野突防功能,具备突出的机动能力、强化越野性能、高功率电能输出能力和优越的防护能力,以保证实现抢滩登陆后的纵深突击和后续展开的全面作战能力,具备有人/无人操控功能,提升综合性能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的控制方法,所述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的发动机和i sg电机之间设有离合器,实现发动机和i sg电机之间的动力啮合和脱离,适应不同工作模式;i sg电机具备发电和驱动功能,能够与发动机1实现动力耦合,也能够独立驱动,实现陆上静默状态纯电驱动、水上静默状态纯电驱动、陆上发动机发电驱动、水上发动机直接驱动、水上发动机和i sg电机耦合驱动功能;

13、s1.陆上静默行驶时,发动机停机,停止发电,发动机与i sg电机之间的离合器脱开,电池向i sg电机和陆上驱动电机供电,i sg电机驱动水上分动箱的空气压缩机和液压泵,陆上驱动电机驱动陆上传动系统,实现陆上行驶功能;

14、s2.陆上非静默行驶时,发动机发电供给陆上驱动电机和轮毂驱动电机,实现陆上行驶功能;

15、s3.水上传动系统是动力模块通过水上分动箱、水上动力传动轴5驱动水上推进器,实现水上航行功能;水上静默航行时,发动机停机,发动机与isg电机之间的离合器脱开,isg电机为动力源,通过水上分动箱、水上动力传动轴驱动水上推进器,实现水上航行功能;

16、s4.水上非静默行驶时,发动机独立驱动或发动机与isg电机耦合驱动水上分动箱,实现水上航行功能。

17、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陆两栖轮式平台,其特征在于:发动机(1)和ISG电机(2)之间设置离合器(3),ISG电机(2)连接水上分动箱(4),水上分动箱(4)通过水上动力传动轴(5)连接水上推进器(6),陆上驱动电机(7)连接陆上分动器(8),陆上分动器(8)连接三桥(9),四桥(10)设置轮毂驱动电机(11),水上推进器(6)延伸到四桥(10)后方位置的车体(14)尾部,陆上分动器(8)连接二桥(12)、一桥(13),一桥(13)、二桥(12)采用双横臂独立悬架,三桥(9)、四桥(10)采用单纵臂独立悬架,发动机(1)、ISG电机(2)和陆上驱动电机(7)分别连接电池,发动机(1)、ISG电机(2)和水上分动箱(4)刚性连接成一体,形成平台动力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的一桥(13)、二桥(12)采用双横臂独立悬架,设置为能够控制一桥(13)、二桥(12)车轮转向的结构,实现常规车辆的转向功能;三桥(9)、四桥(10)采用单纵臂独立悬架,设置为能够适用于三桥(9)、四桥(10)车轮非转向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桥(13)、二桥(12)的转向机构采用“一横两纵”的双前桥转向机构型式,“一横两纵”为前桥(13)设有一根中间横拉杆(36),中间横拉杆(36)连接一桥(13)左侧的前桥下摆臂(16)和一桥(13)右侧的前桥下摆臂(16),前桥下摆臂(16)布置车体(14)外侧,传递左侧的车轮(17)和右侧的车轮(17)的转向转角;一桥(13)和二桥(12)每侧的车轮(17)分别设有一个转向纵拉杆(18),一侧的转向纵拉杆(18)连接一桥(13)左侧的前桥上摆臂(19)和二桥(12)左侧的前桥上摆臂(19),另一侧转向纵拉杆(18)连接一桥(13)右侧的前桥上摆臂(19)和二桥(12)右侧的前桥上摆臂(19),左侧的前桥上摆臂(19)和右侧的前桥上摆臂(19)左右对称,前桥上摆臂(19)布置车体(14)内侧,传递一桥(13)、二桥(12)转向转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机构通过固定设置在车体(14)上的四个摆臂座总成(20)固定,每个摆臂座总成(20)分别安装前桥上摆臂(19)和前桥下摆臂(16),传递各转向轮间的转角,转向器(21)在车体(14)内部卧式布置,转向器(21)通过中间直拉杆(15)与一桥(13)左侧的前桥上摆臂(19)连接,二桥(12)左侧的前桥上摆臂(19)和二桥(12)右侧的前桥上摆臂(19)设有对称布置的转向助力油缸(2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体(14)前端设置收放式前压浪板(23),收放式前压浪板(23)的压浪板本体(24)包括本体前组件(25)和本体后组件(26),本体前组件(25)活动插装在本体后组件(26)前端,本体后组件(25)后端与车体(14)前端下部活动铰接,本体前组件(24)和本体后组件(25)通过二级油缸(27)连接,本体后组件(25)和车体(14)通过一级油缸(2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体(14)尾端设置艉翼板(29),艉翼板(29)后端与车体(14)后端活动铰接,艉翼板(29)与车体(14)后端通过艉翼板气缸(3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的驾驶操作系统采用线控操纵技术,实现车辆远程遥控、维修保障和适应无人化作战所需的自主驾驶功能。线控操纵包括转向系统、制动系统、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增设电控转向控制系统,通过转向机构对转向轮进行转角控制,实现线控转向;制动系统增设电控制动系统,对各车轮(17)进行制动控制,实现线控制动;驱动系统分为为集中电机驱动和轮毂电机分布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的车体(14)采用承载式焊接车身结构,驾驶室与车体采用整体焊接结构,材料采用轻量化装甲防护材料,驾驶室前挡风玻璃和射击孔采用防弹玻璃;防地雷设计以人员区域防护为导向,采取驾驶舱和任务舱的人员区域底部加大离地间隙,结构采用V型结构+外底防爆板+内地吸能材料夹层式组合结构型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陆上传统系统是陆上驱动电机(7)直接驱动陆上分动器(8)后,陆上分动器(8)分流驱动一桥(13)、二桥(12)和三桥(9)的主减速器,各主减速器通过轮边传动轴连接轮边及车轮(17),实现陆上行驶功能;四桥(10)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两栖轮式平台,其特征在于:发动机(1)和isg电机(2)之间设置离合器(3),isg电机(2)连接水上分动箱(4),水上分动箱(4)通过水上动力传动轴(5)连接水上推进器(6),陆上驱动电机(7)连接陆上分动器(8),陆上分动器(8)连接三桥(9),四桥(10)设置轮毂驱动电机(11),水上推进器(6)延伸到四桥(10)后方位置的车体(14)尾部,陆上分动器(8)连接二桥(12)、一桥(13),一桥(13)、二桥(12)采用双横臂独立悬架,三桥(9)、四桥(10)采用单纵臂独立悬架,发动机(1)、isg电机(2)和陆上驱动电机(7)分别连接电池,发动机(1)、isg电机(2)和水上分动箱(4)刚性连接成一体,形成平台动力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的一桥(13)、二桥(12)采用双横臂独立悬架,设置为能够控制一桥(13)、二桥(12)车轮转向的结构,实现常规车辆的转向功能;三桥(9)、四桥(10)采用单纵臂独立悬架,设置为能够适用于三桥(9)、四桥(10)车轮非转向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桥(13)、二桥(12)的转向机构采用“一横两纵”的双前桥转向机构型式,“一横两纵”为前桥(13)设有一根中间横拉杆(36),中间横拉杆(36)连接一桥(13)左侧的前桥下摆臂(16)和一桥(13)右侧的前桥下摆臂(16),前桥下摆臂(16)布置车体(14)外侧,传递左侧的车轮(17)和右侧的车轮(17)的转向转角;一桥(13)和二桥(12)每侧的车轮(17)分别设有一个转向纵拉杆(18),一侧的转向纵拉杆(18)连接一桥(13)左侧的前桥上摆臂(19)和二桥(12)左侧的前桥上摆臂(19),另一侧转向纵拉杆(18)连接一桥(13)右侧的前桥上摆臂(19)和二桥(12)右侧的前桥上摆臂(19),左侧的前桥上摆臂(19)和右侧的前桥上摆臂(19)左右对称,前桥上摆臂(19)布置车体(14)内侧,传递一桥(13)、二桥(12)转向转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栖轮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机构通过固定设置在车体(14)上的四个摆臂座总成(20)固定,每个摆臂座总成(20)分别安装前桥上摆臂(19)和前桥下摆臂(16),传递各转向轮间的转角,转向器(21)在车体(14)内部卧式布置,转向器(21)通过中间直拉杆(15)与一桥(13)左侧的前桥上摆臂(19)连接,二桥(12)左侧的前桥上摆臂(19)和二桥(12)右侧的前桥上摆臂(19)设有对称布置的转向助力油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正鹏王猛黄明泉钟柱殷强邰桂军丁雄鑫孙厚卓叶康杨尚志梁小龙徐辉刘长杰张丹丹白玉宇杨继强王健王丹迪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