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转接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转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7594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8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搬运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接设备,包括调节支架和抱臂组件。其中,调节支架于左右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抱臂组件中抱臂框架与调节支架连接,抱臂支撑于前后方向设置有两个且均通过旋转齿轮轴与抱臂框架转动连接,抱臂支撑包括平行于左右方向放置的使用状态以及垂直于左右方向放置的闲置状态,旋转连接板与抱臂框架滑动连接,旋转连接板能够通过旋转齿轮轴驱动抱臂支撑转动,稳定连接板与抱臂框架滑动连接,稳定连接板用以以维持抱臂支撑的使用状态;调节支架能够调节抱臂组件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与地面的相对位置。抱臂支撑能够托起车轮,并沿前后或上下方向移动车辆,稳定连接板的设置能够保持抱臂组件与车轮的稳定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搬运,尤其涉及一种转接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车型的发展,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不断增加,对应的动力电池包尺寸也越来越大,一般新能源整车转接设备为托裙边或者托举底板的形式。

2、在动力电池合装完成和动力电池护板装配完成后,车身底部空间极其有限,往往裙边位置会被电池包络所遮挡,导致在整车进行转接时寻到另一套前后裙边支点困难,由于空间狭小,甚至造成电池磕碰、底护板损伤等质量问题。即使做出满足需求的转接设备,但在两个设备转接过程中干涉严重,造成转接困难,且不同车型因裙边长度不同,需要增加多个停止位或定位机构,造成总装空间浪费、机构复杂,同时可靠性不高,容易造成车身在转接时倾倒或车身裙边变形。

3、因此,亟需一种转接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接设备,能够通过托起车轮完成对车辆的搬运,且能够维持车轮与搬运工装的相对稳定。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转接设备,包括:

4、调节支架,上述调节支架于左右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

5、抱臂组件,上述抱臂组件包括抱臂框架、抱臂支撑、旋转连接板、旋转齿轮轴和稳定连接板,上述抱臂框架与上述调节支架连接,上述抱臂支撑于前后方向设置有两个且均通过上述旋转齿轮轴与上述抱臂框架转动连接,上述抱臂支撑包括平行于上述左右方向放置的使用状态以及垂直于上述左右方向放置的闲置状态,上述旋转连接板与抱臂框架滑动连接,上述旋转连接板能够通过上述旋转齿轮轴驱动上述抱臂支撑转动,上述稳定连接板与上述抱臂框架滑动连接,上述抱臂支撑包括支撑部和抵接部,上述支撑部和上述抵接部分别位于上述旋转齿轮轴径向两侧,上述支撑部用于于下侧支撑车轮,上述稳定连接板能够与上述抵接部抵接,以维持上述抱臂支撑的使用状态;

6、上述抱臂组件设置有多个,且每个上述调节支架沿上述前后方向至少安装有两个上述抱臂组件,上述调节支架能够调节上述抱臂组件于上述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与地面的相对位置。

7、作为上述转接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旋转齿轮轴的轴线平行于上述上下方向,上述旋转连接板和上述稳定连接板平行,且能够均沿上述左右方向相对上述抱臂框架滑动。

8、作为上述转接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支撑部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导向轮,抱臂支撑处于上述使用状态时,上述第一导向轮的轴向与上述左右方向平行。

9、作为上述转接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抵接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轮,上述第二导向轮的轴向与上述上下方向平行,上述稳定连接板能够与上述第二导向轮相对滑动。

10、作为上述转接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调节支架包括第一滑台、第二滑台和第三滑台,上述第一滑台与上述抱臂组件一一对应安装,上述第二滑台设置有与上述前后方向平行的第二导轨,上述第一滑台能够沿上述第二导轨相对上述第二滑台滑动或锁定;上述第三滑台包括与上述上下方向平行的第三导轨,上述第二滑台能够沿上述第三导轨相对上述第三滑台滑动或锁定。

11、作为上述转接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三导轨于上述前后方向对称设置于上述第三滑台的相对两端,上述第三滑台安装有升降电机,上述升降电机通过一分二分动箱分别与两根升降齿轮轴连接,上述第二滑台于上述前后方向对称的设置有两个升降齿条轨道和多个第一限位轮组,上述升降齿条轨道沿上述上下方向设置,上述升降齿条轨道与上述升降齿轮轴啮合,上述第一限位轮组能够沿上述升降齿轮轴的轴向夹持于上述第三导轨相对两侧。

12、作为上述转接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三导轨固定有齿轮轴支架,上述升降齿轮轴的齿轮部安装于上述齿轮轴支架上。

13、作为上述转接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轨道组件,上述轨道组件于上述左右方向对称设置有两条且均与地面相对固定,上述轨道组件沿上述前后方向延伸,上述第三滑台能够沿上述轨道组件相对上述地面滑动或锁定。

14、作为上述转接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轨道组件包括移动轨道、上下限位轨道和移行齿条轨道,上述移动轨道、上述上下限位轨道和上述移行齿条轨道平行设置且相对固定,上述移动轨道于上述上下限位轨道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条,上述第三滑台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承载轮、第二限位轮组以及移行齿轮,上述承载轮与上述移动轨道滑动连接,上述上下限位轨道于其左右两侧开设有滑槽,上述第二限位轮组至少部分滑动插设于上述滑槽内,上述移行齿轮与上述移行齿条轨道啮合。

15、作为上述转接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检测机构,上述检测机构用于获取车辆于上述前后方向的位置信息。

16、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17、进一步,当抱臂支撑处于使用状态时,其形成悬臂梁结构,抱臂组件于下侧托起车轮时,两个抱臂支撑之间形成卡槽,车轮的部分位于卡槽内,车轮及车辆对抱臂支撑的作用力可分解为,使得两个抱臂支撑一同向下弯折的第一作用力,以及使得两个抱臂支撑于前后方向相互远离的第二作用力,其中,与旋转齿轮轴的轴线平行的作用力,由于旋转齿轮轴与抱臂框架的连接,对于抱臂支撑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垂直于旋转齿轮轴的轴向的作用力,则容易使得抱臂支撑带着旋转齿轮轴相对抱臂框架进一步的转动,容易导致齿轮自抱臂支撑滑脱,为此,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相对抱臂框架滑动的稳定连接板,稳定连接板相对抱臂框架包括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稳定连接板处于第三位置时,稳定连接板则于其滑动方向远离抱臂支撑,稳定连接板处于第四位置时,稳定连接板则与抱臂支撑的抵接部抵接,由于抱臂支撑的抵接部和支撑部分别位于旋转齿轮轴的两侧,形成以旋转齿轮轴为支点的杠杆结构,稳定连接板对抵接部施加的作用力与车轮对支撑部施加的作用力于旋转齿轮轴的周向呈反向作用力,进而相互抵消,使得抱臂支撑能够维持其使用状态,且不易发生形变。处于闲置状态时,抱臂组件位于其起始位,起始位于上下方向贴近于地面。当需要搬运车辆时,抱臂组件于前后方向调节间距,以满足不同型号的车辆的前后轴距;随后,抱臂组件自闲置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抱臂支撑沿左右方向伸出,车辆驶入两个调节支架之间,车辆于其左右方向的两侧,每侧至少有两个车轮压在抱臂支撑上,且每个车轮位于同一抱臂组件的俩个抱臂支撑上。调节支架则将抱臂组件于上下方向提升,将车辆抬离地面,再沿前后方向移动抱臂组件,完成车辆的搬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齿轮轴(140)的轴线平行于所述上下方向(Z),所述旋转连接板(130)和所述稳定连接板(150)平行,且能够均沿所述左右方向(X)相对所述抱臂框架(110)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导向轮(123),抱臂支撑(120)处于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导向轮(123)的轴向与所述左右方向(X)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轮(124),所述第二导向轮(124)的轴向与所述上下方向(Z)平行,所述稳定连接板(150)能够与所述第二导向轮(124)相对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架包括第一滑台(200)、第二滑台(300)和第三滑台(400),所述第一滑台(200)与所述抱臂组件(100)一一对应安装,所述第二滑台(300)设置有与所述前后方向(Y)平行的第二导轨(310),所述第一滑台(200)能够沿所述第二导轨(310)相对所述第二滑台(300)滑动或锁定;所述第三滑台(400)包括与所述上下方向(Z)平行的第三导轨(410),所述第二滑台(300)能够沿所述第三导轨(410)相对所述第三滑台(400)滑动或锁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轨(410)于所述前后方向(Y)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台(400)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三滑台(400)安装有升降电机(420),所述升降电机(420)通过一分二分动箱(430)分别与两根升降齿轮轴连接,所述第二滑台(300)于所述前后方向(Y)对称的设置有两个升降齿条轨道(320)和多个第一限位轮组(330),所述升降齿条轨道(320)沿所述上下方向(Z)设置,所述升降齿条轨道(320)与所述升降齿轮轴啮合,所述第一限位轮组(330)能够沿所述升降齿轮轴的轴向夹持于所述第三导轨(410)相对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轨(410)固定有齿轮轴支架(450),所述升降齿轮轴的齿轮部安装于所述齿轮轴支架(450)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轨道组件(500),所述轨道组件(500)于所述左右方向(X)对称设置有两条且均与地面相对固定,所述轨道组件(500)沿所述前后方向(Y)延伸,所述第三滑台(400)能够沿所述轨道组件(500)相对所述地面滑动或锁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组件(500)包括移动轨道(510)、上下限位轨道(520)和移行齿条轨道(530),所述移动轨道(510)、所述上下限位轨道(520)和所述移行齿条轨道(530)平行设置且相对固定,所述移动轨道(510)于所述上下限位轨道(520)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条,所述第三滑台(400)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承载轮(460)、第二限位轮组(470)以及移行齿轮(480),所述承载轮(460)与所述移动轨道(510)滑动连接,所述上下限位轨道(520)于其左右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限位轮组(470)至少部分滑动插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移行齿轮(480)与所述移行齿条轨道(530)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用于获取车辆于所述前后方向(Y)的位置信息。

...

【技术特征摘要】

1.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齿轮轴(140)的轴线平行于所述上下方向(z),所述旋转连接板(130)和所述稳定连接板(150)平行,且能够均沿所述左右方向(x)相对所述抱臂框架(110)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导向轮(123),抱臂支撑(120)处于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导向轮(123)的轴向与所述左右方向(x)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轮(124),所述第二导向轮(124)的轴向与所述上下方向(z)平行,所述稳定连接板(150)能够与所述第二导向轮(124)相对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架包括第一滑台(200)、第二滑台(300)和第三滑台(400),所述第一滑台(200)与所述抱臂组件(100)一一对应安装,所述第二滑台(300)设置有与所述前后方向(y)平行的第二导轨(310),所述第一滑台(200)能够沿所述第二导轨(310)相对所述第二滑台(300)滑动或锁定;所述第三滑台(400)包括与所述上下方向(z)平行的第三导轨(410),所述第二滑台(300)能够沿所述第三导轨(410)相对所述第三滑台(400)滑动或锁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轨(410)于所述前后方向(y)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台(400)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三滑台(400)安装有升降电机(420),所述升降电机(420)通过一分二分动箱(430)分别与两根升降齿轮轴连接,所述第二滑台(300)于所述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占禹张雷孙国良刘玉峰宇文建国杨孝铭王国瑞丛立国冯联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