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无自主意识治疗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防治全麻术后谵妄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数据证实了电针技术应用于防治患者全麻术后谵妄的可靠性;
2、对于电针技术,或者说类电针技术所使用的电针治疗仪,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其一是通过针刺穴位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电极线路,其二是通过在目标穴位粘贴电极片连接电针治疗仪电极线路,然后通过调节相关波形、频率、电流强度和作用时长等参数实现治疗作用。
3、其中,针刺穴位需要中医针灸专业医护人员,才能实现定位准确,规范性操作要求高,又可能造成皮肤破损、感染、疼痛刺激等不良体验,不易为普通患者接受,阻碍了大规模推广应用;而现有技术中的电极片,有时遇到毛发或皮肤分泌物多时无法牢固的固定,若电极片与皮肤接触不实,就会影响经皮穴位电刺激的疗效;更重要的是,电极片不具备前述针刺穴位方式所能够给患者的电针治疗效果,这影响了电针技术,尤其是通过电针技术防治患者全麻术后谵妄的临床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至少为了解决或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这种装置具体包括多个穴位电刺激单元以及脉冲电源;
2、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至少一层网状电极,以及承载网状电极的基板;其中,基板沿厚度方向设置有圆柱型槽,圆柱型槽底部设置有导电板;
3、至少一层网状电极设置于圆柱型槽内,底部与导电板接触并电连接,并且至少部分凸出圆柱型槽顶部开口处;
4、网状电极
5、导电板与电缆电连接,并通过电缆电连接至脉冲电源;
6、还包括连接带,用于连接多个穴位电刺激单元的基板。
7、上述方案通过特殊的电极形式,尤其是具有复合网状的结构以及掺杂其中的突出端,具有特殊的与皮肤穴位接触面,使患者获得类似电针感,并且能够较好的与带有毛发和分泌物的皮肤贴合,尤其适用于对百会,四神聪、风池,以及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穴等穴位进行刺激,进一步地有助于防治患者全麻术后谵妄。
8、可选的,网状电极包括以六边形结构单元在第一平面内密堆形成的蜂窝状结构;网状电极通过边缘的截断以及内部的截断形成突出端;突出端可选地朝向第一平面的两侧翘起。
9、可选的,网状电极中,具有的突出端的数量为六边形结构单元数量的25%至35%;突出端中至少部分的末端为分叉状。上述比例过高会影响网状电极的整体性,使其不容易粘贴牢固。
10、突出端具有一定硬度,并且基于其本身的材料特性又不至于刺伤皮肤。能够很容易地穿过毛发间的缝隙接触到皮肤,经过处理的末端配合电流,经验证具有明显的电针感。
11、可选的,包括第一网状电极和第二网状电极;其中第一网状电极的边缘包覆第二网状电极并至少部分与导电板接触并电连接;
12、第一网状电极和第二网状电极至少部分交缠地设置。
13、设置多层网状电极,并且之间互相缠绕,可以使平面的网状电极具有相对立体的整体形状,和在厚度方向上的形变量,在贴到穴位上时,这种形变量可以使多层网状电极更加服帖地接触皮肤,使得粘贴牢固。
14、此外,有层次的多层网状电极,在粘贴在皮肤上时,后方的网状被前方的网状撑起,而部分后方网状又可以绕过前方网状电极与皮肤粘贴,整体而言,多层网状电极与皮肤的接触面并非平面,具有可以容纳毛发的缝隙,并且网状电极能够容易地绕过毛发并与其后方的皮肤粘贴。这使得多层网状电极非常有利于粘贴在毛发较多的穴位,例如百会,四神聪、风池等头部穴位。
15、可选的,基板具有向垂直于厚度方向延伸的耳部;耳部中的部分设置有矩形槽;连接带固定于矩形槽内壁,矩形槽与圆柱型槽连通并且能够引出电缆。
16、可选的,还包括粘贴环,设置于圆柱型槽顶部开口处,并且环绕网状电极;粘贴环顶部低于网状电极凸出圆柱型槽的部分。
17、粘贴环可以使电极粘贴更加牢固,并且环绕电极,起到隔绝外部环境如汗水的作用。
18、可选的,导电板表面设置有多个同心的环形凸起;环形凸起朝向网状电极的方向。用于提升导电板与网状电极的电连接效率,避免接触不良。
19、可选的,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和第二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其中,
20、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设置于中间的1个穴位电刺激单元和以″十″字状设置于四周的4个穴位电刺激单元;该组穴位电刺激单元用于头顶的百会穴和百会穴四周的四神聪穴。
21、第二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共用一个基板的2个穴位电刺激单元。该组穴位电刺激单元与前一组配合使用,使用时顺延脑后延伸至风池穴,并且可以根据患者头部的大小调节与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的距离。经过验证同时刺激患者的百会穴、四神聪穴以及风池穴也有很好的防治患者全麻术后谵妄的效果。
22、可选的,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与第二组穴位电刺激单元的距离可在15cm至21cm范围调节;
23、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中,中间穴位电刺激单元与周围的穴位电刺激单元距离为3cm至4cm。
24、可选的,其特征在于,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第三组穴位电刺激单元,第三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两个距离可调的穴位电刺激单元,并且在穴位电刺激单元的两侧设置有束带。该方案中的两个距离可调的穴位电刺激单元,都配有束带,适合根据穴位调节长度之后,固定于手臂、或者腿部,在临床使用中用于针对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手臂、腿部穴位,经过验证对这些穴位进行电刺激同样具有也有很好的防治患者全麻术后谵妄的效果。
25、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特殊的电极形式,尤其是具有复合网状的结构以及掺杂其中的突出端,具有特殊的与皮肤穴位接触面,使患者获得类似电针感,并且能够较好的与带有毛发和分泌物的皮肤贴合,尤其适用于对百会,四神聪、风池,以及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穴等穴位进行刺激,目标穴位定位精准,可有改善患者围术期的患者认知功能水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防治全麻术后谵妄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穴位电刺激单元以及脉冲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电极(1)包括以六边形结构单元在第一平面内密堆形成的蜂窝状结构;所述网状电极(1)通过边缘的截断以及内部的截断形成所述突出端;所述突出端可选地朝向所述第一平面的两侧翘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电极(1)中,具有的突出端的数量为所述六边形结构单元数量的25%至35%;所述突出端中至少部分的末端为分叉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网状电极(11)和第二网状电极(12);其中所述第一网状电极(11)的边缘包覆所述第二网状电极(12)并至少部分与所述导电板(6)接触并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2)具有向垂直于厚度方向延伸的耳部(22);所述耳部(22)中的部分设置有矩形槽(21);所述连接带(3)固定于所述矩形槽(21)内壁,所述矩形槽(21)与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贴环(5),设置于所述圆柱型槽(23)顶部开口处,并且环绕所述网状电极(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6)表面设置有多个同心的环形凸起(61);所述环形凸起(61)朝向所述网状电极(1)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和第二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穴位电刺激单元与所述第二组穴位电刺激单元的距离可在15cm至21cm范围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第三组穴位电刺激单元,所述第三组穴位电刺激单元包括两个距离可调的穴位电刺激单元,并且在所述穴位电刺激单元的两侧设置有束带(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治全麻术后谵妄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穴位电刺激单元以及脉冲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电极(1)包括以六边形结构单元在第一平面内密堆形成的蜂窝状结构;所述网状电极(1)通过边缘的截断以及内部的截断形成所述突出端;所述突出端可选地朝向所述第一平面的两侧翘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电极(1)中,具有的突出端的数量为所述六边形结构单元数量的25%至35%;所述突出端中至少部分的末端为分叉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网状电极(11)和第二网状电极(12);其中所述第一网状电极(11)的边缘包覆所述第二网状电极(12)并至少部分与所述导电板(6)接触并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2)具有向垂直于厚度方向延伸的耳部(22);所述耳部(22)中的部分设置有矩形槽(21);所述连接带(3)固定于所述矩形槽(2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军,徐惠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