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快门,具体是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
技术介绍
1、红外快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感应技术来控制快门开关的装置。当传感器检测到满足触发条件的红外光线时,它会向快门的控制系统发送信号。控制系统接收到信号后,会启动快门,使快门上的光孔迅速打开,从而允许光线通过并照射在快门里的感光元件上。尽管红外快门技术具有很多优势,但是目前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快门叶片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的摩擦问题。由于快门叶片在摆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周围的部件产生接触,长时间的使用往往会导致这些部件的表面出现磨损,并可能产生细微的粉尘颗粒。这些粉尘会附着在快门叶片或感光元件上,从而影响光线的正常透射。
2、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cn214311234u的红外快门,其包括壳体以及叶片,壳体设有空腔和支撑部,空腔设有叶片盖板。叶片在空腔转动时,支撑部用于对叶片进行支撑,叶片盖板用于将所述叶片限制在空腔中。
3、该红外快门通过壳体和支撑部把叶片限制在空腔中,以确保叶片在转动时不会与其他关键部件发生干涉,但是这也导致了叶片在转动过程中会与支撑部和叶片盖板产生摩擦,长时间的摩擦会导致粉尘的产生和积累,进而影响到快门的正常运行。
4、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能够避免叶片在转动过程中与其他部件碰撞摩擦从而产生粉尘,确保快门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如何避免红外快门里的叶片不与其他零部件发生碰撞摩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
2、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壳体内腔,其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腔的转动组件、与所述转动组件连接的叶片、与所述转动组件连接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于限位所述转动组件的第二压板,壳体内腔包括安装内腔,所述安装内腔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转动组件转动角度,所述转动组件和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内腔,所述驱动组件通过驱使所述转动组件,以带动叶片在所述第二压板与壳体内腔的底面之间转动。
3、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其中壳体内腔还设有第四腔体、以及位于所述安装内腔和第四腔体之间,且由壳体内腔的底面往所述第二压板方向延伸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设有往所述第二压板方向延伸的延伸端,所述延伸端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分隔部的延伸长度,所述延伸端设有第一固定面,所述安装内腔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面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二固定面,所述第二压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面和第二固定面抵接,以使得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分隔部之间形成转动区域。
4、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其中所述安装内腔包括第一腔体、以及与所述第一腔体相通的第二腔体,所述转动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和/或第二腔体,所述叶片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且与所述转动组件连接,所述叶片通过所述转动区域伸出到所述第四腔体。
5、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其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摇杆、以及与所述第一摇杆连接的第二摇杆,所述第二摇杆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摇杆位于所述第二腔体,所述限位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的第一限位端、以及位于所述分隔部上的第二限位端,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端呈夹角a,所述夹角a为55°-65°之间,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抵接,所述第二限位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面抵接,以限制所述叶片转动位置。
6、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其中所述叶片与所述第二压板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叶片与所述分隔部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摇杆与所述第二压板之间设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二摇杆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第四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大于所述第三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大于所述第四间隙。
7、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摇杆设有连接端以及与所述连接端连接的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一固定端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摇杆的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端延伸出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端伸出方向相反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摇杆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摇杆的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块还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一连接杆伸入所述滑动槽,以使得所述第一摇杆与所述第二摇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距离为s1,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距离为s2,s1为s2的1.3-1.8倍。
8、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其中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摇杆连接的转动体,所述第一固定端靠近所述连接端一侧设有第二固定端,且另一侧设有第三固定端,所述转动体设有安装槽、以及贯穿整体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固定端和第二连接孔的截面呈相同的多边形设置,所述第一腔体设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二腔体设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固定端配合,所述安装槽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端和第三固定端配合,以使得所述转动体与所述第一摇杆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转动杆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配合连接,以使得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
9、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其中所述叶片设有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遮光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二摇杆位于所述连接轴的另一侧还设有定位台阶,所述固定部与定位台阶过盈配合,以使得所述叶片与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内腔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腔体相通的第三腔体,所述驱动组件设有安装部、以及与所述安装部连接的工作部,所述工作部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安装部设有第二卡合部以及卡合槽,所述第三腔体设有第一固定腔、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分隔部之间形成第二固定腔,所述第二卡合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腔,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所述卡合槽,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固定腔卡合,以使得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壳体固定。
11、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其中所述红外快门结构还包括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设有第五连接孔以及压紧端,所述第四腔体还设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四腔体之间还设有连接口,所述第五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杆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压紧端通过所述连接口伸入所述第三腔体并压紧所述驱动组件。
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壳体内腔以及第二压板,使得叶片在壳体内腔的底面以及第二压板之间悬空并转动,确保了叶片在转动时不会与壳体以及第二压板产生摩擦,能够避免叶片摩擦引起的粉尘积累而导致影响到快门的正常运行的情况;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限位部来限制转动组件转动范围,从而限制叶片转动位置,避免叶片直接与限位部碰撞,进而提高了叶片的使用寿命和保证叶片的摆动角度。
14、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设有壳体内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腔的转动组件(3)、与所述转动组件(3)连接的叶片(4)、与所述转动组件(3)连接的驱动组件(5)、以及用于限位所述转动组件(3)的第二压板(7),壳体内腔包括安装内腔,所述安装内腔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转动组件(3)转动角度,所述转动组件(3)和驱动组件(5)安装在所述安装内腔,所述驱动组件(5)通过驱使所述转动组件(3),以带动叶片(4)在所述第二压板(7)与壳体内腔的底面之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腔还设有第四腔体(24)、以及位于所述安装内腔和第四腔体(24)之间,且由壳体内腔的底面往所述第二压板(7)方向延伸的分隔部(26),所述分隔部(26)设有往所述第二压板(7)方向延伸的延伸端(231),所述延伸端(231)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分隔部(26)的延伸长度,所述延伸端设有第一固定面(2311),所述安装内腔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面(2311)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二固定面(233),所述第二压板(7)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内腔包括第一腔体(21)、以及与所述第一腔体(21)相通的第二腔体(22),所述转动组件(3)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21)和/或第二腔体(22),所述叶片(4)位于所述第一腔体(21)且与所述转动组件(3)连接,所述叶片(4)通过所述转动区域(81)伸出到所述第四腔体(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3)包括第一摇杆(31)、以及与所述第一摇杆(31)连接的第二摇杆(32),所述第二摇杆(32)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块(327),所述第二连接块(327)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面(325)和第二限位面(326),所述第二摇杆(32)位于所述第二腔体(22),所述限位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体(21)和所述第二腔体(22)之间的第一限位端(212)、以及位于所述分隔部(26)上的第二限位端(213),所述第一限位端(212)与所述第二限位端(213)呈夹角a,所述夹角a为55°-65°之间,所述第一限位端(212)与所述第一限位面(325)抵接,所述第二限位端(213)与所述第二限位面(326)抵接,以限制所述叶片(4)转动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4)与所述第二压板(7)之间设有第一间隙(251),所述叶片(4)与所述分隔部(26)之间设有第二间隙(252),所述第二摇杆(32)与所述第二压板(7)之间设有第三间隙(253),所述第二摇杆(32)与所述壳体(2)之间设有第四间隙(254),所述第一间隙(251)大于所述第三间隙(253),所述第二间隙(252)大于所述第四间隙(25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杆(31)设有连接端(311)以及与所述连接端(311)连接的第一固定端(312),所述第一固定端(312)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摇杆(31)的第一连接孔(313),所述连接端(311)延伸出第一连接块(3111),所述第一连接块(3111)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端(312)伸出方向相反的第一连接杆(314),所述第二摇杆(32)设有连接轴(323),所述连接轴(323)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摇杆(32)的第三连接孔(324),所述第二连接块(327)还设有滑动槽(321),所述第一连接杆(314)伸入所述滑动槽(321),以使得所述第一摇杆(31)与所述第二摇杆(3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孔(313)与所述第一连接杆(314)之间的距离为s1,所述第三连接孔(324)与所述第一连接杆(314)之间的距离为s2,s1为s2的1.3-1.8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3)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摇杆(31)连接的转动体(33),所述第一固定端(312)靠近所述连接端(311)一侧设有第二固定端(3121),且另一侧设有第三固定端(3122),所述转动体(33)设有安装槽(331)、以及贯穿整体的第二连接孔(332),所述第一固定端(312)和第二连接孔(332)的截面呈相同的多边形设置,所述第一腔体(21)设有第一转动杆(211),所述第二腔体(22)设有第二转动杆(221),所述第二连接孔(332)与所述第一固定端(3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设有壳体内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腔的转动组件(3)、与所述转动组件(3)连接的叶片(4)、与所述转动组件(3)连接的驱动组件(5)、以及用于限位所述转动组件(3)的第二压板(7),壳体内腔包括安装内腔,所述安装内腔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转动组件(3)转动角度,所述转动组件(3)和驱动组件(5)安装在所述安装内腔,所述驱动组件(5)通过驱使所述转动组件(3),以带动叶片(4)在所述第二压板(7)与壳体内腔的底面之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腔还设有第四腔体(24)、以及位于所述安装内腔和第四腔体(24)之间,且由壳体内腔的底面往所述第二压板(7)方向延伸的分隔部(26),所述分隔部(26)设有往所述第二压板(7)方向延伸的延伸端(231),所述延伸端(231)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分隔部(26)的延伸长度,所述延伸端设有第一固定面(2311),所述安装内腔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面(2311)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二固定面(233),所述第二压板(7)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面(2311)和第二固定面(233)抵接,以使得所述第二压板(7)与所述分隔部(26)之间形成转动区域(8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内腔包括第一腔体(21)、以及与所述第一腔体(21)相通的第二腔体(22),所述转动组件(3)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21)和/或第二腔体(22),所述叶片(4)位于所述第一腔体(21)且与所述转动组件(3)连接,所述叶片(4)通过所述转动区域(81)伸出到所述第四腔体(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3)包括第一摇杆(31)、以及与所述第一摇杆(31)连接的第二摇杆(32),所述第二摇杆(32)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块(327),所述第二连接块(327)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面(325)和第二限位面(326),所述第二摇杆(32)位于所述第二腔体(22),所述限位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体(21)和所述第二腔体(22)之间的第一限位端(212)、以及位于所述分隔部(26)上的第二限位端(213),所述第一限位端(212)与所述第二限位端(213)呈夹角a,所述夹角a为55°-65°之间,所述第一限位端(212)与所述第一限位面(325)抵接,所述第二限位端(213)与所述第二限位面(326)抵接,以限制所述叶片(4)转动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4)与所述第二压板(7)之间设有第一间隙(251),所述叶片(4)与所述分隔部(26)之间设有第二间隙(252),所述第二摇杆(32)与所述第二压板(7)之间设有第三间隙(253),所述第二摇杆(32)与所述壳体(2)之间设有第四间隙(254),所述第一间隙(251)大于所述第三间隙(253),所述第二间隙(252)大于所述第四间隙(25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红外快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杆(31)设有连接端(311)以及与所述连接端(311)连接的第一固定端(312),所述第一固定端(312)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摇杆(31)的第一连接孔(313),所述连接端(311)延伸出第一连接块(3111),所述第一连接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彪,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柏瑞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