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底座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1、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的可再生能源能源,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等,人们感兴趣的是如何利用风来发电。利用风力发电非常环保,且风能蕴量巨大,因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风车技术,大约每秒三米的微风速度,便可以开始发电。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不需要使用燃料,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风力发电所需要的装置,称作风力发电机组。这种风力发电机组,大体上可分风轮、发电机和塔筒三部分,但是,现有风力发电设备底座部分无保护措施,容易因外部冲击导致底座损坏,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现有专利一种风力发电机底座减震装置,专利授权号为cn 214577529 u中通过在风力发电主杆体内部设置的强力磁块,强力磁块因与风力发电连接杆的外壁电极相同,可通过排斥力减少振动晃动的几率,在风力发电机基座的内部设置的弹簧机构,使得该机构有效的减少振动带来的冲击力,为装置运行起到减震降噪的作用。
2、但是专利授权号为cn 214577529 u中通过风力发电机基座内部的弹簧机构,有效的减少振动带来的冲击力,直接采用缓冲弹簧等缓冲件缓冲的方式,会造成风力发电连接杆跳动幅度过大,影响正常风机的正常工作,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风力发电机底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底座减震装置,它可以首先通过减震支座隔离震动并吸收冲击力,同时通过连接臂的两端分别配合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转动,从而推动活动座配合导向杆移动,并将导向杆处设置的弹簧压缩变形,而且在活动座移动的过程中将阻尼杆的活动端进行压缩,减少由振动、冲击或其他运动形式引起的能量传递,从而提高吸能的效果,避免弹簧的回弹力造成塔筒上下跳动的情况发生。
3、2.技术方案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风力发电机底座减震装置,包括基座;
6、所述基座上方安装有塔筒,所述塔筒底部焊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基座上表面之间安装有减震支座;
7、所述基座位于减震支座一侧的表面处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在基座的径向位置处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通孔的内侧均焊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处贯穿插接有活动座;
8、所述活动座顶部处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耳,所述塔筒与第一连接耳相对应的外壁处对称焊接有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与第二连接耳之间安装有连接臂,且所述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转动相连;
9、所述导向杆远离减震支座的一端处套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通孔的内壁和活动座相连接;
10、所述活动座的下方设置有阻尼杆,且所述阻尼杆的两端分别与通孔的内壁和活动座相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座的两侧外壁处均设置有导向块,且所述导向块与活动座为一体成型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与导向块相对应的内壁处开设有导槽,且所述导向块嵌入至导槽的内侧。
13、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座与导向杆结合处开设有过孔,且所述过孔的内径与导向杆的外径相适配。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耳处焊接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耳处焊接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均贯穿连接臂的端头处。
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臂两端与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结合处均安装有轴承,且所述轴承分别与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过盈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表面边缘处开设有装配孔,且所述装配孔在基座的径向位置处环设有多个。
17、3.有益效果
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9、(1)本方案,通过在塔筒的顶端处安装风力发电机,当风力发电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向塔筒传递时,首先通过减震支座隔离震动并吸收冲击力,同时通过连接臂的两端分别配合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转动,从而推动活动座配合导向杆移动,并将导向杆处设置的弹簧压缩变形,而且在活动座移动的过程中将阻尼杆的活动端进行压缩,减少由振动、冲击或其他运动形式引起的能量传递,从而提高吸能的效果,避免弹簧的回弹力造成塔筒上下跳动的情况发生。
20、(2)本方案,通过活动座配合导向杆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导向块在导槽的内侧滑动,从而保证活动座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在减震过程中的稳定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力发电机底座减震装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方安装有塔筒(2),所述塔筒(2)底部焊接有连接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3)与基座(1)上表面之间安装有减震支座(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底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7)的两侧外壁处均设置有导向块(16),且所述导向块(16)与活动座(7)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底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与导向块(16)相对应的内壁处开设有导槽(13),且所述导向块(16)嵌入至导槽(13)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底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7)与导向杆(6)结合处开设有过孔,且所述过孔的内径与导向杆(6)的外径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底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耳(8)处焊接有第一连接轴(9),所述第二连接耳(10)处焊接有第二连接轴(11),所述第一连接轴(9)与第二连接轴(11)均贯穿连接臂(12)的端头处。
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底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表面边缘处开设有装配孔(15),且所述装配孔(15)在基座(1)的径向位置处环设有多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发电机底座减震装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方安装有塔筒(2),所述塔筒(2)底部焊接有连接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3)与基座(1)上表面之间安装有减震支座(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底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7)的两侧外壁处均设置有导向块(16),且所述导向块(16)与活动座(7)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底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与导向块(16)相对应的内壁处开设有导槽(13),且所述导向块(16)嵌入至导槽(13)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底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7)与导向杆(6)结合处开设有过孔,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兴虎,赵东成,白兴杰,
申请(专利权)人:酒泉银星机电加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