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油料输送技术,具体与一种火锅底料油料输送装置有关。
技术介绍
1、在生产火锅底料的过程中,常需要将牛油、调味油等油料经加工后输送入炒锅中,而由于油料加工与底料炒制工序间存在时间差,故在油料输送过程中,需要先将油料加工所生产的油料送入暂存罐中,在进行底料炒制时,再将油料从暂存罐中送入炒锅中;目前,从暂存罐中抽取油料送入炒锅的方式一般是利用液体泵与真空泵配合负压罐进行抽取,即先利用真空泵为负压罐内提供负压环境,负压罐通过气压差将暂存罐内的油料吸入自身罐体内,当负压罐内的油料达到目标量后,液体泵再将负压罐内的油料抽出并输送至炒锅中,在此过程中,负压罐能够减轻液体泵的负荷与磨损,提高整体输送效率,但此过程较为繁琐,耗能较高,油料需要经过两种罐体才能抵达炒锅中,增加了油料被污染的风险;且这种方式仅能同时处理一个炒锅的油料供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相关现有技术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火锅底料油料输送装置,缩短了油料的运输路径,能耗较低,并且能够同时对多个炒锅进行输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
3、一种火锅底料油料输送装置,包括:
4、暂存罐,其顶部设有滑槽,滑槽底部向暂存罐内贯通有通油孔,通油孔同轴连接有通油管,通油管沿暂存罐高度方向设于暂存罐内,滑槽内滑动配合有滑条,滑条沿暂存罐高度方向分别贯通有送油孔、补油孔、充油孔,送油孔上端连通送油管一端,送油管另一端在暂存罐高度方向上低于暂存罐底
5、负压罐,其罐体外设有连通至罐体内的真空泵;
6、负压仓,其上表面连通有第一负压管与第二负压管,第一负压管连通至负压罐且连通处装载有气体阀,第二负压管连通至第一气动阀上端的送油管管段,第二负压管与送油管的连通处设有第二气动阀,负压仓下表面连通补油管一端,补油管另一端连通至补油孔上端。
7、进一步的,暂存罐绕一圆台中心轴圆周阵列有多个,圆台边缘向外延伸有数量与暂存罐匹配的承载板,暂存罐分别设于承载板上,相邻暂存罐之间设有滑动轨道,滑动轨道两端与暂存罐上的滑槽连通,滑动轨道内滑动配合有连接条,连接条两端与暂存罐上的滑条连接,滑动轨道的轨道空间与滑槽的槽内空间形成一个与圆台中心轴同轴的环形空间,连接条与滑条形成一个滑动配合于所述环形空间内的环形条。
8、进一步的,圆台上同轴设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的驱动轴垂直连接有转动板,负压罐同轴于圆台,并设于转动板上,每个暂存罐所匹配的第二负压管与补油管均连通至同一负压仓,转动板与负压仓之间垂直连接有承载柱。
9、进一步的,滑条上表面设有两个分别与送油孔、补油孔上端同轴连通的短管,短管上端均连通有软管,送油管一端滑动配合于送油孔及其连通的短管内,并与对应的软管连接,补油管另一端滑动配合于补油孔及其连通的短管内,并与对应的软管连接,转动板与负压仓之间垂直连接有数量与滑条匹配的承载柱,承载柱上均垂直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均垂直设有直线机构,滑动轨道底部贯通有第一开口,直线机构的驱动轴通过第一开口一一对应地连接滑条。
10、进一步的,充油孔上端也同轴连通有短管,其上端也连通有软管,充油孔及其连通的短管内滑动配合有充油管,充油管与对应的软管连通,充油管上端连通有一段内弧形管,内弧形管的弧线轴与圆台中心轴重合,内弧形管滑动配合于一外弧形管内,外弧形管管壁贯通设有沿自身弧线方向设置的第二开口,充油管上端穿设于第二开口内,内弧形管和外弧形管的同一朝向端均封闭,外弧形管另一端连通有输送管。
11、进一步的,送油孔、补油孔、充油孔下端均同轴设有密封圈。
12、进一步的,承载板上均设有加热座,暂存罐底部配合于加热座内。
13、进一步的,负压仓还连通有通气管,通气管连通至外部空间,通气管上设有第三气动阀。
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5、利用与负压罐连通的负压仓对提供负压环境,使油料无需进入多个罐体就能从暂存罐直接进入炒锅中,缩短了油料的运输路径,且油料从负压罐输出的过程中不需要动能装置进行驱动,降低了能耗,同时该装置能通过一个负压仓对多个负压罐进行引流,进而同时对多个炒锅进行油料输送,提高了油料输送的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锅底料油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锅底料油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暂存罐(1)绕一圆台(4)中心轴圆周阵列有多个,圆台(4)边缘向外延伸有数量与暂存罐(1)匹配的承载板(41),暂存罐(1)分别设于承载板(41)上,相邻暂存罐(1)之间设有滑动轨道(111),滑动轨道(111)两端与暂存罐(1)上的滑槽(11)连通,滑动轨道(111)内滑动配合有连接条(112),连接条(112)两端与暂存罐(1)上的滑条(14)连接,滑动轨道(111)的轨道空间与滑槽(11)的槽内空间形成一个与圆台(4)中心轴同轴的环形空间,连接条(112)与滑条(14)形成一个滑动配合于所述环形空间内的环形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锅底料油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圆台(4)上同轴设有转动机构(42),转动机构(42)的驱动轴垂直连接有转动板(43),负压罐(2)同轴于圆台(4),并设于转动板(43)上,每个暂存罐(1)所匹配的第二负压管(31)与补油管(33)均连通至同一负压仓(3),转动板(43)与负压仓(3)之间垂直连接有承载柱(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锅底料油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滑条(14)上表面设有两个分别与送油孔(15)、补油孔(16)上端同轴连通的短管(115),短管(115)上端均连通有软管(116),送油管(18)一端滑动配合于送油孔(15)及其连通的短管(115)内,并与对应的软管(116)连接,补油管(33)另一端滑动配合于补油孔(16)及其连通的短管(115)内,并与对应的软管(116)连接,转动板(43)与负压仓(3)之间垂直连接有数量与滑条匹配的承载柱(44),承载柱(44)上均垂直设有安装板(45),安装板(45)上均垂直设有直线机构(46),滑动轨道(111)底部贯通有第一开口(113),直线机构(46)的驱动轴通过第一开口(113)一一对应地连接滑条(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锅底料油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充油孔(17)上端也同轴连通有短管(115),其上端也连通有软管(116),充油孔(17)及其连通的短管(115)内滑动配合有充油管(110),充油管(110)与对应的软管(116)连通,充油管(110)上端连通有一段内弧形管(117),内弧形管(117)的弧线轴与圆台(4)中心轴重合,内弧形管(117)滑动配合于一外弧形管(118)内,外弧形管(118)管壁贯通设有沿自身弧线方向设置的第二开口(119),充油管(110)上端穿设于第二开口(119)内,内弧形管(117)和外弧形管(118)的同一朝向端均封闭,外弧形管(118)另一端连通有输送管(1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锅底料油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送油孔(15)、补油孔(16)、充油孔(17)下端均同轴设有密封圈(11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锅底料油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板(41)上均设有加热座(47),暂存罐(1)底部配合于加热座(47)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锅底料油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负压仓(3)还连通有通气管(34),通气管(34)连通至外部空间,通气管(34)上设有第三气动阀(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锅底料油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锅底料油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暂存罐(1)绕一圆台(4)中心轴圆周阵列有多个,圆台(4)边缘向外延伸有数量与暂存罐(1)匹配的承载板(41),暂存罐(1)分别设于承载板(41)上,相邻暂存罐(1)之间设有滑动轨道(111),滑动轨道(111)两端与暂存罐(1)上的滑槽(11)连通,滑动轨道(111)内滑动配合有连接条(112),连接条(112)两端与暂存罐(1)上的滑条(14)连接,滑动轨道(111)的轨道空间与滑槽(11)的槽内空间形成一个与圆台(4)中心轴同轴的环形空间,连接条(112)与滑条(14)形成一个滑动配合于所述环形空间内的环形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锅底料油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圆台(4)上同轴设有转动机构(42),转动机构(42)的驱动轴垂直连接有转动板(43),负压罐(2)同轴于圆台(4),并设于转动板(43)上,每个暂存罐(1)所匹配的第二负压管(31)与补油管(33)均连通至同一负压仓(3),转动板(43)与负压仓(3)之间垂直连接有承载柱(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锅底料油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滑条(14)上表面设有两个分别与送油孔(15)、补油孔(16)上端同轴连通的短管(115),短管(115)上端均连通有软管(116),送油管(18)一端滑动配合于送油孔(15)及其连通的短管(115)内,并与对应的软管(116)连接,补油管(33)另一端滑动配合于补油孔(16)及其连通的短管(115)内,并与对应的软管(116)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东,汪明杰,夏顺清,钟尚宏,周立,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漫味龙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