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喇叭,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近眼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诸如增强现实(英文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和虚拟现实(英文virtual reality,简称vr)等近眼显示(英文near-eye display,简称ned)技术越发火热,可穿戴的近眼显示系统备受关注,并且人们在追求小体积、高分辨率的基础上,对其使用舒适度和隐私保护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目前,在近眼显示产品中,为了实现漏音保护功能以保护用户隐私,现有的漏音保护方案是利用喇叭单元在工作时同时向前向后振动以同时向前向后辐射出相差180°相位的声音,进而在远场使喇叭前后出声孔发出的声音因存在180°相位差而短路抵消(即远场声音短路)的设计思路,通过将喇叭前腔的出声孔靠近耳朵设计,并将喇叭后腔的出声孔远离耳朵设计,使得前腔出声孔发出的声音在到达耳朵时的声音幅度远大于后腔出声孔发出的声音在到达耳朵时的声音幅度,以便保证使用者在近场能够正常听音的同时,在远场因声音短路而实现漏音保护功能,从而实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私密性设计。
3、然而,现有的漏音保护方案不仅因喇叭单体的前后结构差异(即喇叭单体的正面振膜完全开放,且背面只有几个出声孔出声)而导致喇叭单体前后出声的频响不一致,而且因喇叭壳体的前后腔体有明显差异而进一步扩大前后腔体发出的声音差异,使得喇叭前后腔体发出的声音在远场场点有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前后腔体发出的声音无法在远场进行很好地短路抵消,造成漏音保护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近眼显示设备,其能够改善漏音保护效果,提高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私密性,便于保护用户隐私。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近眼显示设备,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漏音式出声装置能够通过两个喇叭单体的反向并排布置,实现前后腔输出的声音一致。
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近眼显示设备,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漏音式出声装置能够通过前后腔的对称设计,保证前后腔输出的声频响一致,有助于优化远场声音短路的反向相消,改善漏音保护效果。
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近眼显示设备,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漏音式出声装置能够通过将两个喇叭单体的引线反相连接,既能保证前后腔输出的声频响一致,又能够实现两个喇叭单体输出的声音叠加增强。
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近眼显示设备,其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中不需要采用昂贵的材料或复杂的结构。因此,本专利技术成功和有效地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不只提供一种简单的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近眼显示设备,同时还增加了所述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近眼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6、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至少一个优势或其他优点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包括:
7、喇叭腔体,所述喇叭腔体具有容纳腔和相对布置的一对出声孔;和
8、一对喇叭单体,两个所述喇叭单体被反向并排地设置于所述喇叭腔体之内,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与两个所述出声孔一一对应地连通的一对导音腔,并且两个所述喇叭单体的引线反相连接。
9、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出声孔分别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上下两侧以分别被定义为上出声孔和下出声孔,并且两个所述喇叭单体沿着上下方向被左右反向地排布于所述容纳腔以分别被定义为上喇叭单体和下喇叭单体;其中两个所述喇叭单体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位于所述喇叭单体的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导音腔以分别被定义为左导音腔和右导音腔。
10、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喇叭单体和所述下喇叭单体被中心对称地布置于所述喇叭腔体之内,以形成相互中心对称的所述左导音腔和所述右导音腔。
11、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出声孔靠近一个所述喇叭单体的正面,且远离另一个所述喇叭单体的背面。
12、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出声孔和所述下出声孔被中心对称地布置于所述容纳腔的上下两侧。
13、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喇叭单体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对应地朝向所述左导音腔和所述右导音腔;所述下喇叭单体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对应地朝向所述右导音腔和所述左导音腔。
14、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喇叭腔体包括左壳体、右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之间的安装架,其中两个所述喇叭单体中的一个被夹持于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安装架之间,并且两个所述喇叭单体中的另一个被夹持于所述右壳体和所述安装架之间。
1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架包括镂空部和限位部,其中所述镂空部具有左右贯穿的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并且所述限位部包括位于所述上安装孔的左端的左限位台阶和位于所述下安装孔的右端的右限位台阶;其中所述上喇叭单体被安装于所述上安装孔,并且所述上喇叭单体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对应地抵接于所述左限位台阶和所述右壳体;其中所述下喇叭单体被安装于所述下安装孔,并且所述下喇叭单体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抵接于所述右限位台阶和所述左壳体。
1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限位台阶和所述右限位台阶均具有缺口环结构,其中所述左限位台阶的缺口位于所述镂空部的上侧,以在所述安装架和所述左壳体之间形成所述上出声孔;并且所述右限位台阶的缺口位于所述镂空部的下侧,以在所述安装架和所述右壳体之间形成所述下出声孔。
17、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近眼显示设备,包括:
18、头戴式显示主体;和
19、上述任一所述的防漏音式出声装置,所述防漏音式出声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头戴式显示主体。
20、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进一步提供了一种防漏音式出声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21、将一对喇叭单体反向并排地设置于喇叭腔体之内,以将该喇叭腔体的容纳腔分隔成与该喇叭腔体中相对布置的两个出声孔一一对应地连通的一对导音腔;和
22、反相连接该对喇叭单体的引线,以形成防漏音式出声装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出声孔分别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上下两侧以分别被定义为上出声孔和下出声孔,并且两个所述喇叭单体沿着上下方向被左右反向地排布于所述容纳腔以分别被定义为上喇叭单体和下喇叭单体;其中两个所述喇叭单体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位于所述喇叭单体的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导音腔以分别被定义为左导音腔和右导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喇叭单体和所述下喇叭单体被中心对称地布置于所述喇叭腔体之内,以形成相互中心对称的所述左导音腔和所述右导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声孔靠近一个所述喇叭单体的正面,且远离另一个所述喇叭单体的背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声孔和所述下出声孔被中心对称地布置于所述容纳腔的上下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喇叭单体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对应地朝向所述左导音腔和所述右导音腔;所述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所述的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腔体包括左壳体、右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之间的安装架,其中两个所述喇叭单体中的一个被夹持于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安装架之间,并且两个所述喇叭单体中的另一个被夹持于所述右壳体和所述安装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镂空部和限位部,其中所述镂空部具有左右贯穿的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并且所述限位部包括位于所述上安装孔的左端的左限位台阶和位于所述下安装孔的右端的右限位台阶;其中所述上喇叭单体被安装于所述上安装孔,并且所述上喇叭单体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对应地抵接于所述左限位台阶和所述右壳体;其中所述下喇叭单体被安装于所述下安装孔,并且所述下喇叭单体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抵接于所述右限位台阶和所述左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限位台阶和所述右限位台阶均具有缺口环结构,其中所述左限位台阶的缺口位于所述镂空部的上侧,以在所述安装架和所述左壳体之间形成所述上出声孔;并且所述右限位台阶的缺口位于所述镂空部的下侧,以在所述安装架和所述右壳体之间形成所述下出声孔。
10.近眼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11.防漏音式出声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出声孔分别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上下两侧以分别被定义为上出声孔和下出声孔,并且两个所述喇叭单体沿着上下方向被左右反向地排布于所述容纳腔以分别被定义为上喇叭单体和下喇叭单体;其中两个所述喇叭单体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位于所述喇叭单体的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导音腔以分别被定义为左导音腔和右导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喇叭单体和所述下喇叭单体被中心对称地布置于所述喇叭腔体之内,以形成相互中心对称的所述左导音腔和所述右导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声孔靠近一个所述喇叭单体的正面,且远离另一个所述喇叭单体的背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声孔和所述下出声孔被中心对称地布置于所述容纳腔的上下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漏音式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喇叭单体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对应地朝向所述左导音腔和所述右导音腔;所述下喇叭单体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对应地朝向所述右导音腔和所述左导音腔。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所述的防漏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维财,孟更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