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培养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7146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3 12:0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培养瓶组件,包括瓶体、第一瓶底和第二瓶底,所述瓶体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限定出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延伸方向的一端形成有连接口,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瓶底包括第二侧壁和第一底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一底壁限定出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侧壁上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时,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瓶底包括第二底壁,所述第二底壁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时,所述第二底壁封闭所述连接口。由此,能够根据需要更换瓶底,既能够满足生物的日常取食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避免生物被培养基黏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生物培养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培养瓶组件


技术介绍

1、培养瓶在实验室中被用于培育或收获细胞、组织或模式生物。以果蝇的培养为例,实验中,常采用底部装有0.5-1cm厚固体培养介质的培养瓶来培养果蝇,果蝇在成长的过程中,幼虫会液化培养介质,使其随培养时间增长而变为粘稠易流动的液体,然而,在进行挑蝇、倒蝇等实验常规操作时,需对瓶中的果蝇进行麻醉,此时果蝇会向下掉落至培养介质并被黏住,会导致实验者难以分辨黏着的果蝇是否死亡,增加了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

2、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既能够满足生物的日常取食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避免生物被培养基黏住的培养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培养瓶组件,该培养瓶组件能够根据需要更换瓶底,既能够满足生物的日常取食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避免生物被培养基黏住。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培养瓶组件,包括瓶体、第一瓶底和第二瓶底,所述瓶体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限定出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延伸方向的一端形成有连接口,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瓶底包括第二侧壁和第一底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一底壁限定出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侧壁上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时,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瓶底包括第二底壁,所述第二底壁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时,所述第二底壁封闭所述连接口。

3、根据本申请的培养瓶组件,瓶体和第一瓶底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实现可拆卸连接,当瓶体与第一瓶底连接时,第二容纳腔中可设置培养介质用于培养生物,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连通形成一个含有培养介质的培养腔,能够使生物自由接触培养基,满足生物日常产卵取食的需要;瓶体和第二瓶底之间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实现可拆卸连接,当瓶体与第二瓶底连接时,第二瓶底能够对瓶体进行密封,方便对生物进行取样,避免生物被培养介质黏住。由此,本申请提供的培养瓶组件能够根据需要更换瓶底,既能够满足生物的日常取食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避免生物被培养基黏住。

4、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构造为导槽,所述第一连接部构造为导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构造为凸起,所述凸起适于嵌入所述导槽以使所述第一瓶底或所述第二瓶底与所述瓶体连接。由此,通过凸起与导槽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瓶体与第一瓶底或第二瓶底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

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构造为所述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构造为所述导槽,所述凸起适于嵌入所述导槽以使所述第一瓶底与所述瓶体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上的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二底壁上的所述凸起相互抵接以使得所述第二瓶底与所述瓶体连接。由此,通过凸起与导槽或凸起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瓶体与第一瓶底或第二瓶底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

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子侧壁、第二子侧壁、第三子侧壁和第四子侧壁,所述第一子侧壁、所述第二子侧壁、所述第三子侧壁和所述第四子侧壁在所述瓶体的周向上依次连接,当所述第一连接部构造为所述导槽时,所述导槽包括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子侧壁的边缘,所述第二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三子侧壁的边缘;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五子侧壁、第六子侧壁、第七子侧壁和第八子侧壁,所述第五子侧壁、所述第六子侧壁、所述第七子侧壁和所述第八子侧壁在所述瓶体的周向上依次连接,当所述第二连接部构造为所述凸起时,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五子侧壁的边缘,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七子侧壁的边缘;所述第二底壁包括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第一边缘、所述第二边缘、所述第三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在所述第二底壁的周向上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边缘适于嵌入所述第一导槽,所述第三边缘适于嵌入所述第二导槽。由此,通过凸起与导槽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瓶体与第一瓶底或第二瓶底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

7、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子侧壁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导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三子侧壁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导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朝向背离彼此的方向延伸。由此,通过凸起与导槽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瓶体与第一瓶底或第二瓶底之间可拆卸连接。

8、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子侧壁背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导槽的槽口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三子侧壁背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导槽的槽口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朝向彼此延伸;所述凸起还包括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所述第三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边缘,所述第四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三边缘,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凸起朝向彼此延伸,所述第三凸起适于嵌入所述第一导槽,所述第四凸起适于嵌入所述第二导槽。由此,通过凸起与导槽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瓶体与第一瓶底或第二瓶底之间可拆卸连接。

9、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第一连接部构造为所述凸起时,所述凸起还包括第五凸起和第六凸起,所述第五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子侧壁的边缘,所述第六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三子侧壁的边缘;当所述第二连接部构造为所述导槽时,所述导槽还包括第三导槽和第四导槽,所述第三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五子侧壁的边缘,所述第四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七子侧壁的边缘。由此,通过凸起与导槽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瓶体与第一瓶底之间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五凸起和所述第六凸起朝向彼此延伸;所述第三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五子侧壁背离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且所述所述第三导槽的槽口朝向背离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四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七子侧壁背离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且所述所述第四导槽的槽口朝向背离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五凸起抵接,所述第三边缘与所述第六凸起抵接。由此,通过凸起与导槽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瓶体与第一瓶底或第二瓶底之间可拆卸连接。

11、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五凸起和所述第六凸起朝向背离彼此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五子侧壁背离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导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四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七子侧壁背离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且所述第四导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凸起还包括第七凸起和第八凸起,所述第七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边缘,所述第八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三边缘,所述第七凸起和所述第八凸起朝向彼此延伸,所述第七凸起与所述第五凸起抵接,所述第八凸起与所述第六凸起抵接。由此,通过凸起与导槽或凸起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瓶体与第一瓶底或第二瓶底之间可拆卸连接。

12、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子侧壁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延伸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第四子侧壁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延伸方向上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培养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构造为导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构造为凸起,所述凸起适于嵌入所述导槽以使所述第一瓶底或所述第二瓶底与所述瓶体连接;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子侧壁、第二子侧壁、第三子侧壁和第四子侧壁,所述第一子侧壁、所述第二子侧壁、所述第三子侧壁和所述第四子侧壁在所述瓶体的周向上依次连接,当所述第一连接部构造为所述导槽时,所述导槽包括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子侧壁的边缘,所述第二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三子侧壁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子侧壁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导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三子侧壁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导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子侧壁背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导槽的槽口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三子侧壁背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导槽的槽口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瓶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部构造为所述凸起时,所述凸起还包括第五凸起和第六凸起,所述第五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子侧壁的边缘,所述第六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三子侧壁的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培养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凸起和所述第六凸起朝向彼此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培养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凸起和所述第六凸起朝向背离彼此的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培养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侧壁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延伸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第四子侧壁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延伸方向上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培养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延伸方向的另一端形成有开口,所述培养瓶组件还包括:瓶塞,所述瓶塞适于封闭所述开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养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构造为导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构造为凸起,所述凸起适于嵌入所述导槽以使所述第一瓶底或所述第二瓶底与所述瓶体连接;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子侧壁、第二子侧壁、第三子侧壁和第四子侧壁,所述第一子侧壁、所述第二子侧壁、所述第三子侧壁和所述第四子侧壁在所述瓶体的周向上依次连接,当所述第一连接部构造为所述导槽时,所述导槽包括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子侧壁的边缘,所述第二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三子侧壁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子侧壁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导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三子侧壁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导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筱烜李典默郭敏陈震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