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源管理,尤其涉及一种充放电电路、控制方法及车载充电机。
技术介绍
1、车载充电机(obc,on-board charger)是电动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中的一个关键电力电子装置,负责将接入的交流电流(ac)转换为电动汽车所需的直流电流,进而为车载动力电池充电;或接收动力电池的直流电池电能,并将其转换为交流电能,供应给车辆的电动系统。
2、目前,车载充电机中的充放电电路通常采用多级拓扑结构,包括变压器、整流器、工频管和钳位电容等组件,增加了车载充电机中的充放电电路的复杂性和成本,如何提高充放电电路的集成度,以降低成本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放电电路,提高了充放电电路的集成度,降低了成本,以至少部分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放电电路,包括:
3、能量连接端;
4、功率转换传输单元,与所述能量连接端连接,包括上桥臂和下桥臂;
5、变压器,包括与上桥臂连接的原边侧第一端和与下桥臂连接的原边侧第二端;
6、电容组,与所述上桥臂、所述下桥臂以及所述能量连接端连接,用于分别对上桥臂与能量连接端之间以及下桥臂与能量连接端之间的导通方向进行换向和钳位。
7、可选的,所述上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下桥臂包括的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
8、所述第一桥臂、所述第三桥臂、所述能量连接端、以及所述原边侧第一端连
9、所述第二桥臂、所述第四桥臂、所述能量连接端以及所述原边侧第二端连接于第二节点。
10、可选的,所述第一桥臂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三桥臂包括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桥臂包括第三开关管、所述第四桥臂包括第四开关管;
11、所述第一开关管包括控制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电容组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二电极;
12、所述第二开关管包括控制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与所述第四开关管和所述电容组连接的第二电极;
13、所述第三开关管包括控制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与第二节点连接的第二电极;
14、所述第四开关管包括控制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二开关管连接的第二电极。
15、可选的,所述功率转换传输单元还包括电感组;所述电感组与所述能量连接端、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连接,用于实现所述能量连接端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以及所述能量连接端和第二节点之间的功率转换。
16、可选的,所述电感组包括第一电感器和第二电感器;
17、所述第一电感器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二电感器以及能量连接端连接的第二端;
18、所述第二电感器包括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感器第二端连接的第二端。
19、可选的,所述能量连接端包括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
20、所述正极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负极连接端与所述电容组连接。
21、可选的,所述电容组包括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
22、所述第一电容器包括与所述负极连接端和所述第二电容器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上桥臂连接的第二端;
23、所述第二电容器包括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第一端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下桥臂连接的第二端。
24、可选的,还包括全桥传输单元;
25、所述变压器还包括与所述全桥传输单元连接的副边侧第一端和副边侧第二端;
26、所述全桥传输单元与电池组连接,用于传输副边侧第一端、副边侧第二端与所述电池组之间的能量。
27、可选的,所述全桥传输单元包括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七开关管、第八开关管和第三电容器;
28、所述第五开关管包括控制极、与所述第七开关管、所述第三电容器和所述电池组的正极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与所述副边侧第一端和所述第六开关管连接的第二电极;
29、所述第六开关管包括控制极、与所述第五开关管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与所述第八开关管、所述第三电容器以及电池组的负极连接的第二电极;
30、所述第七开关管包括控制极、与所述第五开关管连接的第一电极、与所述副边侧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八开关管连接的第二电极;
31、所述第八开关管包括控制极、与所述第七开关管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与所述第六开关管连接的第二电极。
32、可选的,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基于预设的固定占空比输出用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传输单元的控制信号;还用于基于移相角和所述能量连接端接入的正弦信号输出用于控制所述全桥传输单元的调节信号。
33、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充放电电路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充放电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34、基于预设的固定占空比生成所述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输出至功率转换传输单元,以控制所述功率转换传输单元的功率传输;
35、基于移相角和所述能量连接端接入的正弦信号输出占空比可调的调节信号,并将所述调节信号传输至所述全桥传输单元,以使所述充放电电路工作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并对工作功率进行调整;
36、其中,所述移相角是所述控制信号相对于所述调节信号的相位差。
37、可选的,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充电模式和逆变放电模式;
38、所述移相角是正值时,所述充放电电路工作在充电模式下;所述移相角是负值时,所述充放电电路工作在逆变放电模式下。
39、可选的,还包括:基于所述移相角的绝对值对充放电电路的所述工作功率调整。
40、可选的,所述基于移相角和所述能量连接端接入的正弦信号输出占空比可调的调节信号,包括:
41、对所述能量连接端接入的正弦信号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进行采样,并基于所述电压值和所述电流值生成所述移相角;
42、基于所述正弦信号得到正弦半波;
43、基于所述移相角对所述正弦半波和预设的三角载波进行调制,生成所述调节信号。
44、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载充电机,包括上述的充放电电路。
45、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充放电电路中,首先,通过功率转换传输单元包含的上桥臂和下桥臂,并将上桥臂和下桥臂分别连接变压器的原边侧第一端和原边侧第二端,以实现从能量连接端到变压器的能量转换。然后,由于电容组所具有的容性特性,使得电容组能够吸收瞬时大电压,并在其两端施加足够大的电压才能够使电容组导通。如此,利用电容组能够分别对上桥臂与能量连接端之间以及下桥臂与能量连接端之间的导通方向进行换向,并吸收瞬时大电压以实现钳位,而无需额外设置用于换向的工频管以及钳位电容等结构,提高了充放电电路的集成度,降低了成本。
46、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下桥臂包括的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转换传输单元还包括电感组;所述电感组与所述能量连接端、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连接,用于实现所述能量连接端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以及所述能量连接端和第二节点之间的功率转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组包括第一电感器和第二电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连接端包括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组包括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全桥传输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桥传输单元包括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七开关管、第八开关管和第三电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基于预设的固定占空比输出用于控制所述功率转换传输单元的控制信号;还用于基于移相角和所述能量连接端接入的正弦信号输出用于控制所述全桥传输单元的调节信号。
11.一种充放电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权利要求8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放电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充电模式和逆变放电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放电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放电电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移相角和所述能量连接端接入的正弦信号输出占空比可调的调节信号,包括:
15.一种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放电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下桥臂包括的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转换传输单元还包括电感组;所述电感组与所述能量连接端、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连接,用于实现所述能量连接端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以及所述能量连接端和第二节点之间的功率转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组包括第一电感器和第二电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连接端包括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组包括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全桥传输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放电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郑松领,王兴辉,刘伟冬,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