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竞飞专利>正文

象鼻式出料沼气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70348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象鼻式出料沼气发生器,涉及沼气发生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发酵产气间和连接在发酵产气间上的进料管,与进料管相对的那一端的发酵产气间下部连接有筒状出料软体膜,所述筒状出料软体膜为PVC材质,筒状出料软体膜的开口向上,筒体的高度等于或大于发酵产气间的高度,筒状出料软体膜的一侧紧挨所述发酵产气间,筒状出料软体膜的另一侧设有活动挡板,在筒状出料软体膜的开口下方设有溢料口,溢料口位于所述活动挡板上方,活动挡板、溢料口和筒状出料软体膜形成上下活动的象鼻式出料间。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沼气池出料间同象鼻一样上下活动,从而能较好地解决沼气池出料排渣难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沼气发生相关设备
,确切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农村家庭沼气用户和中小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安装使用的象鼻式出料沼气发生器
技术介绍
沼气池出料排渣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未得到较好解决。从过去的传 统沼气池到新近推出的玻璃钢沼气池、PVC软体沼气池以及搪瓷罐沼气池,仍都严重地存在 这一问题。传统沼气池在过去经常发生死人事故,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操作人员进池 出料或者不慎跌入池中而导致的死亡,然而现在市面上推出的新型沼气池不但没有解决沼 气池出料时易发生严重安全事故的这个问题,反而出料更加困难,包括目前广为推行的软 体沼气池和玻璃钢沼气池都是如此。 解决沼气池出料难问题一直是沼气研究和攻克的重点,这不仅关系到发展沼气技 术、提高沼气池设计水平问题,也关系到沼气事业的发展,更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问 题。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农村家庭沼气用户和中小型 养殖场沼气工程的象鼻式出料沼气发生器,采用本技术,能使沼气池出料间同象鼻一 样上下活动,从而能较好地解决沼气池出料排渣难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种象鼻式出料沼气发生器,包括发酵产气间和连接在发酵产气间上的进料管, 其特征在于与进料管相对的那一端的发酵产气间下部连接有筒状出料软体膜,所述筒状 出料软体膜为PVC材质,筒状出料软体膜的开口向上,筒体的高度等于或大于发酵产气间 的高度,筒状出料软体膜的一侧紧挨所述发酵产气间,筒状出料软体膜的另一侧设有活动 挡板,在筒状出料软体膜的开口下方设有溢料口 ,溢料口位于所述活动挡板上方,活动挡 板、溢料口和筒状出料软体膜形成上下活动的象鼻式出料间。 所述发酵产气间为软体膜结构,在发酵产气间和筒状出料软体膜的周围设置有挡 墙,筒状出料软体膜开口的上边沿设有巻边,支承件套入所述巻边中,支承件支承于所述挡 墙上。 所述发酵产气间也可为砖混结构、玻璃钢结构或搪瓷结构。不同结构的发酵产气间均可与筒状出料软体膜连接构成象鼻式出料沼气发生器。 所述支承件为竹杆。 所述溢料口距筒状出料软体膜开口上边沿10厘米处,溢料口的直径为11厘米,用 膜制作一直径11厘米、长度30厘米的软体小筒,将其与溢料口连接,溢料口平面位置处于 筒状出料软体膜远离发酵产气间的一侧。 所述筒状出料软体膜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矩形。截面积为0. 3平方米左右,筒状软体膜应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 所述筒状出料软体膜与发酵产气间的连接位置与进料管对称,在发酵产气间池壁下部开口 ,其开口形状和大小与筒状出料软体膜截面相同,筒状出料软体膜的一端沿开口的周边与之连接,其连接缝应达到水密封要求。 所述发酵产气间的形状为圆形或矩形。 所述的筒状出料软体膜还可以是其他软体材质。 所述活动挡板的个数为1个以上。 本技术的优点表现在 1、提高了沼气池使用上的便利性。本技术将传统水压式沼气池的水压间(出 料池)由固定改为可上下活动式的,即活动式的象鼻式出料间代替了固定的水压间,使其 出料口可上下移动,在象鼻上的溢料口也随之上下移动,随着溢料口的下移,发酵池内的料 液可以全部自动流出,待料液全部流出后,通过象鼻的开口 ,又可将池内底渣全部清掏出池 外。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沼气池出料难的老大难问题,使沼气池的出料和排渣变得简单容 易,大大地提高了沼气池使用上的便利性。 2、提高了沼气池使用上的安全性。由于本技术在出料排渣时无须人员进入池 内(包括发酵产气间和水压间),而沼气池使用中的人员死亡事故有80%都是由于人员入 池排渣造成的,所以本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沼气池使用上的安全性。 3、本技术主要对沼气池的水压池作了实质性的改变,所以凡是水压式原理的 沼气池都可以采用,沼气池的主体发酵间部分可以是不同结构,包括传统的砖混结构和新 型的玻璃钢结构、搪瓷结构、软体膜结构,尤其是软体膜结构的发酵间与本技术在连接 上更为适宜。 4、由于本技术的象鼻代替了水压间,土建部分不需要再修建水压池,从而提 高了所建沼气池的工厂化生产程度,还可相应縮短建池安装工期和降低部分建池造价。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 中 图1为矩形象鼻式出料沼气池平面图 图2为圆形象鼻式出料沼气池平面图 图3为象鼻式出料沼气池在产气使用时的状态剖面图 图4为象鼻式出料沼气池在排渣时的状态剖面图 图中标记 1、发酵产气间,2、进料管,3、筒状出料软体膜,4、溢料口,5、支承件,6、活动挡板, 7、挡墙。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参照说明书附图l-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象鼻式出料沼气发生器,包括发酵产 气间1和连接在发酵产气间1上的进料管2,与进料管2相对的那一端的发酵产气间1下部连接有筒状出料软体膜3,所述筒状出料软体膜3为PVC材质,筒状出料软体膜3的开口向 上,筒体的高度等于或大于发酵产气间1的高度,筒状出料软体膜3的一侧紧挨所述发酵产 气间1,筒状出料软体膜3的另一侧设有活动挡板6,在筒状出料软体膜3的开口下方设有 溢料口 4,溢料口 4位于所述活动挡板6上方,活动挡板6、溢料口 4和筒状出料软体膜3形 成上下活动的象鼻式出料间。所述发酵产气间1为软体膜结构,在发酵产气间1和筒状出 料软体膜3的周围设置有挡墙7,筒状出料软体膜3开口的上边沿设有巻边,支承件5套入 所述巻边中,支承件5支承于所述挡墙7上。所述支承件5为竹杆。所述发酵产气间1也 可为砖混结构、玻璃钢结构或搪瓷结构。不同结构的发酵产气间l均可与筒状出料软体膜3 连接构成象鼻式出料沼气发生器。所述溢料口 4距筒状出料软体膜3开口上边沿10厘米 处,溢料口 4的直径为11厘米,用膜制作一直径11厘米、长度30厘米的软体小筒,将其与 溢料口 4连接,溢料口 4平面位置处于筒状出料软体膜3远离发酵产气间1的一侧。所述 筒状出料软体膜3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矩形。截面积为0. 3平方米左右,筒状软体膜应具 有一定的抗拉强度。所述筒状出料软体膜3与发酵产气间1的连接位置与进料管2对称, 在发酵产气间1池壁下部开口 ,其开口形状和大小与筒状出料软体膜3截面相同,筒状出料 软体膜3的一端沿开口的周边与之连接,其连接缝应达到水密封要求。所述发酵产气间1 的形状为圆形或矩形。所述的筒状出料软体膜3还可以是其他软体材质。所述活动挡板6 的个数为l个以上。 实施例2 本技术与软体膜结构发酵产气间1连接构成的象鼻式出料软体沼气发生器。 由膜结构的发酵袋体(矩形或圆形柱体)、进料管2、导气管和象鼻式出料间构成,进料管2 与象鼻式出料间平面对称,象鼻连接于发酵袋柱体立面的下端,连接面与象鼻截面形状、尺 寸相同,为50*50cm正方形,软体象鼻长度等于或大于发酵袋柱体高度。安装时土建池体与 发酵柱体平面形状相同,高度一致,在土建池体进料管2对称处下部开一个50*50cm的洞 口 ,象鼻从洞口伸出土建池外边,象鼻的前端部套上两竹杆,竹杆支承于象鼻两侧的砖墙顶 端,象鼻上口通过竹杆定位,使象鼻上口与发酵袋柱体顶面基本水平,安装完毕。进入加料 使用阶段,随着料液不断进入,发酵产气后的料液将从象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象鼻式出料沼气发生器,包括发酵产气间(1)和连接在发酵产气间(1)上的进料管(2),其特征在于:与进料管(2)相对的那一端的发酵产气间(1)下部连接有筒状出料软体膜(3),所述筒状出料软体膜(3)为PVC材质,筒状出料软体膜(3)的开口向上,筒体的高度等于或大于发酵产气间(1)的高度,筒状出料软体膜(3)的一侧紧挨所述发酵产气间(1),筒状出料软体膜(3)的另一侧设有活动挡板(6),在筒状出料软体膜(3)的开口下方设有溢料口(4),溢料口(4)位于所述活动挡板(6)上方,活动挡板(6)、溢料口(4)和筒状出料软体膜(3)形成上下活动的象鼻式出料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象鼻式出料沼气发生器,包括发酵产气间(1)和连接在发酵产气间(1)上的进料管(2),其特征在于与进料管(2)相对的那一端的发酵产气间(1)下部连接有筒状出料软体膜(3),所述筒状出料软体膜(3)为PVC材质,筒状出料软体膜(3)的开口向上,筒体的高度等于或大于发酵产气间(1)的高度,筒状出料软体膜(3)的一侧紧挨所述发酵产气间(1),筒状出料软体膜(3)的另一侧设有活动挡板(6),在筒状出料软体膜(3)的开口下方设有溢料口(4),溢料口(4)位于所述活动挡板(6)上方,活动挡板(6)、溢料口(4)和筒状出料软体膜(3)形成上下活动的象鼻式出料间。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象鼻式出料沼气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产气间(1) 为软体膜结构,在发酵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竞飞
申请(专利权)人:陈竞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