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964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3 11:53
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涉及外科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钳杆及分别设于其两端的钳头和钳柄,钳头内卡接有血管夹,钳柄设置为能够通过钳杆带动钳头张合,钳头和钳柄的开合状态相同,且钳头和钳柄位于钳杆的不同侧;钳头包括活动夹头及位于其远离钳柄一侧的固定夹头,钳杆包括与固定夹头固定连接的固定杆,且固定夹头与固定杆呈钝角设置。本技术通过将固定夹头与固定杆呈钝角设置,很好地解决了在脊柱前路手术中,节段血管通常紧贴在椎体表面,传统夹钳的钳头与钳杆近乎平行,很难挑起血管断端并进行结扎的问题。使得术者能够准确的将血管从椎体表面挑起,手术过程更加顺利和高效,减少了对血管的伤害,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外科手术器械,具体为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


技术介绍

1、在脊柱前路手术中,节段血管是最容易受到损伤的。为了预防节段血管出血,传统的开放性手术通常采用缝扎血管的方式进行处理。然而,在小切口微创前路手术中,如胸椎前路胸腔镜手术、腰椎前外侧入路olif手术或后腹腔镜手术等,由于手术空间较小,镜下采用丝线缝扎节段血管变得困难。

2、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单纯使用超声刀处理节段血管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为了提高手术效率并减少对节段血管的损伤,一些医生开始尝试采用超声刀联合血管夹钳处理节段血管。但这种血管夹钳还存在一些问题。

3、例如,申请号为201910547798.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连续血管夹的腹腔镜生物夹钳,可以看出这种夹钳的前端是直的,而大部分患者的节段血管紧贴在椎体表面,镜下很难做到完全游离,这样的夹钳在手术过程中,很难挑起血管断端并进行结扎,不仅影响手术效率,还会增加对节段血管的损伤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传统血管夹钳的前端是直的,很难挑起血管断端并进行结扎,影响手术效率以及增加对节段血管损伤风险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

2、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用于夹紧血管,其包括钳杆及分别设于其两端的钳头和钳柄,其中,钳头内卡接有血管夹,钳柄设置为能够通过钳杆带动钳头张合,进而血管夹能够将血管夹紧;

4、钳头和钳柄的开合状态相同,以便于术者对夹钳的操作,使得术者可以更好地控制夹钳(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的力度和方向,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且钳头和钳柄位于钳杆的不同侧,符合术者对夹钳的使用习惯,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和顺畅;

5、钳头包括活动夹头及位于其远离钳柄一侧的固定夹头,钳杆包括与固定夹头固定连接的固定杆,且固定夹头与固定杆呈钝角设置。

6、在脊柱前路手术中,节段血管通常紧贴在椎体表面,传统夹钳的钳头与钳杆近乎平行,很难挑起血管断端并进行结扎。通过将固定夹头与固定杆呈钝角设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夹紧血管前,术者能够通过固定夹头将血管从椎体表面游离出来,然后通过捏动钳柄,两个夹头闭合,进而血管夹能够将血管进行夹紧结扎,使得手术过程更加顺利和高效。相对传统夹钳,能够更准确的将血管从椎体表面挑起,无需多次挑动血管,大大减少了对血管的伤害,同时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

8、钳头和钳柄分别位于钳杆的相对侧,以便于术者对夹钳的使用,更符合术者的操作习惯。

9、根据术者在术中的经验,固定夹头与固定杆之间的夹角为100°-130°,以保证能够将处于不同深度的血管挑起,当固定夹头与固定杆之间的夹角小于100°-130°时,挑起血管的难度较大,且血管被挑起后又滑出固定夹头的几率较大,另外,当固定夹头与固定杆之间的夹角大于100°-130°时,术者使用固定夹钳挑起血管时,固定杆的摆动范围较大,有时会触碰到其他的组织,且血管的位置越深,固定杆能够摆动的幅度就更小,其他组织受到伤害的几率就越大,因此设置为100°-130°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10、作为优选的,根据术者的临床经验,将固定夹头与固定杆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20°,其能够将绝大多数情况下的血管挑起,适用范围较广,且在挑起血管后不需要转动夹钳太大的角度,血管夹便能够将血管夹紧结扎,在这个过程中,血管既不会从固定夹头滑脱,还可以顺着固定夹头滑进两个夹头之间,进而更方便血管夹对血管的结扎工作。

11、固定夹头和活动夹头闭合后的外端端面相互平齐。在实际手术中,有时其中一个夹头会被组织遮挡,为避免夹钳下入过深,误伤到周围组织,将两个夹头的外端端部设置为平齐,这样术者能够根据其中一个夹头,准确的判断另外一个夹头所处的位置。

12、针对不同大小的血管,固定夹头和活动夹头的张开角度为10°-40°,以便于不同规格的血管夹能够卡接在两个夹头之间,提高了夹钳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13、对于几种常用规格的血管夹,固定夹头和活动夹头的张开角度可以选取为38°,以扩大常用夹钳的利用率,以便于常用规格血管夹的使用,较为实用。

14、钳杆还包括位于固定杆上侧,并与活动夹头铰接连接的活动杆,活动杆和固定杆设置为能够同步伸缩。以扩大夹钳的应用范围,使得夹钳能够根据血管的不同位置和不同深度,相应调整钳杆的伸出长度,对于深度较浅的血管,钳杆相对缩短,手握钳柄的位置与钳头之间的距离变短,其夹紧血管的操作更加精准方便,省时省力。

15、作为更进一步的实现方式:

16、为提高夹钳游离血管的效果,钳头还包括设于固定夹头外端的游离爪。

17、上述游离爪为开口朝向两夹杆之间的弧形结构,且游离爪设置为能够相对固定夹头固定和旋转。

18、使得术者能够根据血管所处的环境,调整游离爪与固定夹头之间的角度,使得夹钳能够用于多种情况下的血管的挑起工作。且游离爪为开口朝向两夹杆之间的弧形结构,能够方便挑起的血管能够顺着游离爪滑入两个夹杆之间,便于血管夹对血管的夹紧,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效率。

19、为防止游离爪在挑起血管时,血管相对游离爪打滑,在游离爪的内侧密布有若干个弧形凸起,并且为了防止在挑起血管的过程中,游离爪划伤血管,将游离爪设置为硅胶材质。

20、其带有弧形凸起的硅胶材质设置为包裹在游离爪的外部,使得游离爪挑起血管的效果更佳,对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更小,同时整个硅胶层在反复消毒和使用过程中不会轻易脱落,其硅胶材质为手术工具中常使用的固体硅橡胶。

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2、(1)、通过将固定夹头与固定杆呈钝角的设置,术者能够精准地将血管从椎体表面挑起,从而方便了血管夹对血管进行夹紧结扎。这使得手术过程更加顺利和高效,相对传统夹钳,无需多次挑动血管,大大减少了对血管的伤害,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23、(2)、活动杆和固定杆能够同步伸缩,扩大了夹钳的应用范围。这使得夹钳能够根据血管的不同位置和不同深度,相应调整钳杆的伸出长度,方便了术者的操作;

24、(3)、通过游离爪以及游离爪能够相对固定夹头固定和旋转的设置,使得夹钳的应用范围更广。术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游离爪的角度位置,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用于夹紧血管,包括钳杆(1)及分别设于其两端的钳头(2)和钳柄(3),所述钳头(2)内卡接有血管夹(4),所述钳柄(3)设置为能够通过所述钳杆(1)带动所述钳头(2)张合,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头(2)和钳柄(3)分别位于所述钳杆(1)的相对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头(21)与所述固定杆(11)之间的夹角为100°-13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头(21)与所述固定杆(11)之间的夹角为1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头(21)和活动夹头(22)闭合后的外端端面相互平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头(21)和活动夹头(22)的张开角度为10°-4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头(21)和活动夹头(22)的张开角度为3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杆(1)还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杆(11)上侧,并与所述活动夹头(22)铰接连接的活动杆(12),所述活动杆(12)和固定杆(11)设置为能够同步伸缩。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头(2)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夹头(21)外端的游离爪(2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游离爪(23)的内侧密布有硅胶材质的弧形凸起。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用于夹紧血管,包括钳杆(1)及分别设于其两端的钳头(2)和钳柄(3),所述钳头(2)内卡接有血管夹(4),所述钳柄(3)设置为能够通过所述钳杆(1)带动所述钳头(2)张合,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头(2)和钳柄(3)分别位于所述钳杆(1)的相对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头(21)与所述固定杆(11)之间的夹角为100°-13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头(21)与所述固定杆(11)之间的夹角为1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前路节段血管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头(21)和活动夹头(22)闭合后的外端端面相互平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洪栋许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