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内可调节成型角度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789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2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内可调节成型角度机构,涉及折弯成型调节技术领域,包括调节杆、调节盒和定位入块,所述调节盒内设置有容纳腔,本技术通过推动调节杆,使得调节侧刀移动,由于推动部和接触部的表面为斜面设计,调节侧刀移动会对调节块施加作用力,使得调节块以转轴为轴心进行转动,使得调节块的一端与产品主体之间的间隙大小发生改变,从而达到调节产品成型角度的目的,不需要拆卸模具,直接在冲床上进行调节该机构即可,解决了由于冲压原材料每卷料存在公差不同,导致每换一卷料后90度成型的角度会有变法,导致尺寸超差,该机构可在不拆模的情况下调整尺寸公差,节省上下模及修模时间,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折弯成型调节,特别涉及一种模具内可调节成型角度机构


技术介绍

1、由于冲压原材料每卷料存在公差不同,导致每换一卷料后90度成型的角度会有变法,导致尺寸超差,在调整尺寸公差时,需要对模具进行拆卸,操作较为繁琐,使用较为不便,降低了生产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可调节成型角度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内可调节成型角度机构,解决由于冲压原材料每卷料存在公差不同,导致每换一卷料后90度成型的角度会有变法,导致尺寸超差,在调整尺寸公差时,需要对模具进行拆卸,操作较为繁琐,使用较为不便,降低了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模具内可调节成型角度机构,包括调节杆、调节盒和定位入块,所述调节盒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调节侧刀,其中,所述定位入块的上表面内凹有凹槽,所述调节块一端延伸至容纳腔外,所述凹槽处设置有产品主体,延伸容纳腔外的所述调节块一端底部与产品主体表面贴合,其中,所述调节侧刀上设置有推动部,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与推动部相适配的接触部。

6、优选的:所述推动部和接触部均为斜面设计。

7、优选的:所述调节块内固定贯穿有转轴。

8、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两端均与调节盒转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调节侧刀插入在容纳腔内。

10、优选的:所述推动部的上表面与接触部的底面贴合。

11、(三)有益效果

12、一、通过推动调节杆,使得调节侧刀移动,由于推动部和接触部的表面为斜面设计,调节侧刀移动会对调节块施加作用力,使得调节块以转轴为轴心进行转动,使得调节块的一端与产品主体之间的间隙大小发生改变,从而达到调节产品成型角度的目的,不需要拆卸模具,直接在冲床上进行调节该机构即可,解决了由于冲压原材料每卷料存在公差不同,导致每换一卷料后90度成型的角度会有变法,导致尺寸超差,该机构可在不拆模的情况下调整尺寸公差,节省上下模及修模时间,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内可调节成型角度机构,包括调节杆(1)、调节盒(2)和定位入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盒(2)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调节块(6),所述调节杆(1)上设置有调节侧刀(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内可调节成型角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51)和接触部(63)均为斜面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内可调节成型角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6)内固定贯穿有转轴(6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内可调节成型角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2)的两端均与调节盒(2)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内可调节成型角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侧刀(5)插入在容纳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具内可调节成型角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51)的上表面与接触部(63)的底面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内可调节成型角度机构,包括调节杆(1)、调节盒(2)和定位入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盒(2)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调节块(6),所述调节杆(1)上设置有调节侧刀(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内可调节成型角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51)和接触部(63)均为斜面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内可调节成型角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朋钟
申请(专利权)人:杰特电子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