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架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707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支撑架组,包括具有一管状构件及两第一脚架的一第一组件、具有一环状构件及两第二脚架的一第二组件及具有两夹持部及两开孔的一第三组件。管状构件具有两孔道。一物件适于插入管状构件而被支撑,且第一脚架连接于管状构件。环状构件用以套住管状构件,而使第一脚架卡置于环状构件的两凹口。第二脚架连接于环状构件,其中各第二脚架具有用以插入孔道的一凸柱。第三组件用以与第二组件组装而使凸柱插入开孔,且使夹持部夹持第二脚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支撑架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易于组装及拆卸的支撑架组。
技术介绍
每当圣诞节来临,人们可在家中摆放圣诞树来庆祝。用来支撑及固定圣诞树的支 撑架必须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才能稳固地将圣诞树支撑并固定住。因此,支撑架通常具有 较大的体积。当圣诞节过后,不被使用的支撑架需要被收纳,但由于其体积较大,使得在收 纳时非常占据空间。 公知的一种用来支撑及固定圣诞树的支撑架组,包括多个可相互组装及拆卸的组 件,使其能够在各组件为分开的状态下被收纳,而可节省收纳空间。然而,支撑架组在组装 及拆卸时往往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与精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撑架组,其具有易于组装及拆卸的特性。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支撑架组,用以支撑一物件。支撑架组包括一第一组件、一第二组 件及一第三组件。第一组件包括一管状构件及两第一脚架。管状构件具有一第一端、一第 二端、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一第一外表面及连接于第一外表面而相对的两凸块,其 中各凸块具有一孔道,且物件适于从第一端插入管状构件。两第一脚架相对地连接于管状 构件的第一外表面,其中各第一脚架朝向远离管状构件的方向延伸。第二组件用以与第一 组件组装。第二组件包括一环状构件、两第二脚架及至少一第一锁固构件。环状构件具有 一第二外表面、至少一第一锁固孔及相对的两凹口,其中环状构件用以套住管状构件的第 二端,而使两第一脚架分别卡置于两凹口 。两第二脚架相对地连接于第二外表面,其中各第 二脚架朝向远离环状构件的方向延伸且具有一凸柱,其中两凸柱用以分别插入两孔道。第 一锁固构件用以穿过第一锁固孔而抵住管状构件。第三件组件具有两开孔及两夹持部,其 中当第二组件不与第一组件组装时,第三件组件用以与第二组件组装而使两凸柱分别插入 两开孔,且使两夹持部分别夹持两第二脚架。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撑架组更包括至少一第二锁固构件,用以穿过管状构件的至少一第二锁固孔而抵住物件。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两凸块邻近第一端。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两孔道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管状构件的延伸方 向。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两凸柱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管状构件的延伸方 向。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孔道的一孔径大于或实质上等于各凸柱的一内 径。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凹口的一宽度大于或实质上等于各第一脚架的一宽度。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脚架包括一第一下条状构件、一第一上条 状构件及一第一支撑构件。第一下条状构件连接于管状构件邻近第二端的一第一区域,其 中第一下条状构件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垂直管状构件的延伸方向。第一上条状构件连接于管 状构件邻近第一端的一第二区域及第一下条状构件的一第一 自由端之间。第一支撑构件连 接于第一下条状构件及第一上条状构件之间。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上条状构件与第一下条状构件的连接处形成 一圆弧形结构。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脚架包括一第二下条状构件、一柱状构件、 一第二上条状构件及一第二支撑构件。第二下条状构件连接于环状构件,其中第二下条状 构件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垂直管状构件的延伸方向。柱状构件连接于第二下条状构件与环状 构件的连接处,其中柱状构件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管状构件的延伸方向。第二上条状构 件连接于第二下条状构件的一第二自由端及柱状构件的一第三自由端之间,其中柱状构件 从第三自由端延伸出凸柱。第二支撑构件连接于第二下条状构件及第二上条状构件之间。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上条状构件与第二下条状构件的连接处形成 一圆弧形结构。 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架组,其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可方便且快速地组合,而可 节省组装及拆卸的时间。 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 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支撑架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第一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第二组件的立体图; 图4为图1的第二组件及第三组件的组装侧视图; 图5为图1的第三组件的立体图; 图6为图1的第一组件的俯视图; 图7为图1的第二组件的俯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50 :物件 100 :支撑架组 110:第一组件 112:管状构件 112a:第一端 112b:第二端 112c:第一外表面 112d:凸土央 112e:第二锁固孔 114:第一脚架 114a:第一下条状构件 114b:第一上条状构件 114c:第一支撑构件 120 :第二组件 122 :环状构件 122a:第二外表面 122b :第一锁固孔 122c:凹口 124 :第二脚架 124a :第二下条状构件 124b :柱状构件 124c :第二上条状构件 124d :第二支撑构件 126 :第一锁固构件 130 :第三组件 132 :开孔 134 :夹持部 140 :第二锁固构件 Al :第一区域 A2 :第二区域 B:凸柱 C :孔道Dl孔径D2内径Fl第一自由端F2第二自由端F3第三自由端Ll、L2 :宽度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支撑架组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第一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第二组件的立体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的支撑架组100,用 以支撑一物件50。支撑架组100包括一第一组件110、一第二组件120及一第三组件130。 第一组件110包括一管状构件112及两第一脚架114。管状构件112具有一第一 端112a、一第二端112b、位于第一端112a与第二端112b之间的一第一外表面112c及连接 于第一外表面112c而相对的两凸块112d,其中各凸块112d具有一孔道C,且物件50适于 从第一端112a插入管状构件。两第一脚架114相对地连接于管状构件112的第一外表面6112c,其中各第一脚架114朝向远离管状构件112的方向延伸。 第二组件120用以与第一组件110组装。第二组件120包括一环状构件122、两第 二脚架124及至少一第一锁固构件126。环状构件122具有一第二外表面122a、至少一第 一锁固孔122b及相对的两凹口 122c,其中环状构件122用以套住管状构件112的第二端 112b,而使两第一脚架114分别卡置于两凹口 122c。两第二脚架124相对地连接于第二外 表面122a,其中各第二脚架124朝向远离环状构件122的方向延伸且具有一凸柱B,其中两 凸柱B用以分别插入两孔道C。第一锁固构件126用以穿过第一锁固孔122b而抵住管状构 件112。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组件110与第二组件120相互组装的过程中,可直接以环状 构件122套住管状构件112的第二端112b,而使凸柱B及第一脚架114同时分别插入孔道 C及卡置于凹口 122c。接着,再以第一锁固构件126穿过第一锁固孔122b而抵住管状构件 112,就可完成第一组件110与第二组件120的组装。当拆卸第一组件110与第二组件120 时,也仅需将第一锁固构件126松开,并直接将管状构件112从环状构件122取下。 在本实施例中,凹口 122c的作用至少有二个首先,藉由凹口 122c可以有效固定 第一组件110与第二组件120之间的相对位置,避免第一组件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撑架组,用以支撑一物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组包括:一第一组件,包括:一管状构件,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位于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的一第一外表面及连接于该第一外表面而相对的两凸块,其中各该凸块具有一孔道,且该物件适于从该第一端插入该管状构件;两第一脚架,相对地连接于该管状构件的该第一外表面,其中各该第一脚架朝向远离该管状构件的方向延伸;一第二组件,用以与该第一组件组装,该第二组件包括:一环状构件,具有一第二外表面、至少一第一锁固孔及相对的两凹口,其中该环状构件用以套住该管状构件的该第二端,而使该两第一脚架分别卡置于该两凹口;两第二脚架,相对地连接于该第二外表面,其中各该第二脚架朝向远离该环状构件的方向延伸且具有一凸柱,其中该两凸柱用以分别插入该两孔道;至少一第一锁固构件,用以穿过该至少一第一锁固孔而抵住该管状构件;以及一第三件组件,具有两开孔及两夹持部,其中当该第二组件不与该第一组件组装时,该第三件组件用以与该第二组件组装而使该两凸柱分别插入该两开孔,且使该两夹持部分别夹持该两第二脚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津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华泰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