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驱的进退片系统以及进退片方法。此进退片系统包括传动模块、控制模块以及反馈模块。传动模块配置于光驱内并耦接到光驱的托盘,以带动托盘进出光驱。控制模块耦接到传动模块,并适于输出第一驱动信号以及与第一驱动信号相应的第一触发信号。传动模块可接收第一驱动信号并带动托盘退出光驱。反馈模块耦接到控制模块并且内建计时器。当反馈模块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时,计时器被致能,并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后输出反馈信号。控制模块接收反馈信号并输出第二驱动信号,而传动模块接收第二驱动信号并带动托盘进入光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驱的进退片系统,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以自动收回光驱的托盘的进退片系统。
技术介绍
光盘具有价格便宜、携带方便、储存容量大、保存容易、保存期限长与资料不易损害等优点,因此光盘已逐渐取代一般传统的磁性储存媒体而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光储存媒体(optical storage medium)。由于光盘的广泛使用,因此读取光盘资料的光驱也成为生活中常见的电子产品。 传统的光驱具有托盘,用以承载光盘,并带动光盘进出光驱,以进行读取以及更换光盘等动作。由于使用者在进行光驱的退片动作时,可能会因为某些因素而中断取片的动作或是取片后忘记将托盘退回光驱中,导致托盘长时间且非预期地停留在光驱外。如此一来,此非预期凸出的托盘容易遭受外力撞击而损坏,或是因为托盘遭受外力撞击而导致整个电脑主机倾倒等等。上述状况都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了光驱以及电脑主机的正常运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其不需另外使用感测器来感测光驱的位置便可以达成自动收回光驱的托盘的设计。 为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在此提出一种光驱的进退片系统。此光驱具有一壳体以及一托盘,其中壳体具有一开口 ,而托盘配置于壳体内。此进退片系统包括一传动模块、一控制模块以及一反馈模块。传动模块配置于壳体内并耦接到托盘,以带动托盘经由开口进出壳体。控制模块耦接到传动模块,并适于输出一第一驱动信号以及与第一驱动信号相应的一第一触发信号。传动模块可接收第一驱动信号并带动托盘退出壳体。反馈模块耦接到控制模块并且内建一计时器。当反馈模块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时,计时器会被致能,并在经过一预定时间之后输出一反馈信号。控制模块接收反馈信号并输出一第二驱动信号,而传动模块接收第二驱动信号并带动托盘进入壳体。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控制模块输出第二驱动信号的同时,更输出与第二驱动信号相应的一第二触发信号,而反馈模块接收到该第二触发信号时,计时器被禁能。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传动模块包括一马达。当马达接收第一驱动信号时,输出一第一方向的力矩,而当马达接收第二驱动信号时,输出一第二方向的力矩。 在此还提出一种光驱的进退片方法。光驱具有一壳体以及一托盘,其中壳体具有一开口 ,而托盘配置于壳体内。此光驱的进退片方法包括接收一第一驱动信号以驱动托盘退出壳体;产生与第一驱动信号相应的一第一触发信号,以触发计时;以及,在经过一预定时间之后,驱动托盘进入壳体。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驱的进退片方法由一计时器进行计时。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驱的进退片方法依据一第二驱动信号来驱动托盘进入壳体。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驱的进退片方法还包括产生与第二驱动信号相应的一第二触发信号,以停止计时。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驱的进退片方法由一马达来驱动托盘。当马达接收第一驱动信号时,输出一第一方向的力矩,而当马达接收第二驱动信号时,输出一第二方向的力矩。 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由信号处理来启动计时功能,进而达到自动收回光驱的托盘的效果。因此,有助于维持光驱以及电脑主机的正常运作,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其中 图1所示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光驱。图2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可应用于图1的光驱的进退片系统。 图3A-3C依序为图2的光驱进退片系统运作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2的光驱进退片系统的操作流程。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其由简单的机制来实现自动收回光驱的托盘的功能。实际上,本专利技术的光驱进退片系统与进退片方法可以应用在适于读各类光盘的光驱。 以下实施例描述传统光驱的概略结构搭配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光驱进退片系统以及进退片方法。此外,关于其它未详细描述但为光驱中可能存在的如读取机制或其它细部机构,理应为现有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能理解并依实际状况加以运用,因此下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l,其所示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光驱。如图1所示,光驱100具有一壳体110以及一托盘120,其中壳体110具有一开口 112,且托盘120配置于壳体110内。托盘120用以承载光盘(未示),并由配置于壳体IIO内的传动模块(未示)来带动,以进出于壳体110的开口 112,供使用者放置或是拿取光盘。 图2进一步描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可应用于图1的光驱的进退片系统。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本实施例的光驱进退片系统200包括一传动模块210、一控制模块220以及一反馈模块230。传动模块210配置于壳体110内并耦接到托盘120,以带动托盘120经由开口 112进出壳体110。在合理的情况下,此处的传动模块210可以包括已知由马达、齿轮组、连杆或其它任何可能的机械元件所组成的传动机构。 控制模块220耦接到传动模块210,以输出驱动信号到传动模块210来操作传动模块210带动托盘120。更详细而言,当使用者要退出光驱100中的光盘或是要将光盘置入光驱100之中时,控制模块220输出驱动信号至传动模块210,以带动托盘120退出壳体110,此时使用者可放置或拿取拖盘120上的光盘。之后,当使用者放置好光盘或是已经将光盘取出时,控制模块220输出另一驱动信号至传动模块210,以带动托盘120回到壳体110内。 请再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光驱进退片系统200为了实现自动收回光驱的托盘的功能,更进一步设置了反馈模块230。反馈模块230耦接到控制模块220并且内建一计时器232。以下进一步搭配图3A-3C以及图4来说明,其中图3A-3C依序为光驱进退片系统200运作的示意图,而图4所示为光驱进退片系统200的操作流程。 如图3A与步骤410所示,当使用者要退出光驱100中的光盘或是要将光盘置入光驱100之中时,控制模块220输出第一驱动信号Dl至传动模块210,以带动托盘120退出壳体110。在此同时,如图3A与步骤420所示,控制模块220会产生与第一驱动信号Dl相应的一第一触发信号Sl,并将其输出至反馈模块230。当反馈模块230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Sl时,计时器232被致能,而开始计时。 前述的第一触发信号Sl例如是与传动模块中的马达转向相关。当马达接收第一驱动信号Dl时,输出一第一方向的力矩来带动托盘120退出壳体110,此时控制模块220输出第一触发信号S1。 为了避免托盘120长时间停留在光驱100夕卜,本实施例的光驱进退片系统200可以设置一预定时间。如图3B与步骤430所示,当托盘120在光驱100外停留超过该预期时间,即计时器232所累积的时间超过预定时间时,反馈模块230会输出一反馈信号F至控制模块220。控制模块220接收到反馈信号F之后会输出一第二驱动信号D2至传动模块210,而传动模块210接收第二驱动信号D2之后会带动托盘120回到光驱100内。 此外,如图3C与步骤44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达成整个系统的循环操作,当控制模块220输出第二驱动信号D2的同时,更会输出与第二驱动信号D2相应的一第二触发信号S2至反馈模块230,而反馈模块230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S2时,计时器232被禁能,停止计时。如此一来,便可以使整个光驱进退片系统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驱的进退片系统,上述光驱具有壳体以及托盘,上述壳体具有开口,而上述托盘配置于上述壳体内,其特征是,上述进退片系统包括:传动模块,配置于上述壳体内并耦接到上述托盘,以带动上述托盘经由上述开口进出上述壳体;控制模块,耦接到上述传动模块,上述控制模块适于输出第一驱动信号以及与上述第一驱动信号相应的第一触发信号,上述传动模块接收上述第一驱动信号并带动上述托盘退出上述壳体;以及反馈模块,耦接到上述控制模块并且内建计时器,当上述反馈模块接收到上述第一触发信号时,上述计时器被致能,并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后输出反馈信号,上述控制模块接收上述反馈信号并输出第二驱动信号,上述传动模块接收上述第二驱动信号并带动上述托盘进入上述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光驱的进退片系统,上述光驱具有壳体以及托盘,上述壳体具有开口,而上述托盘配置于上述壳体内,其特征是,上述进退片系统包括传动模块,配置于上述壳体内并耦接到上述托盘,以带动上述托盘经由上述开口进出上述壳体;控制模块,耦接到上述传动模块,上述控制模块适于输出第一驱动信号以及与上述第一驱动信号相应的第一触发信号,上述传动模块接收上述第一驱动信号并带动上述托盘退出上述壳体;以及反馈模块,耦接到上述控制模块并且内建计时器,当上述反馈模块接收到上述第一触发信号时,上述计时器被致能,并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后输出反馈信号,上述控制模块接收上述反馈信号并输出第二驱动信号,上述传动模块接收上述第二驱动信号并带动上述托盘进入上述壳体。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驱的进退片系统,其特征是,其中当上述控制模块输出上述第二驱动信号的同时,更输出与上述第二驱动信号相应的第二触发信号,而上述反馈模块接收到上述第二触发信号时,上述计时器被禁能。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驱的进退片系统,其特征是,其中上述传动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松锦,陈嘉宏,
申请(专利权)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