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手袋结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580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车手袋结合装置,其包括有:一本体、两夹持件及一限位装置,两夹持件分别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间各形成一夹掣空间;所述限位装置其具有一挡件,所述挡件设于两夹持部之间,所述挡件两端各具有一套环,两套环分别设于两夹掣空间,所述夹持件在放松位置时,所述限位装置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产生相对转动;所述夹持件能够调整所述夹掣空间的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手袋结合装置,尤指一种具有挡件卡抵于自行车的车手袋结合装置。
技术介绍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申请号第99200556. 6号自行车把手置物袋快拆扣锁装 置专利案,主要是由一本体及一扣体所组成;所述本体,在前端突设两扣杆,在扣杆内侧设 有凹槽,且两扣杆间壁板设有附具斜锥卡部的弹性片,在弹性片后侧二端各设突出抵片延 伸于一按钮孔中,在所述按钮孔底部二侧设有短突柱供卡设弹簧,而底部中央也设一短突 柱,二侧的短突柱上各套设一弹簧后,令一嵌合按钮弹性扣入于按钮孔中,在按钮中央设有 一锁心孔可供活动嵌合一具锁孔的锁心,而按钮在底部近扣体弹性片侧设有斜面卡块;本 体在后端另有卡槽构造,以作为夹合于自行车的前把手杆。 现有自行车扣锁装置的开启和锁固利用一钥匙来实现,虽能增加扣具的安全及可 靠性,但扣锁装置结合于自行车手把的结构较为繁琐,不方便于拆装,对于上述问题,有待 于改良的必要。 有鉴于上述现有结构的缺失,本专利技术人乃专利技术出一种车手袋结合装置,其可克 服上述现有产品的所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失,提供一种车手袋 结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本专利技术完全不需要工具即可拆装,且快速调节夹掣空间 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管径的手把,且挡件能够卡抵于自行车前伸管结合于手把的锁固螺丝, 以防止装设于扣座的篮子或袋子下垂。 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夹持件能够调整所述夹掣空间的大小,且所述夹持件能 够在固定位置及放松位置间移动,在固定位置时,所述夹持件卡固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而 限制所述夹掣空间,在放松位置时,所述夹持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相对移动而 调整所述夹掣空间,以适用于在不同车型、手把及尺寸。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手袋结合装置,其包括有 —本体,其具有一基座,所述基座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结合一扣座,所述基座第二面的两端分别横向延伸两臂,所述臂相反于所述基座的一端具有一夹持部; 两夹持件,所述夹持件枢设于所述夹持部,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间形成一夹掣空间,所述夹持件在固定位置及放松位置间移动,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夹持件 卡固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而限制所述夹掣空间,在所述放松位置时,所述夹持件相对于所 述本体的夹持部枢摆而调整所述夹掣空间; —限位装置,设于所述夹掣空间及所述两臂之间,所述限位装置具有一挡件,所述4挡件设于所述两夹持部之间,所述挡件两端各具有一套环,所述套环外周缘横向连接所述 挡件,所述套环相反于所述挡件的一端形成一缺口 ,所述套环抵于所述本体及所述夹持件 形成所述夹掣空间的壁面,所述夹持件在所述放松位置时,所述限位装置相对于所述本体 产生相对转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手袋结合装置,其包括有 —本体,其具有一基座,所述基座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结合一扣座,所述基座第二面的两端分别横向延伸两臂,所述臂相反于所述基座的一端具有一夹持部,所述两夹持部之间设一连接两臂的挡件; 两夹持件,所述夹持件枢设于所述夹持部,所述夹持件与所述夹持部间形成一夹 掣空间,所述夹持件调整所述夹掣空间的大小,且所述夹持件在固定位置及放松位置间移 动,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夹持件卡固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而限制所述夹掣空间,在所述 放松位置时,所述夹持件相对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枢摆而调整所述夹掣空间。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专利技术完全不需要工具即可拆装,且挡件能够卡抵于自行车前伸管结合于手把 的锁固螺丝,以防止装设于扣座的篮子或袋子下垂。 2.本专利技术能够调整所述夹掣空间的大小,以适用于不同尺寸大小的自行车手把。 3.所述夹掣空间未夹紧所述限位装置时,所述限位装置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产生 相对转动。 其它目的、优点和本专利技术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 明。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车手袋结合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车手袋结合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沿3-3剖面线所取的剖面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车手袋结合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结合于车手把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车手袋结合装置结合于车手把的剖面示意图,表示挡件卡抵于锁固螺丝; 图6为本专利技术车手袋结合装置的动作状态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车手袋结合装置结合于车手把角度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车手袋结合装置结合于车手把角度的剖面示意图,表示本专利技术能够使用于不同角度的车手把; 图9为本专利技术车手袋结合装置结合于车手把尺寸的剖面示意图,表示挡片两侧各 卡抵于自行车的锁固螺丝; 图10为本专利技术车手袋结合装置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11为本专利技术图10沿1-1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本体;ll-基座;lll-第一面;112-第二面;113-卡固部; 114-结合部;12-臂;13-夹持部;131-枢耳;132_调整部;133_侧壁;134_齿;14_第一承接面;141-定位凹槽;20-扣座;21-结合槽;22-扣孔;23-限位挡部;30-夹持件;31-枢5部;311-枢轴;32-卡部;321-枢接孔;33-控制件;331-压抵部;332-操作部;333-枢孔; 334-枢轴;34-第二承接面;341-定位凹槽;35-夹掣空间;40-限位装置;41-挡件;42-套环;421-缺口 ;422-定位凸部;423-嵌孔;424-凹陷;43-弹性环;431-嵌部;50-挡件; 60-手把;61-锁固螺丝;62-前伸管;70-袋体。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参照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外观图,本专利技术的车手袋结合装置包括有一本体10、两 夹持件30及一限位装置40,所述本体10供一扣座20快速扣接结合。其中 参照图2至图4,所述本体10具有一基座ll,所述基座11具有一第一面111及一 第二面112,第一面111快速结合所述扣座20,所述基座11一侧具有一卡固部113及两结合 部114,卡固部113设于两结合部114之间,所述基座11第二面112两端分别延伸两臂12, 所述臂12相反于所述基座11的一端具有一夹持部13,且夹持部13呈圆弧状,所述夹持部 13—端具有一枢耳131,另一端外周缘纵向设有一调整部132,所述调整部132还具有两侧 壁133,调整部132具有多个齿134,所述夹持部13两端之间形成一内凹的第一承接面14, 且所述第一承接面14呈半圆弧状。 所述扣座20具有一与基座11结合的结合槽21,所述结合槽21的一侧呈开放状以 套接基座ll,且所述扣座20相对于基座11第二面112具有一包覆基座11的限位挡部23, 结合槽21相对于卡固部113设一扣孔22,而卡固部113卡设于所述扣孔22结合,而基座 11的结合部114抵于扣座20的结合槽21的内壁面,由此快速将扣座20的结合槽21套接 结合于基座ll。 同时参照图5及图6,夹持件30枢设于本体IO,且能够产生相对的枢摆关系,夹持 件30结合臂12的夹持部13,夹持件30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夹持件30第一端相对于臂 12夹持部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手袋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本体,其具有一基座,所述基座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结合一扣座,所述基座第二面的两端分别横向延伸两臂,所述臂相反于所述基座的一端具有一夹持部;两夹持件,所述夹持件枢设于所述夹持部,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间形成一夹掣空间,所述夹持件在固定位置及放松位置间移动,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夹持件卡固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而限制所述夹掣空间,在所述放松位置时,所述夹持件相对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枢摆而调整所述夹掣空间;一限位装置,设于所述夹掣空间及所述两臂之间,所述限位装置具有一挡件,所述挡件设于所述两夹持部之间,所述挡件两端各具有一套环,所述套环外周缘横向连接所述挡件,所述套环相反于所述挡件的一端形成一缺口,所述套环抵于所述本体及所述夹持件形成所述夹掣空间的壁面,所述夹持件在所述放松位置时,所述限位装置相对于所述本体产生相对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车手袋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本体,其具有一基座,所述基座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结合一扣座,所述基座第二面的两端分别横向延伸两臂,所述臂相反于所述基座的一端具有一夹持部;两夹持件,所述夹持件枢设于所述夹持部,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间形成一夹掣空间,所述夹持件在固定位置及放松位置间移动,在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夹持件卡固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而限制所述夹掣空间,在所述放松位置时,所述夹持件相对于所述本体的夹持部枢摆而调整所述夹掣空间;一限位装置,设于所述夹掣空间及所述两臂之间,所述限位装置具有一挡件,所述挡件设于所述两夹持部之间,所述挡件两端各具有一套环,所述套环外周缘横向连接所述挡件,所述套环相反于所述挡件的一端形成一缺口,所述套环抵于所述本体及所述夹持件形成所述夹掣空间的壁面,所述夹持件在所述放松位置时,所述限位装置相对于所述本体产生相对转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手袋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一端具有一枢耳,所 述夹持部另一端外周缘纵向设有一调整部,所述夹持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夹持件 第一端设一枢部,所述夹持件第二端设一卡部,所述枢部与所述枢耳枢接,所述调整部供所 述卡部调节夹掣空间的大小。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手袋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部设有一控制件,所述调 整部具有多个齿,所述卡部卡设于其中的一齿,所述调整部具有两侧壁,所述控制件一端具 有一压抵部,另一端具有一操作部,所述控制件两端之间具有一枢孔以枢设于所述卡部,所 述控制件的压抵部压抵所述侧壁使所述卡部与所述调整部分离。4. 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手袋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两端之间形成 一内凹第一承接面,所述夹持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承接面设一内凹的第二承接面,所述套环 弹性抵于所述第一承接面及所述第二承接面。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手袋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件两侧分别卡抵于自行 车,所述挡件设于所述套环两端之间,所述缺口与所述挡件位于所述套环的直径方向且相 对设置,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富
申请(专利权)人:吉克斯托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MU[毛里求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