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574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16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车辆在发生交通事故时缺少对行人的保护的技术问题。该车辆包括车体以及喷液组件。喷液组件与车体连接,喷液组件包括出液口,出液口设置于车体的外侧,用于向车体的外表面喷涂液体,以降低车体外表面的摩擦力。该车辆用于运送人或物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道路交通路况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已逐步走进千家万户,国民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

2、随着国民汽车保有量的数量增加,交通安全问题也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现有的车辆在发生交通事故时缺少对行人的保护,行人受到的损伤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车辆在发生交通事故时缺少对行人的保护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车辆,包括车体以及喷液组件。喷液组件与车体连接,喷液组件包括出液口,出液口设置于车体的外侧,用于向车体的外表面喷涂液体,以降低车体外表面的摩擦力。

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喷液组件喷出的液体可以为润滑油,润滑油可以降低车体外表面的摩擦力。行人在与车体的外表面碰撞时车体会对行人的头部产生撞击力以及摩擦力,随着车体表面的摩擦力降低,行人的头部与车体发生碰撞时受到的外力也随之下降。由于行人与车体之间的摩擦力降低,行人与车体之间更加容易发生滑移,行人在碰撞过程中受到的冲击能量可以转为滑移能,传导给行人头部的能量也随之减少,行人头部受到的伤害减少。此外,随着行人与车体接触部分的摩擦力下降,行人在与车体发生碰撞时行人更加容易相对车体发生滑动。这样,行人在与车体发生碰撞后行人容易向车体上滑动,随着滑动,行人的头部可以运动至前挡风玻璃等强度较低的区域。如此,行人头部与车体发生碰撞时,受到的损伤较低。

5、进一步的,车辆还包括感应组件以及控制组件。感应组件与车体连接,设置于车体的外侧,感应组件用于检测车体与外界碰撞。控制组件与感应组件以及喷液组件电连接。

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感应组件设置于车体的外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感应组件便于检测到车体与外界环境中的行人或物体的碰撞。由于控制组件与感应组件以及喷液组件电连接,在车体与外界环境中的行人或物体发生碰撞时,无需车内人员手动操作,喷液组件即可向车体的表面喷涂液体以降低车体表面的摩擦力。这样,当车体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车体表面的摩擦力可以大幅下降,从而对行人形成防护,降低行人在车祸中受到的损伤。

7、进一步的,车体的车头设置有具有开口的前舱。喷液组件包括储液件、动力件以及输送件。储液件设置于前舱内,储液件用于存储液体。动力件至少部分位于储液件内,与控制组件电连接。输送件一端与动力件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前舱的外侧,输送件延伸至前舱外侧的一端形成有出液口。

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车体的车头设置有具有开口的前舱,前舱可以为储液件提供安装空间,避免储液件设置在车体的外侧。储液件可以用于存储液体,这样,润滑液体可以存储在储液件内,可以保证在碰撞发生时喷液组件可以喷出足量的润滑液体。动力件可以在控制组件的控制下启动,将储液件内的液体向外抽出。动力件从储液件内抽出的液体可以进入输送件内。输送件的另一端延伸至前舱的外侧,且输送件延伸至前舱外侧的一端形成有出液口。这样,输送件可以将液体输送至前舱的外侧,并从出液口流出。由于出液口用于向车体的外表面喷涂液体,液体从出液口内流出后可以喷涂在车体的外表面,从而降低车体外表面的摩擦力。

9、进一步的,车体包括主体部以及前盖。主体部开设有前舱。前盖盖设于前舱的开口处。前盖上设置有避让孔,输送件穿设于避让孔,一端与动力件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前舱的外侧。

1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前盖可以对前舱形成防护,避免有杂物落入前舱内。避让孔可以为输送件提供穿设位置,使得输送件的一端可以延伸至前舱的外侧,液体进入输送件内后可以沿输送件输送至前舱的外侧,从而喷涂在车体的外表面上。

11、进一步的,喷液组件还包括喷嘴。喷嘴与输送件连接,设置于出液口处。

12、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喷嘴可以扩大液体的喷涂范围以及提高喷涂的均匀性,从而增大润滑液体喷出后涂覆的车体的表面积,并提高喷涂的均匀性。

13、进一步的,前盖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避让孔设置于前盖的第一端。喷嘴朝向第二端的方向,且喷嘴的喷射方向朝向前盖。

1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避让孔设置于前盖的第一端,相应的喷嘴同样位于前盖的第一端。喷嘴朝向第二端的方向,且喷嘴的喷射方向朝向前盖,喷嘴喷出的液体同样可以涂覆在主体部的前部以及前盖上,从而降低行人在碰撞中受到的损伤。

15、进一步的,前盖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避让孔设置于前盖的第二端。喷嘴朝向第一端的方向,且喷嘴的喷射方向朝向前盖。

1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避让孔设置于前盖的第二端,相应的喷嘴同样位于前盖的第二端。喷嘴朝向第一端的方向,且喷嘴的喷射方向朝向前盖,喷嘴喷出的液体同样可以涂覆在主体部的前部以及前盖上,从而降低行人在碰撞中受到的损伤。

17、进一步的,车体包括主体部以及前保险杠。前保险杠与主体部连接,位于主体部的一端,感应组件设置于前保险杠远离主体部的一侧。

1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感应组件设置于前保险杠远离主体部的一侧。这样,当行人与车辆的头部碰撞时,感应组件可以及时的检测到行人,从而在行人与前保险杠发生碰撞前检测到行人。

19、进一步的,感应组件包括多个感应件。多个感应件间隔分布,与前保险杠连接。

2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多个感应件可以从不同的位置检测车体是否发生碰撞,从而保证感应组件可以准确的检测到车辆即将发生碰撞。

21、进一步的,感应件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弹性波传感器以及摄像头中的一种或多种。

22、根据上述技术手段,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不同种类的感应件,以满足不同的检测需求。

23、由此,本申请的上述技术特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1)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喷液组件喷出的液体可以为润滑油,润滑油可以降低车体外表面的摩擦力。行人在与车体的外表面碰撞时车体会对行人的头部产生撞击力以及摩擦力,随着车体表面的摩擦力降低,行人的头部与车体发生碰撞时受到的外力也随之下降。由于行人与车体之间的摩擦力降低,行人与车体之间更加容易发生滑移,行人在碰撞过程中受到的冲击能量可以转为滑移能,传导给行人头部的能量也随之减少,行人头部受到的伤害减少。此外,随着行人与车体接触部分的摩擦力下降,行人在与车体发生碰撞时行人更加容易相对车体发生滑动。这样,行人在与车体发生碰撞后行人容易向车体上滑动,随着滑动,行人的头部可以运动至前挡风玻璃等强度较低的区域。如此,行人头部与车体发生碰撞时,受到的损伤较低。

25、(2)由于感应组件设置于车体的外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感应组件便于检测到车体与外界环境中的行人或物体的碰撞。由于控制组件与感应组件以及喷液组件电连接,在车体与外界环境中的行人或物体发生碰撞时,无需车内人员手动操作,喷液组件即可向车体的表面喷涂液体以降低车体表面的摩擦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100)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车头设置有具有开口的前舱(11),所述喷液组件(3)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组件(3)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14)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避让孔设置于所述前盖(14)的第一端;所述喷嘴(34)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且所述喷嘴(34)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前盖(1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14)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避让孔设置于所述前盖(14)的第二端;所述喷嘴(34)朝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且所述喷嘴(34)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前盖(14)。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组件(2)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件(21)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100)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车头设置有具有开口的前舱(11),所述喷液组件(3)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组件(3)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14)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避让孔设置于所述前盖(14)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强陈如意任昱衡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