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芯模块装配结构、电池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在动力电池的装配过程中,需要将电芯模组放置在电池箱体的底面上相邻的横梁之间,但是由于电池箱体与电池模组之间存在误差,使电芯模组与横梁间会存在间隙,汽车运动过程中动力电池承受振动而使电芯模组晃动,降低了动力电池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芯模块装配结构、电池及车辆。
2、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模块装配结构,包括电池箱体、电芯模组和安装端板;
3、所述电池箱体的底面设有多个凸出于所述底面的横梁,所述电芯模组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梁之间,所述横梁朝向所述电池箱体的侧面至少一面倾斜设置,所述横梁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所述安装端板设置于所述电芯模组与所述横梁之间,且所述安装端板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电芯模组贴合设置,所述安装端板的第二端面朝向所述横梁设置,所述第二端面倾斜设置且与所述横梁贴合设置。
4、可选的,所述安装端板和/或所述横梁上设有多条溢胶通道,多条所述溢胶通道在所述安装端板或所述横梁靠近所述电池箱体的底面的一侧边缘间隔分布;且每条所述溢胶通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电池箱体的内底面,所述溢胶通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安装端板的侧面上或所述横梁的侧面上。
5、可选的,所述安装端板还包括多个隔板,多个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的背侧,且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状结构,多个隔板远离第一端面的一侧面为第二端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体、电芯模组和安装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端板和/或所述横梁上设有多条溢胶通道,多条所述溢胶通道在所述安装端板或所述横梁靠近所述电池箱体的底面的一侧边缘间隔分布;且每条所述溢胶通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电池箱体的内底面,所述溢胶通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安装端板的侧面上或所述横梁的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端板还包括多个隔板,多个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的背侧,且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状结构,多个隔板远离第一端面的一侧面为第二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与所述电池箱体的底面之间设有胶体,所述胶体通过所述溢胶通道进入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横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的侧壁倾斜设置,所述电芯模组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体的侧壁与所述横梁之间时,靠近所述电池箱体侧壁的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电池箱体的侧壁贴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电芯模组的侧面之间设有缓冲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包括缓冲泡棉,所述缓冲泡棉的一侧与所述电芯模组的侧面粘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一端面粘接。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模块装配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体、电芯模组和安装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端板和/或所述横梁上设有多条溢胶通道,多条所述溢胶通道在所述安装端板或所述横梁靠近所述电池箱体的底面的一侧边缘间隔分布;且每条所述溢胶通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电池箱体的内底面,所述溢胶通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安装端板的侧面上或所述横梁的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端板还包括多个隔板,多个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的背侧,且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状结构,多个隔板远离第一端面的一侧面为第二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块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与所述电池箱体的底面之间设有胶体,所述胶体通过所述溢胶通道进入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横梁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坤,徐超,蒋雷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