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擦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3081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31
本技术涉及擦油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擦油装置,包括擦油装置本体和下底板,擦油装置本体一侧固定连接有下底板,下底板一端内侧开设有复位滑槽,复位滑槽内侧滑动连接有齿条,齿条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伸缩杆,齿条一侧固定连接有拨动块,齿条外侧与齿圈杆外侧啮合,齿圈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块,安装板块内侧开设有第一加工口,安装板块内侧开设有第一预留螺孔,本技术中,避免了模板与模板中间干涉产刀口,料带中间段被模具脱料板固定,料带非常平整杜绝了模具卡料错位,同时前端没有冲孔切边工艺,步距减少,材料宽度减少,维修方便,减少了因冲孔切边造成的毛刺压印,增加料带强度,避免了卡料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擦油装置,具体为一种擦油装置。


技术介绍

1、涂油装置时对料带上做拉伸成形时,在料带上涂抹油润滑,当料带上做拉伸成形时,为了使料带在拉伸过程中不断裂,加油增加凸凹模与料带润滑性使其更容易成形,同时延长凸凹模寿命,通常会在在料带上涂抹油润滑。

2、现有装置料带拉伸向上,中间没有固定压料装置,模板与模板中间没有间隙,模具经常产刀口,料带摆动非常大,料带经常错位导致模具损坏,前端增加了冲孔切边工艺,刀口磨损后容易产生废料、料带强度不够,原材料浪费(材料宽度会增加),料带强度不好,料带不平经常卡料,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擦油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擦油装置,以解决现有装置料带拉伸向上,中间没有固定压料装置,模板与模板中间没有间隙,模具经常产刀口,料带摆动非常大,料带经常错位导致模具损坏,前端增加了冲孔切边工艺,刀口磨损后容易产生废料、料带强度不够,原材料浪费,料带强度不好,料带不平经常卡料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擦油装置,包括擦油装置本体和下底板,所述擦油装置本体一侧固定连接有下底板,所述下底板一端内侧开设有复位滑槽,所述复位滑槽内侧滑动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伸缩杆,所述齿条一侧固定连接有拨动块,所述齿条外侧与齿圈杆外侧啮合,所述齿圈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块,所述安装板块内侧开设有第一加工口,所述安装板块内侧开设有第一预留螺孔,所述安装板块内侧开设有第二预留螺孔,所述第二预留螺孔内侧设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预留螺孔内侧设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外侧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下端设有缓冲弹簧,所述安装板块下端与第一模板上端贴合,所述第一模板下端与第二模板上端贴合,所述第二模板内侧开设有第三加工口,所述第一模板内侧开设有第二加工口,所述第二加工口内侧固定连接有固边环,所述固边环内侧固定连接有料带本体。

4、优选的,所述下底板通过螺栓与擦油装置本体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所述下底板下端内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二固定螺栓下端外侧螺旋贴合在下底板内侧,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的数量四个。

5、优选的,所述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两端内侧均开设有滑孔,所述第二固定螺栓外侧活动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滑孔内部,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中端拱起,所述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中端之间的距离是四十毫米。

6、优选的,所述齿圈杆中端形状为圆柱体,所述齿圈杆外侧固定连接有齿牙,所述下底板上端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齿圈杆下端外侧滑动在下底板上端内侧凹槽,所述复位滑槽内侧与下底板上端内侧凹槽连通,所述弹簧伸缩杆一侧固定连接在复位滑槽一侧。

7、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工口的数量若干,所述第三加工口、第一加工口和第二加工口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三加工口、第一加工口和第二加工口一一对应,所述固边环与第二加工口内侧设有间隙,所述料带本体的数量与第二加工口相同。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9、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第二预留螺孔、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固边环、料带本体、第二加工口和第二固定螺栓,料带拉伸向下,中间脱料板向下固定,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中间预留40mm间隙,避免了模板与模板中间干涉产刀口,料带中间段被模具脱料板固定,料带非常平整杜绝了模具卡料错位,同时前端没有冲孔切边工艺,步距减少,材料宽度减少,维修方便,减少了因冲孔切边造成的毛刺压印,增加料带强度,避免了卡料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擦油装置,包括擦油装置本体(1)和下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油装置本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下底板(2),所述下底板(2)一端内侧开设有复位滑槽(3),所述复位滑槽(3)内侧滑动连接有齿条(4),所述齿条(4)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伸缩杆(5),所述齿条(4)一侧固定连接有拨动块(6),所述齿条(4)外侧与齿圈杆(7)外侧啮合,所述齿圈杆(7)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块(8),所述安装板块(8)内侧开设有第一加工口(9),所述安装板块(8)内侧开设有第一预留螺孔(10),所述安装板块(8)内侧开设有第二预留螺孔(11),所述第二预留螺孔(11)内侧设有第一固定螺栓(12),所述第一预留螺孔(10)内侧设有第二固定螺栓(13),所述第二固定螺栓(13)外侧设有垫片(14),所述垫片(14)下端设有缓冲弹簧(15),所述安装板块(8)下端与第一模板(16)上端贴合,所述第一模板(16)下端与第二模板(17)上端贴合,所述第二模板(17)内侧开设有第三加工口(18),所述第一模板(16)内侧开设有第二加工口(19),所述第二加工口(19)内侧固定连接有固边环(20),所述固边环(20)内侧固定连接有料带本体(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擦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2)通过螺栓与擦油装置本体(1)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所述下底板(2)下端内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二固定螺栓(13)下端外侧螺旋贴合在下底板(2)内侧,所述第二固定螺栓(13)的数量四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擦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6)与第二模板(17)两端内侧均开设有滑孔,所述第二固定螺栓(13)外侧活动在第一模板(16)和第二模板(17)的滑孔内部,所述第一模板(16)和第二模板(17)中端拱起,所述第一模板(16)与第二模板(17)中端之间的距离是四十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擦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杆(7)中端形状为圆柱体,所述齿圈杆(7)外侧固定连接有齿牙,所述下底板(2)上端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齿圈杆(7)下端外侧滑动在下底板(2)上端内侧凹槽,所述复位滑槽(3)内侧与下底板(2)上端内侧凹槽连通,所述弹簧伸缩杆(5)一侧固定连接在复位滑槽(3)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擦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工口(19)的数量若干,所述第三加工口(18)、第一加工口(9)和第二加工口(19)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三加工口(18)、第一加工口(9)和第二加工口(19)一一对应,所述固边环(20)与第二加工口(19)内侧设有间隙,所述料带本体(21)的数量与第二加工口(19)相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擦油装置,包括擦油装置本体(1)和下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油装置本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下底板(2),所述下底板(2)一端内侧开设有复位滑槽(3),所述复位滑槽(3)内侧滑动连接有齿条(4),所述齿条(4)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伸缩杆(5),所述齿条(4)一侧固定连接有拨动块(6),所述齿条(4)外侧与齿圈杆(7)外侧啮合,所述齿圈杆(7)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块(8),所述安装板块(8)内侧开设有第一加工口(9),所述安装板块(8)内侧开设有第一预留螺孔(10),所述安装板块(8)内侧开设有第二预留螺孔(11),所述第二预留螺孔(11)内侧设有第一固定螺栓(12),所述第一预留螺孔(10)内侧设有第二固定螺栓(13),所述第二固定螺栓(13)外侧设有垫片(14),所述垫片(14)下端设有缓冲弹簧(15),所述安装板块(8)下端与第一模板(16)上端贴合,所述第一模板(16)下端与第二模板(17)上端贴合,所述第二模板(17)内侧开设有第三加工口(18),所述第一模板(16)内侧开设有第二加工口(19),所述第二加工口(19)内侧固定连接有固边环(20),所述固边环(20)内侧固定连接有料带本体(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擦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2)通过螺栓与擦油装置本体(1)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孟军舒春林李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屹纬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