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淑如专利>正文

一种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259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其止滑结合体结合于轮体的胎面部所设内圈结合部,且所述止滑结合体所设粘着部与轮体的胎面部所设内圈结合部粘着结合,且轮体是发泡材构成,而止滑结合体是橡胶构成,在轮体行驶时其止滑结合体提供一高防滑性,且轮体的胎面部所设凸部使其具有高缓冲性,以达安全性及使用便利性佳的功效。(*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轮胎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其应用 于载具。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轮胎结构如图9所示,轮胎结构的第一现有状态参考图,其由 外胎体30及内胎体31所构成,所述内胎体31设于所述外胎体30内,而所述 外胎体30是橡胶,所述内胎体31是发泡材。又如图10所示,轮胎结构的第二现有状态参考图,所述胎体40设有一槽 沟部41,而所述槽沟部41设有环状带410,而所述胎体40是发泡材,另所述 环状带410是橡胶。再如图ll所示,轮胎结构的第三现有状态参考图,其由外胎体30及内胎 体31所构成,所述内胎体31设于所述外胎体30内,且所述外胎体30及所述 内胎体31间设有一弹性层300,而外胎体30是橡胶,另所述内胎体31及所述 弹性层300是发泡材,上述结构具有下列问题存在1、 安全性差其胎体所设槽沟部供容设环状带,而胎体是发泡材,另环状 带是橡胶,在行驶时其摩擦集中于胎体的槽沟部所露出环状带,而在环状带磨 耗后则胎体直接与路面接触,其发泡材的胎体防滑性差,因而肇生危安事故, 故其安全性差。2、 使用便利性差其外胎体是橡胶制成,而外胎体内设置 发泡材的内胎体,其橡胶制成的外胎体重量极重,使所述轮胎体重量增加,故其使用便利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改善现有轮胎结构安全性及使用便利性差 的问题,提供一种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其由一轮体及一止滑结合体所构成,所述轮体设有一胎面部,所述胎面部设有一内圈结合部及至少两凸部,另所述止滑结合体设有一粘着部,而所述止滑结合体结合于所述轮体的胎面部所设内圏结合部,且所述止滑结合体所设粘着部与所述轮体的胎面部所设内圈结合部粘着结合,且所述轮体是发泡材构成,而所述止滑结合体是橡胶构成。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其包括一專仑体,所述轮体设有一胎面部,所述胎面部设有一内圏结合部及至少两凸部;一止滑结合体,所述止滑结合体内层设有一结合体;所述结合体一面设有一粘着部,另一面设有至少两连结部,所述连结部间形成至少两贯穿槽,所述止滑结合体结合于所述轮体的胎面部所设的内圏结合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通过结合固设所述轮体的胎面部所设内圈结合部的止滑结合体,使所述轮体在行驶时具有高防滑性,且所述轮体的胎面部所设凸部使其具有高緩沖性,以达安全性及使用便利性佳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組合状态示意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状态示意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状态示意图4是本技术的侧视状态示意图5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参考图6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参考图7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状态示意图8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状态示意图9是第一现有状态参考图IO是第二现有状态侧视剖面参考图ll是第三现有状态参考图。附图标记说明lO-轮体;ll-胎面部;110-内圈结合部;lll-凸部;112-外圈结合部;20-止滑结合体;201-止滑结合体;21-粘着部;22-结合体;23-连结部;24-贯穿槽;25-外层部;30-外胎体;31-内胎体;40-胎体;41-槽沟部;410-环状带;300-弹性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以如后 的较佳实施例以附图详细说明如后,但是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供说明之用,并 非为专利申请上的唯一限制。请配合参阅图l至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的 立体组合、分解及剖面状态示意图,本技术所述的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 包括一轮体10,所述轮体IO是发泡材质结构,而所述轮体IO设有一胎面部11, 所述胎面部11 i殳有一内圈结合部110及至少两凸部111;一止滑结合体20,所述止滑结合体20是橡胶材质结构,且所述止滑结合体 20内设有一粘着部21,先将所述止滑结合体20置入轮体发泡成型模具内,再 倾入发泡材质加热发泡成型为轮体10时,而所述粘着部21与所述轮体10的发 泡材紧密粘合,而使所述止滑结合体20不致与所述轮体IO脱离,并浮凸于所 述胎面部11所设内圈结合部110;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以完成本技术的 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请配合参阅图3、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的剖 面及侧视状态示意图,所述止滑结合体20结合于所述轮体10的胎面部11所设 的内圈结合部110,且所述止滑结合体20所设的粘着部21与轮体10的胎面部 11所设内圈结合部110軲着结合,且所述轮体10是发泡材构成,而所述止滑结 合体20是橡胶构成;结合固设于所述轮体IO的胎面部11所设内圏结合部110 的止滑结合体20,使所述轮体10在行驶时具有高防滑性,且所述轮体10的胎 面部11所设凸部111使所述轮体10具有高緩冲性,以达安全性及使用便利性 佳的功效。请配合参阅图5、图6所示,本技术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的第一、二 实施例参考图,可先行预设至少两止滑结合体201为橡胶材质,且所述止滑结 合体201内设有一粘着部,先将所述止滑结合体201置入轮体发泡成型模具内 再倾入发泡材质加热发泡成型为轮体10时,而所述粘着部与所述轮体10的发 泡材紧密粘合,所述轮体IO胎面部11两侧分设有一外圏结合部112,所述外圈结合部112与至少两止滑结合体201结合,另也有在所述胎面部ll设有至少两个外圈结合部112及一内圈结合部110;而所述外圈结合部112及所述内圏结合部IIO,分别结合设有止滑结合体20、 201,且所述止滑结合体201间隔设置于所述轮体IO的胎面部11所设外圏结合部112,以增加本技术的另一实用性。再者,请配合参阅图7、图8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及剖面状态示意图,所述止滑结合体20设有外层部25,内层设有结合体22;所述结合体22—面设有粘着部21,另一面与所述止滑结合体20间设有至少两连结部23 ,各个连接部23间形成至少两贯穿槽24,而所述止滑结合体20、所述结合体22与所述连结部23是一体;当所迷止滑结合体20置入模具内再倾入发泡材质加热发泡成型为轮体10时,发泡材质发泡时填满整个贯穿槽24;所述结合体22上的粘着部21与发泡材质紧密粘合,而使所述止滑结合体20内层的结合体22及所述连结部23被发泡材质紧密的包覆着,使所述外层部25露出在所述轮体10胎面之上,能让所述止滑结合体20与所述轮体10紧紧结合固定不易脱落,增加防滑性及提高緩冲性,以达安全性及使用便利性佳的功效。所述止滑结合体201可预设为有外层部,内层设有结合体;所述结合体一面设有粘着部,另一面与止滑结合体201间设有至少两连结部,各个连接部间形成至少两贯穿槽,而所述止滑结合体201与结合体、连结部是一体,所述述止滑结合体201附图上未显示;当所述止滑结合体201置入模具内再倾入发泡材质加热发泡成型为轮体10时,发泡材质发泡时填满整个贯穿槽,又,结合体上的粘着部与发泡材质紧密粘合,而使所述止滑结合体201内层的结合体及连结部被发泡材质紧密的包覆着,使外层部露出在所述轮体IO胎面之上,能让所述止滑结合体201与所述轮体10紧紧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轮体,所述轮体设有一胎面部,所述胎面部设有一内圈结合部及至少两凸部; 一止滑结合体,所述止滑结合体内设有一粘着部,所述粘着部粘着结合于所述轮体的胎面部所设的内圈结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轮体,所述轮体设有一胎面部,所述胎面部设有一内圈结合部及至少两凸部;一止滑结合体,所述止滑结合体内设有一粘着部,所述粘着部粘着结合于所述轮体的胎面部所设的内圈结合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是发泡材质结构。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结合体是橡胶材质结构。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的胎面部设有一内圏结合部,而所述内圏结合部结合设有至少两止滑结合体。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的胎面部设有一内圈结合部,而所述内圈结合部两侧设有外圈结合部。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结合体间隔设置于所述轮体的胎面部所设的外圈结合部。7. —种增强摩擦性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淑如
申请(专利权)人:黄淑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