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路堵塞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124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19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管路堵塞检测装置,包括相向设置的第一、第二检测管路,其均设有锥形管、套管和卡扣,通过锥形管套接在输注管路内实现密封固定,通过卡扣对检测管路上的套管进行禁锢实现防移位,还包括第一、二内管,第一、二内管的一端连接锥形管,并均被所在检测管路上的套管套设,其中第一内管远离锥形管的一端被所在套管完全套入,其中第二内管远离锥形管的一端未被所在套管完全套入;沿第一内管完全套入端限位有弹性薄片,通过第二内管插入第一检测管路的套管内部并与弹性薄片接触固定。本技术方案后续数据处理简单、算力要求低、整套系统结构简单,可以从根本上降低输注管路封堵检测装置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管路堵塞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药液输注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治疗疾病、补充能量、缓解疼痛的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电子输注泵将药液输注过程智能化,具有便携、稳定等优点。然而,由于病人自身的活动或医生操作的失误,在输注过程中容易出现输注管路堵塞,进而造成输注药液不足等问题。

2、在现有领域内的各种电子输注泵上也常配备有堵塞监测模块,大多为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管内压力的大小以判断输注管路是否发生堵塞,又或者通过检测液体流速等等技术。以上检测方法可应用于临床使用,但并非可以更直接的检测堵塞效果,同时,电子输注泵本身对于成本的要求也比较高,一方面需要减少物料的浪费,另一方面更着重于降低生产成本,也相应的可以减轻患者的救助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管路堵塞检测装置。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管路堵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输注管路上用于流通输注液体并具有透光性的第一检测管路和第二检测管路,所述第一检测管路和第二检测管路相向设置,且均设有锥形管、套管和卡扣,通过锥形管套接在输注管路内实现密封固定,通过卡扣对检测管路上的套管进行禁锢实现防移位,还分别设有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的一端分别连接所在检测管路上的锥形管,并均被所在检测管路上的套管套设,其中第一内管远离锥形管的一端被所在套管完全套入,其中第二内管远离锥形管的一端未被所在套管完全套入;沿所述第一内管完全套入端限位有弹性薄片,通过第二内管伸入第一检测管路的套管内部并与弹性薄片接触固定,两个套管连接处设有粘接层用以加强固定;其中,所述弹性薄片外周部设有与第一内管、第二内管对应设置的环形粘接部,沿粘接部向内通过连接处固定有多个弧形曲梁结构,多个弧形曲梁结构远离其连接处的一端汇聚固定在抵挡平面上;其中粘接部整体均被粘贴固定,仅留有连接处、弧形曲梁结构、抵挡平面位于内管内;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检测管路和第二检测管路外部的用于感应弹性薄片位移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与检测管路保持垂直方向设置。

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粘接部向内通过连接处固定有三个弧形曲梁结构。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薄片呈旋转对称设置。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沿输注液体流向为正方向,初始状态下,光电传感器发射光源处在弹性薄片的正方向上。

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薄片固定处与光电传感器发射光源处保持初始0.7mm-1.3mm范围的距离。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薄片固定处与光电传感器发射光源处保持初始0.9mm-1.1mm范围的距离。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薄片表面均匀,且与抵挡平面均圆形设计,弹性薄片厚度为0.08mm-0.12mm,直径为2.1mm-2.6mm。

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薄片厚度为0.1mm,直径为2.2mm-2.4mm。

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薄片所在处的第一内管、第二内管横截面内径相同,均为3mm-3.3mm。

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检测管路和第二检测管路上所设的第一内管、第二内管的内外径相同。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路堵塞检测装置,通过在输注管路上设置检测管路并固定弹性薄片的设计,使得弹性薄片抵挡部位的位移在堵塞和开放时有明显区别。通过在弹性薄片沿输注液体流动方向的合适距离内设置配合的光电传感器,当弹性薄片抵挡部件位移至光电传感器发光区域后可得到明显的电信号变化,根据该设计可以直接得出输注管路是否发生封堵,测量精准且响应快速。并且,本技术方案后续数据处理简单、算力要求低、整套系统结构简单,可以从根本上降低输注管路封堵检测装置的制造成本,从而降低整体产品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路堵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输注管路上用于流通输注液体并具有透光性的第一检测管路和第二检测管路,所述第一检测管路和第二检测管路相向设置,且均设有锥形管、套管和卡扣,通过锥形管套接在输注管路内实现密封固定,通过卡扣对检测管路上的套管进行禁锢实现防移位,还分别设有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的一端分别连接所在检测管路上的锥形管,并均被所在检测管路上的套管套设,其中第一内管远离锥形管的一端被所在套管完全套入,其中第二内管远离锥形管的一端未被所在套管完全套入;沿所述第一内管完全套入端限位有弹性薄片,通过第二内管伸入第一检测管路的套管内部并与弹性薄片接触固定,两个套管连接处设有粘接层用以加强固定;其中,所述弹性薄片外周部设有与第一内管、第二内管对应设置的环形粘接部,沿粘接部向内通过连接处固定有多个弧形曲梁结构,多个弧形曲梁结构远离其连接处的一端汇聚固定在抵挡平面上;其中粘接部整体均被粘贴固定,仅留有连接处、弧形曲梁结构、抵挡平面位于内管内;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检测管路和第二检测管路外部的用于感应弹性薄片位移的光电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堵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部向内通过连接处固定有三个弧形曲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堵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薄片呈旋转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堵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沿输注液体流向为正方向,初始状态下,光电传感器发射光源处在弹性薄片的正方向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堵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薄片固定处与光电传感器发射光源处保持初始0.7mm-1.3mm范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路堵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薄片固定处与光电传感器发射光源处保持初始0.9mm-1.1mm范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堵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薄片表面均匀,且与抵挡平面均圆形设计,弹性薄片厚度为0.08mm-0.12mm,直径为2.1mm-2.6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路堵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薄片厚度为0.1mm,直径为2.2mm-2.4mm。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管路堵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薄片所在处的第一内管、第二内管横截面内径相同,均为3mm-3.3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堵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检测管路和第二检测管路上所设的第一内管、第二内管的内外径相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堵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输注管路上用于流通输注液体并具有透光性的第一检测管路和第二检测管路,所述第一检测管路和第二检测管路相向设置,且均设有锥形管、套管和卡扣,通过锥形管套接在输注管路内实现密封固定,通过卡扣对检测管路上的套管进行禁锢实现防移位,还分别设有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的一端分别连接所在检测管路上的锥形管,并均被所在检测管路上的套管套设,其中第一内管远离锥形管的一端被所在套管完全套入,其中第二内管远离锥形管的一端未被所在套管完全套入;沿所述第一内管完全套入端限位有弹性薄片,通过第二内管伸入第一检测管路的套管内部并与弹性薄片接触固定,两个套管连接处设有粘接层用以加强固定;其中,所述弹性薄片外周部设有与第一内管、第二内管对应设置的环形粘接部,沿粘接部向内通过连接处固定有多个弧形曲梁结构,多个弧形曲梁结构远离其连接处的一端汇聚固定在抵挡平面上;其中粘接部整体均被粘贴固定,仅留有连接处、弧形曲梁结构、抵挡平面位于内管内;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检测管路和第二检测管路外部的用于感应弹性薄片位移的光电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堵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部向内通过连接处固定有三个弧形曲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业旺曹馨芳李沁蓝肖小兵鲍胜文王利阳丁博李龙飞王孟杰焦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