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0089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包括减震基座,以及设置于减震基座上的减震管,还包括滑动安装在减震管上的第一活塞杆,以及设置于减震管和第一活塞杆外周用于缓冲减震的阻尼弹簧;所述减震管的内部设置有阻尼组件、电磁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电磁组件设置在减震管的内壁上并位于阻尼组件的上方。该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通过控制器的程序控制,实现对第一电磁铁环、第二电磁铁环和第三电磁铁环的有效控制,从而可对电磁组件与磁铁块之间的磁场力进行有效调节,且通过该设置使其在应对不同路况时都能根据路况进行调整,降低其局限性,在确保车辆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还可适应不同路况和驾驶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减震器,尤其涉及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


技术介绍

1、由于现代人对车子乘坐舒适性及操纵安定性的要求愈来愈高,所以非独立悬挂系统已渐渐被淘汰,而独立悬挂系统因其车轮触地性良好、乘坐舒适性及操纵安定性大幅提升悬架类型、左右两轮可自由运动,轮胎与地面的自由度大,车辆操控性较好等优点,目前被汽车厂家普遍采用。

2、汽车底盘的减震系统是由弹簧和减震器共同组成的,减震器并不是用来支持车身的重量,而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和吸收路面冲击的能量,减震器是汽车底盘悬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减小车体震动,使汽车平稳的行驶。

3、目前,传统的减震器通常采用单一的减震方式,如弹簧减震、液压减震或气体减震等,这种单一的减震方式往往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振动环境,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减震效果并不理想,且在高频振动或冲击载荷下,单一的减震方式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阻尼效果,从而导致设备或结构的损坏,同时传统的减震器往往不具备阻尼调节功能,从而无法根据路况需要进行调节,进而使得传统减震器在适应不同路况时表现出较大的局限性;故存在不足,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以期达到更具有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2、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包括减震基座,以及设置于减震基座上的减震管,还包括滑动安装在减震管上的第一活塞杆,以及设置于减震管和第一活塞杆外周用于缓冲减震的阻尼弹簧;

3、所述减震管的内部设置有阻尼组件、电磁组件和减震组件,所述电磁组件设置在减震管的内壁上并位于阻尼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上端延伸至减震管的内部并与阻尼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减震组件设置于阻尼组件上,通过所述第一活塞杆推动阻尼组件在减震组件上滑动减震,所述阻尼组件包括磁铁块,所述磁铁块与电磁组件相对的一面呈相同磁性,通过控制所述电磁组件用于调节电磁组件与磁铁块之间相斥的磁场力;

4、所述减震管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第一腔室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消耗机构,所述第一腔室中设置有阻尼囊,所述第二腔室中设置有抑止机构,通过所述消耗机构与阻尼组件相接触进行缓冲减震,并推动消耗机构对阻尼囊进行挤压,驱使抑止机构对第一活塞杆进行接触卸力。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通过电磁组件的程序控制,当路况较恶劣时,通过阻尼调低使得本设备在受到冲击时能够更多地压缩和释放能量,从而更有效地吸收和缓解路面不平带来的冲击,这有助于提高在恶劣路况下的乘坐舒适性,当路况较好时,通过阻尼调高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支撑性,减少车身的侧倾和摇晃,使驾驶感受更直接,车辆行驶更灵活,这有助于在平坦路面和运动驾驶时提供更好的支撑性和操控稳定性,且通过该设置使其在应对不同路况时都能根据路况进行调整,降低其局限性,在确保车辆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还可适应不同路况和驾驶需求。

6、进一步的,所述电磁组件包括固定装配在减震管内壁上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铁环、第二电磁铁环和第三电磁铁环,所述第二电磁铁环位于第一电磁铁环的内侧,所述第三电磁铁环位于第二电磁铁环的内侧。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通过控制器的控制对第一电磁铁环、第二电磁铁环和第三电磁铁环进行电控制,使其通电产生与磁铁块相斥的磁场力,进而对磁铁块以及第一活塞杆产生阻尼的效果,并通过对电磁组件的调节实现对在应对不同路况时都能根据路况进行调整,降低其局限性。

8、进一步的,所述阻尼组件包括阻尼壳,且阻尼壳的底部与第一活塞杆的上端相固定连接,所述阻尼壳的上侧固定安装有阻尼套杆,所述阻尼套杆的上侧与磁铁块相固定装配,所述阻尼套杆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阻尼槽,且阻尼槽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阻尼孔,且阻尼孔设置呈半圆状;

9、其中,所述阻尼壳的内部设置有阻尼液。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通过第一活塞杆推动阻尼组件在减震管的内部进行移动,实现该设备的缓冲减震目的。

11、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上端与减震管的内壁顶部相连接,所述阻尼壳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板,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底端延伸至阻尼壳的内部并与活塞板相固定连接;

12、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密封套,且密封套固定装配在阻尼壳上,所述阻尼壳通过密封套与第二活塞杆相贴合接触;

13、其中,所述活塞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孔,且通孔呈中间宽上下窄的形状。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通过活塞板对阻尼壳内部的阻尼液进行挤压,并使阻尼液从阻尼板上的通孔进行流动,通过阻尼液的黏滞阻力使运动机械的动能衰减,达到对第一活塞杆的冲击力度进行衰减目的,且通过将活塞板上的通孔设置呈中间宽上下窄的形状可降低阻尼液流通通孔时的流动速度,进而达到加强阻尼液对活塞板的阻尼力度,有效提高本设备的减震效果。

15、进一步的,所述消耗机构包括滑动安装在减震管内壁上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朝向阻尼套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阻尼卡块,且阻尼卡块上下两边呈斜边,所述活动杆朝第一腔室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按压件,所述按压件远离活动杆的一端与阻尼囊相贴合接触,所述活动杆的外周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且第一复位弹簧位于减震管内壁与阻尼卡块之间;

16、其中,所述阻尼卡块与阻尼套杆的阻尼槽相配合使用。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通过阻尼卡块与阻尼套杆外周的阻尼槽相互结合,基于阻尼卡块与阻尼槽相接触时的阻力作用可传递在阻尼套杆上,对阻尼套杆产生一定的阻力,实现对设备的缓冲减震。

18、进一步的,所述阻尼卡块远离活动杆的一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中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装配在阻尼卡块凹槽中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与凹槽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

19、其中,所述缓冲件远离缓冲弹簧的一端设置呈圆形,所述缓冲件与阻尼孔相配合使用。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通过缓冲件与阻尼孔相接触时阻力作用加强对阻尼套杆的阻尼效果,进一步加强本设备的减震缓冲目的。

21、进一步的,所述抑止机构包括固定装配在第二腔室中的固定壳,所述固定壳上设置有对第一活塞杆进行接触卸力的抑止组件,所述固定壳的内部设置有抑止囊;

22、其中,所述阻尼囊与抑止囊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通过所述消耗机构对阻尼囊挤压,使阻尼囊内部的阻尼气体沿连接管输送至抑止囊中,并驱使抑止组件对第一活塞杆进行接触卸力。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通过按压件对阻尼囊的挤压,驱使阻尼囊中的阻尼气体沿连接管传输至抑止囊中,并利用膨胀的抑止囊推动抑止组件进行移动,并利用抑止板与第一活塞杆发生接触,从而可加强对第一活塞杆的阻尼作用,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包括减震基座(10),以及设置于减震基座(10)上的减震管(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安装在减震管(11)上的第一活塞杆(12),以及设置于减震管(11)和第一活塞杆(12)外周用于缓冲减震的阻尼弹簧(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组件(30)包括固定装配在减震管(11)内壁上的控制器(31),所述控制器(3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铁环(32)、第二电磁铁环(33)和第三电磁铁环(34),所述第二电磁铁环(33)位于第一电磁铁环(32)的内侧,所述第三电磁铁环(34)位于第二电磁铁环(33)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20)包括阻尼壳(21),且阻尼壳(21)的底部与第一活塞杆(12)的上端相固定连接,所述阻尼壳(21)的上侧固定安装有阻尼套杆(22),所述阻尼套杆(22)的上侧与磁铁块(23)相固定装配,所述阻尼套杆(22)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阻尼槽(221),且阻尼槽(221)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阻尼孔(222),且阻尼孔(222)设置呈半圆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40)包括第二活塞杆(41),所述第二活塞杆(41)的上端与减震管(11)的内壁顶部相连接,所述阻尼壳(21)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板(42),所述第二活塞杆(41)的底端延伸至阻尼壳(21)的内部并与活塞板(42)相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耗机构(50)包括滑动安装在减震管(11)内壁上的活动杆(51),所述活动杆(51)朝向阻尼套杆(2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阻尼卡块(52),且阻尼卡块(52)上下两边呈斜边,所述活动杆(51)朝第一腔室(1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按压件(53),所述按压件(53)远离活动杆(51)的一端与阻尼囊(60)相贴合接触,所述活动杆(51)的外周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54),且第一复位弹簧(54)位于减震管(11)内壁与阻尼卡块(5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卡块(52)远离活动杆(5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中设置有缓冲组件(55),所述缓冲组件(55)包括装配在阻尼卡块(52)凹槽中的缓冲件(551),所述缓冲件(551)与凹槽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55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抑止机构(70)包括固定装配在第二腔室(112)中的固定壳(71),所述固定壳(71)上设置有对第一活塞杆(12)进行接触卸力的抑止组件(72),所述固定壳(71)的内部设置有抑止囊(7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抑止组件(72)包括滑动装配在固定壳(71)上的抑止杆(721),所述抑止杆(721)一端固定安装有抑止板(722),所述抑止杆(721)远离抑止板(7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723),所述活动板(723)远离抑止杆(721)的一侧与抑止囊(73)相贴合接触,所述抑止杆(721)的外周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724),且第二复位弹簧(724)位于固定壳(71)与活动板(723)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管(11)的底部设置有清理组件(80),所述清理组件(80)包括固定装配在减震管(11)底部的清理座(81),所述清理座(81)的内部开设有弧形凹槽,且弧形凹槽中设置有活动环(82),所述活动环(82)的内侧固定装配有对第一活塞杆(12)外表杂质刮除的清理刮板(83),所述活动环(82)的上侧与清理座(81)的弧形凹槽壁之间设置有清理气垫(84),所述清理座(8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喷气嘴(85),所述喷气嘴(85)与清理气垫(84)之间固定连接有通气管(851),所述清理座(81)上固定装配有对清理气垫(84)进行自动充气的单向充气阀(8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杆(12)的下端固定装配有固定板(13),所述减震管(11)的外周固定装配有固定环(14),且阻尼弹簧(15)位于固定板(13)和固定环(14)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包括减震基座(10),以及设置于减震基座(10)上的减震管(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安装在减震管(11)上的第一活塞杆(12),以及设置于减震管(11)和第一活塞杆(12)外周用于缓冲减震的阻尼弹簧(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组件(30)包括固定装配在减震管(11)内壁上的控制器(31),所述控制器(3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铁环(32)、第二电磁铁环(33)和第三电磁铁环(34),所述第二电磁铁环(33)位于第一电磁铁环(32)的内侧,所述第三电磁铁环(34)位于第二电磁铁环(33)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20)包括阻尼壳(21),且阻尼壳(21)的底部与第一活塞杆(12)的上端相固定连接,所述阻尼壳(21)的上侧固定安装有阻尼套杆(22),所述阻尼套杆(22)的上侧与磁铁块(23)相固定装配,所述阻尼套杆(22)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阻尼槽(221),且阻尼槽(221)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阻尼孔(222),且阻尼孔(222)设置呈半圆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40)包括第二活塞杆(41),所述第二活塞杆(41)的上端与减震管(11)的内壁顶部相连接,所述阻尼壳(21)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板(42),所述第二活塞杆(41)的底端延伸至阻尼壳(21)的内部并与活塞板(42)相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底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耗机构(50)包括滑动安装在减震管(11)内壁上的活动杆(51),所述活动杆(51)朝向阻尼套杆(2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阻尼卡块(52),且阻尼卡块(52)上下两边呈斜边,所述活动杆(51)朝第一腔室(1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按压件(53),所述按压件(53)远离活动杆(51)的一端与阻尼囊(60)相贴合接触,所述活动杆(51)的外周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54),且第一复位弹簧(54)位于减震管(11)内壁与阻尼卡块(52)之间;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茜许伟波俞勋林洪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奉化博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