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色纺纱拉伸,特别涉及一种色纺纱的拉伸装置。
技术介绍
1、所谓色纺纱,就是先将纤维染成有色纤维,然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经过充分混合后,纺制成具有独特混色效果的纱线。色纺纱能实现白坯染色所不能达到的朦胧的立体效果和质感。色纺纱使用起来无污染,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色差。因此,颜色柔和时尚、能够应对小批量多品种灵活生产的色纺纱,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中高档服饰产品中。色纺由于采用“先染色、后纺纱”的新工艺,缩短了后道加工企业的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相对于采用“先纺纱后染色”的传统工艺,色纺纱产品性能优于其它纺织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2、色纺纱的染色都是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染色后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色纺纱容易产生收缩,若不经过拉伸,则会导致长度和韧性降低,影响缝制效果;现有的拉伸装置在对色纺纱进行拉伸时,通过前后罗拉的速度控制,达到牵引拉伸的目的,当纱线拉伸过程中所受到牵伸力较大时,会导致纱线断开。
3、在对色纺纱拉伸的过程中,纱线上因摩擦作用会携带有静电,会吸引粉尘,断头、飞花、纱线缠绕等降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事故经常出现,致使纺织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色纺纱的拉伸装置,压辊处的上皮圈与横板处的下皮圈之间形成拉伸位,拉伸位摩擦力的大小由电动缸的伸缩行程控制,套筒、伸缩杆和弹簧形成自动避让机构,在摩擦力过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色纺纱的拉伸装置,包括正压箱和拉伸机构,所述拉伸机构置于正压箱内部,所述拉伸机构包括牵伸架,所述牵伸架一侧的上方设置有调节架,所述牵伸架一侧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架,所述牵伸架的另一侧设置有引线筒,所述牵伸架包括第一前罗拉和第二前罗拉,且第一前罗拉与第二前罗拉之间形成驱动位,所述调节架包括第一中罗拉、第一后罗拉和多组调节组件,所述第一中罗拉与第一后罗拉之间通过上皮圈连接,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二中罗拉、第二后罗拉和横板,所述第二中罗拉与第二后罗拉之间通过下皮圈连接,所述上皮圈与下皮圈之间形成拉伸位,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的一端连接压力传感器,摩擦力的具体数值由压力传感器反馈压力信号进行转换,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套筒和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连接辊架,所述辊架上设置有压辊,电动缸工作时能够驱动其末端的压辊轴向移动。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伸缩杆的一端滑动嵌入套筒内,并与套筒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所述辊架与压辊之间转动连接,套筒、伸缩杆和弹簧形成自动避让机构。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中罗拉和第一后罗拉与调节架的架体之间均转动连接,所述上皮圈包覆于第一中罗拉和第一后罗拉的外部,上皮圈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运动时,驱动第一中罗拉和第一后罗拉相对于调节架的架体转动。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中罗拉和第二后罗拉与固定架的架体之间均转动连接,所述下皮圈包覆于第二中罗拉和第二后罗拉的外部,下皮圈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运动时,驱动第二中罗拉和第二后罗拉相对于调节架的架体转动。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节组件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调节组件均位于第一中罗拉与第一后罗拉之间,所述横板位于第二中罗拉与第二后罗拉之间,四组调节组件的压辊紧贴在上皮圈的内侧面,横板紧贴在下皮圈的内侧面,压辊处的上皮圈与横板处的下皮圈之间形成拉伸位。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牵伸架架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的一端连接电机,所述传动箱的内部设置有齿轮组件,电机工作时,经传动箱内部的齿轮传动,驱动第一前罗拉和第二前罗拉同步反向旋转,将旋转力转化成直线驱动力,依靠该直线驱动力驱动纱线。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引线筒上开设有多组引线孔,多组所述引线孔沿着引线筒的轴线方向间隔均匀设置,每组引线孔内部均镶嵌有氧化陶瓷圈。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正压箱包括箱体和底箱,所述底箱位于箱体的底部,且拉伸机构置于箱体内,所述箱体的一侧面开设有纱线进口,所述箱体的另一侧面开设有纱线出口,所述箱体内部靠近纱线出口的位置设置有静电消除器,在纱线出线之前,通过静电消除器消除纱线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箱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新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的一端连接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一端连接布风管,所述布风管上设置有多组出风管,多组所述出风管的一端均延伸至箱体内。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风组件的一端设置有进风窗,所述新风组件内置有滤芯和送风机,所述新风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送风罩,所述送风罩的一端与送风管之间固定连接,送风机工作时引入新风,新风经进风窗进入,被滤芯过滤除尘后经送风罩排出,洁净的气体进入送风管,通过送风管进入布风管,最终经布风管的多组出风管均匀排出。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专利技术压辊处的上皮圈与横板处的下皮圈之间形成拉伸位,拉伸位摩擦力的大小由电动缸的伸缩行程控制,牵伸架提供对纱线进行拉伸时的牵引动力,色纺纱在直线运动过程中,克服该拉伸位的摩擦力实现拉伸,由于摩擦力一定,对色纺纱的拉伸倍数稳定,当需要对拉伸倍数进行调节时,只需通过电动缸调节压辊的位置即可,摩擦力的具体数值由压力传感器反馈压力信号进行转换。
17、2、本专利技术的套筒、伸缩杆和弹簧形成自动避让机构,当摩擦力过大而无法拉动纱线时,部分外力会作用于弹簧,使弹簧被压缩,伸缩杆带动压辊自动抬升,允许纱线进行直线牵引拉伸,有效防止纱线断裂。
18、3、本专利技术的正压箱内部形成正压环境,拉伸机构的牵引拉伸动作在正压环境下进行和完成,防止外界空气中的粉尘进入正压箱内并粘附在色纺纱上,在纱线出线之前,通过静电消除器消除纱线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防止纱线表面粘附灰尘、防止出现断头、飞花、纱线缠绕等降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事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色纺纱的拉伸装置,包括正压箱(1)和拉伸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机构(2)置于正压箱(1)内部,所述拉伸机构(2)包括牵伸架(21),所述牵伸架(21)一侧的上方设置有调节架(22),所述牵伸架(21)一侧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架(23),所述牵伸架(21)的另一侧设置有引线筒(24),所述牵伸架(21)包括第一前罗拉(211)和第二前罗拉(212),且第一前罗拉(211)与第二前罗拉(212)之间形成驱动位,所述调节架(22)包括第一中罗拉(221)、第一后罗拉(222)和多组调节组件(224),所述第一中罗拉(221)与第一后罗拉(222)之间通过上皮圈(223)连接,所述固定架(23)包括第二中罗拉(231)、第二后罗拉(232)和横板(234),所述第二中罗拉(231)与第二后罗拉(232)之间通过下皮圈(233)连接,所述上皮圈(223)与下皮圈(233)之间形成拉伸位,所述调节组件(224)包括电动缸(2243),所述电动缸(2243)的一端连接压力传感器(2244),所述压力传感器(2244)连接套筒(2245)和伸缩杆(2246),所述伸缩杆(224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纺纱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2246)的一端滑动嵌入套筒(2245)内,并与套筒(2245)之间通过弹簧(2247)弹性连接,所述辊架(2241)与压辊(2242)之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纺纱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罗拉(221)和第一后罗拉(222)与调节架(22)的架体之间均转动连接,所述上皮圈(223)包覆于第一中罗拉(221)和第一后罗拉(222)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纺纱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罗拉(231)和第二后罗拉(232)与固定架(23)的架体之间均转动连接,所述下皮圈(233)包覆于第二中罗拉(231)和第二后罗拉(232)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纺纱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24)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调节组件(224)均位于第一中罗拉(221)与第一后罗拉(222)之间,所述横板(234)位于第二中罗拉(231)与第二后罗拉(23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纺纱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架(21)架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传动箱(213),所述传动箱(213)的一端连接电机(214),所述传动箱(213)的内部设置有齿轮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纺纱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筒(24)上开设有多组引线孔(241),多组所述引线孔(241)沿着引线筒(24)的轴线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纺纱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箱(1)包括箱体(11)和底箱(12),所述底箱(12)位于箱体(11)的底部,且拉伸机构(2)置于箱体(11)内,所述箱体(11)的一侧面开设有纱线进口(111),所述箱体(11)的另一侧面开设有纱线出口(112),所述箱体(11)内部靠近纱线出口(112)的位置设置有静电消除器(1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色纺纱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新风组件(13),所述新风组件(13)的一端连接送风管(14),所述送风管(14)的一端连接布风管(15),所述布风管(15)上设置有多组出风管(16),多组所述出风管(16)的一端均延伸至箱体(1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色纺纱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组件(13)的一端设置有进风窗(131),所述新风组件(13)内置有滤芯(132)和送风机(133),所述新风组件(13)的另一端设置有送风罩(134),所述送风罩(134)的一端与送风管(14)之间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色纺纱的拉伸装置,包括正压箱(1)和拉伸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机构(2)置于正压箱(1)内部,所述拉伸机构(2)包括牵伸架(21),所述牵伸架(21)一侧的上方设置有调节架(22),所述牵伸架(21)一侧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架(23),所述牵伸架(21)的另一侧设置有引线筒(24),所述牵伸架(21)包括第一前罗拉(211)和第二前罗拉(212),且第一前罗拉(211)与第二前罗拉(212)之间形成驱动位,所述调节架(22)包括第一中罗拉(221)、第一后罗拉(222)和多组调节组件(224),所述第一中罗拉(221)与第一后罗拉(222)之间通过上皮圈(223)连接,所述固定架(23)包括第二中罗拉(231)、第二后罗拉(232)和横板(234),所述第二中罗拉(231)与第二后罗拉(232)之间通过下皮圈(233)连接,所述上皮圈(223)与下皮圈(233)之间形成拉伸位,所述调节组件(224)包括电动缸(2243),所述电动缸(2243)的一端连接压力传感器(2244),所述压力传感器(2244)连接套筒(2245)和伸缩杆(2246),所述伸缩杆(2246)的一端连接辊架(2241),所述辊架(2241)上设置有压辊(22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纺纱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2246)的一端滑动嵌入套筒(2245)内,并与套筒(2245)之间通过弹簧(2247)弹性连接,所述辊架(2241)与压辊(2242)之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纺纱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罗拉(221)和第一后罗拉(222)与调节架(22)的架体之间均转动连接,所述上皮圈(223)包覆于第一中罗拉(221)和第一后罗拉(222)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纺纱的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罗拉(231)和第二后罗拉(232)与固定架(23)的架体之间均转动连接,所述下皮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利荣,张霞,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峻珑纱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