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鞋底防护缓震结构和鞋底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鞋底防护缓震结构和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8336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鞋底防护缓震结构和鞋底,鞋底防护缓震结构中的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中并通过隔墙区隔,且第二支撑部凸出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沿上下方向布置有若干支撑层,对于每一支撑层均定义有相互垂直的排布方向和通道方向,每一支撑层均设有若干沿排布方向依次排布的支撑通道,位于同一支撑层的各支撑通道均沿通道方向延伸;相邻的支撑层相互连通,且各自对应的排布方向、通道方向相互垂直;外壁覆盖支撑组件的外周,以封闭支撑组件形成密闭的空气腔室。该鞋底防护缓震结构能过提高鞋底的防护和缓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鞋底,具体涉及一种鞋底防护缓震结构和鞋底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健康,在日常生活里更多的参与到运动健身当中。其中,在跑步等运动过程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在运动者鞋子底部触地瞬间,鞋底会受到人体本身重力对鞋底施加的下压力,以及受到底面对其施加的反冲击力(一般相当于人体体重的3至5倍),这股冲击力容易给运动者膝关节和/或踝关节等人体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鞋子是保护腿脚等部位不受伤的足上用品,而鞋子的缓震缓震功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现有市面上的很多具备缓震功能的鞋子,都是在鞋底的材质或结构上进行改进,例如在鞋底材质上,采用具有较好缓震效果的发泡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在鞋底结构上,设计空气垫、缓震柱等结构。但是对于鞋底材质改进而言,鞋底不同位置所需要的缓震性能存在区别,采用同一材质制成的鞋底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对于鞋底结构改进而言,存在整体结构偏硬、舒适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鞋底防护缓震结构和鞋底,其能够提高鞋底的防护和缓震性能。

2、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技术方案一:一种鞋底防护缓震结构,其包括:支撑组件,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中并通过隔墙区隔,且第二支撑部凸出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均沿上下方向布置有若干支撑层,对于每一所述支撑层均定义有相互垂直的排布方向和通道方向,每一所述支撑层均设有若干沿所述排布方向依次排布的支撑通道,位于同一所述支撑层的各所述支撑通道均沿所述通道方向延伸;相邻的所述支撑层相互连通,且各自对应的排布方向相互垂直,通道方向也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支撑部中支撑层的支撑通道的尺寸大于第二支撑部中支撑层的支撑通道的尺寸;外壁,其覆盖所述支撑组件的外周,以封闭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并分别形成密闭的第一空气腔室和第二空气腔室。

4、基于技术方案一的技术方案二: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中间位置由所述支撑层形成凸出的支撑平台,并在所述支撑平台的周侧形成低于所述支撑平台的缓震台面;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支撑平台凸出形成气垫凸起。

5、基于技术方案二的技术方案三:所述支撑平台与所述缓震台面通过调整对应的支撑层的高度使二者之间平滑过渡。

6、基于技术方案三的技术方案四:所述支撑组件的每一支撑层中,所述支撑通道由沿该支撑层对应的所述排布方向排布的两相对的侧壁配合形成;所述侧壁沿其所位于的支撑层对应的所述通道方向周期式排布有首尾相接的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所述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的弯曲方向相反;同一所述支撑层中相邻的两所述侧壁之间,各自的第一弯曲段的位置相错开,各自的第二弯曲段的位置也相错开。

7、基于技术方案四的技术方案五:在同一所述支撑层中,相邻的所述侧壁具有越靠近相邻的所述支撑层的相接处越相互倾近的趋势;且在相邻的所述支撑层的相接处,同一所述支撑层中,所述侧壁的第一弯曲段的起始处与相邻的另一侧壁的与之相错开的第一弯曲段的终点处相接,所述侧壁的第二弯曲段的起始处与相邻的另一侧壁的与之相错开的第二弯曲段的终点处相接,以使相邻的所述支撑层中的支撑通道相通。

8、基于技术方案五的技术方案六:所述侧壁中第一弯曲段、第二弯曲段的起始处、终点处均沿对应的所述支撑通道的延伸方向倾斜,且同一所述侧壁中第一弯曲段、第二弯曲段对应的倾斜方向相同,相邻的所述侧壁中对应的倾斜方向相反。

9、基于技术方案六的技术方案七:所述支撑组件中,第一支撑部内的支撑层的侧壁的第一弯曲段、第二弯曲段的起始处、终点处沿着通道方向的距离,大于第二支撑部内的支撑层的侧壁的第一弯曲段、第二弯曲段的起始处、终点处沿着通道方向的距离。

10、基于技术方案七的技术方案八:所述侧壁上越靠近相邻的所述支撑层的相接处的部位,其弯曲程度越大。

11、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技术方案九:一种鞋底,其采用了如技术方案一至八任一项所述的鞋底防护缓震结构。

12、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技术方案一提供的鞋底防护缓震结构中,设置有支撑组件和外壁,外壁可以将支撑组件封闭,从而使支撑组件内部形成密闭的空气腔室;支撑组件中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二者均包括若干支撑层,支撑层设置有支撑通道,支撑通道可以容纳空气,同时相邻的支撑层的支撑通道的通道方向相互垂直,相邻的支撑层之间相互连通,通过外壁的封闭形成密闭的第一空气腔室;当支撑组件受到向下的压力时,支撑组件作为一个整体被挤压,从而使支撑通道内的空气被压缩,当压力撤除后,空气会恢复原本的体积,在该过程中,空气的受压和恢复可起到一定的缓震作用,同时,相邻的支撑层之间会相互支撑,并且由于相邻的支撑层的支撑通道呈相互交错的形态,当支撑组件受到挤压时,会将受到的力迅速且均匀地分散至整个支撑组件之中,从而通过整个支撑组件来提供更好的缓震效果,并且还能够具有更好的回弹性能;同时,将第二支撑部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之中并通过隔墙区隔,并且第一支撑部中的支撑层的支撑通道的尺寸大于第二支撑部中支撑层的支撑通道的尺寸,支撑通道的尺寸差别使得第一支撑部相比第二支撑部的硬度更低,而第二支撑部凸出于第一支撑部的顶部设置,因此在用户踩踏该鞋底防护缓震结构的过程中,用户足底首先对第二支撑部施力,第二支撑部下陷使得第一支撑部出现变形,从而分散足部对支撑组件的压力,同时由于用户足底首先接触的是较硬的第二支撑部,因此能够通过第二支撑部进行支撑,提高支撑组件整体的支撑效果和稳定性;之后用户足底接触到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变形,以提供较好的缓震和回弹。

14、技术方案二中,通过支撑组件形成支撑平台和缓震台面,支撑平台凸出于缓震台面,且支撑平台是直接与足部接触的部分;通过凸出的支撑平台,在受到足部挤压时,其形状会发生变化,从而将受力往底部和侧边转移,缓震台面在这里起到接受支撑平台传递的力的作用,使得支撑平台不会发生太过剧烈的形变,从而使支撑平台保持足够的结构稳定性以进行支撑;因此,通过支撑平台和缓震台面的配合,该鞋底防护缓震结构能够在提供较为柔和的脚感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支撑效果;并且,令第二支撑部在支撑平台上凸出形成气垫凸起,气垫凸起能够使第二支撑部与支撑平台的形状形成配合,更好地将压力分散至整个第一支撑部。

15、技术方案三中,支撑平台与缓震台面通过调整对应的支撑层的高度使二者之间平滑过渡,在支撑平台受力时,支撑平台的变形程度更为缓和,能够将力更好地传递至缓震台面。

16、技术方案四中,通过侧壁配合形成支撑通道,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相比于直线型的侧壁,弯曲状的侧壁在排布方向上具有更大的等效支撑面积,在受到下压的力时,侧壁本身就能够在形成一定的支撑,进而能够反馈到整个支撑组件,提高该鞋底防护缓震结构的缓震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底防护缓震结构,其特征是,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防护缓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组件(10)的顶部中间位置由所述支撑层(14)形成凸出的支撑平台(21),并在所述支撑平台(21)的周侧形成低于所述支撑平台(21)的缓震台面(22);所述第二支撑部(12)在所述支撑平台(21)凸出形成气垫凸起(2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鞋底防护缓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平台(21)与所述缓震台面(22)通过调整对应的支撑层(14)的高度使二者之间平滑过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鞋底防护缓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组件(10)的每一支撑层(14)中,所述支撑通道(15)由沿该支撑层(14)对应的所述排布方向排布的两相对的侧壁(16)配合形成;所述侧壁(16)沿其所位于的支撑层(14)对应的所述通道方向周期式排布有首尾相接的第一弯曲段(17)和第二弯曲段(18),所述第一弯曲段(17)和第二弯曲段(18)的弯曲方向相反;同一所述支撑层(14)中相邻的两所述侧壁(16)之间,各自的第一弯曲段(17)的位置相错开,各自的第二弯曲段(18)的位置也相错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鞋底防护缓震结构,其特征是,在同一所述支撑层(14)中,相邻的所述侧壁(16)具有越靠近相邻的所述支撑层(14)的相接处(19)越相互倾近的趋势;且在相邻的所述支撑层(14)的相接处(19),同一所述支撑层(14)中,所述侧壁(16)的第一弯曲段(17)的起始处与相邻的另一侧壁(16)的与之相错开的第一弯曲段(17)的终点处相接,所述侧壁(16)的第二弯曲段(18)的起始处与相邻的另一侧壁(16)的与之相错开的第二弯曲段(18)的终点处相接,以使相邻的所述支撑层(14)中的支撑通道(15)相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鞋底防护缓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侧壁(16)中第一弯曲段(17)、第二弯曲段(18)的起始处、终点处均沿对应的所述支撑通道(15)的延伸方向倾斜,且同一所述侧壁(16)中第一弯曲段(17)、第二弯曲段(18)对应的倾斜方向相同,相邻的所述侧壁(16)中对应的倾斜方向相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鞋底防护缓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组件(10)中,第一支撑部(11)内的支撑层(14)的侧壁(16)的第一弯曲段(17)、第二弯曲段(18)的起始处、终点处沿着通道方向的距离,大于第二支撑部(12)内的支撑层(14)的侧壁(16)的第一弯曲段(17)、第二弯曲段(18)的起始处、终点处沿着通道方向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鞋底防护缓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侧壁(16)上越靠近相邻的所述支撑层(14)的相接处(19)的部位,其弯曲程度越大。

9.一种鞋底,其特征是,采用了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鞋底防护缓震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底防护缓震结构,其特征是,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防护缓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组件(10)的顶部中间位置由所述支撑层(14)形成凸出的支撑平台(21),并在所述支撑平台(21)的周侧形成低于所述支撑平台(21)的缓震台面(22);所述第二支撑部(12)在所述支撑平台(21)凸出形成气垫凸起(2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鞋底防护缓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平台(21)与所述缓震台面(22)通过调整对应的支撑层(14)的高度使二者之间平滑过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鞋底防护缓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组件(10)的每一支撑层(14)中,所述支撑通道(15)由沿该支撑层(14)对应的所述排布方向排布的两相对的侧壁(16)配合形成;所述侧壁(16)沿其所位于的支撑层(14)对应的所述通道方向周期式排布有首尾相接的第一弯曲段(17)和第二弯曲段(18),所述第一弯曲段(17)和第二弯曲段(18)的弯曲方向相反;同一所述支撑层(14)中相邻的两所述侧壁(16)之间,各自的第一弯曲段(17)的位置相错开,各自的第二弯曲段(18)的位置也相错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鞋底防护缓震结构,其特征是,在同一所述支撑层(14)中,相邻的所述侧壁(16)具有越靠近相邻的所述支撑层(14)的相接处(19)越相互倾近的趋势;且在相邻的所述支撑层(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培灼朱双虹苏加明刘超杨鹏李云刘娇
申请(专利权)人: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