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流道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57412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9 00:39
本技术涉及冷流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冷流道控制装置,包括驱动组件和控量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及在电机转轴上设置的蜗杆,电机可带动蜗杆正反转,控量组件包括与蜗杆啮合的蜗轮、设置在蜗轮底部的阻抵部以及位于阻抵部下方的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有开口。本技术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及控量组件,电机带动蜗杆及蜗轮,阻抵部转动,开口与阻抵部之间的间隙可实现控制大小,即达到了控制流量大小的技术效果,且控制范围值大,同时具备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冷流道,具体为一种冷流道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1、在传统模具中进料道中的流量基本上都处于一个固定值,而需要调整进料道的流量时,即需人为添加阀针,并固定。该方式只能为一次性调节,且不能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调节,针对不同产品材料进行不同大小的流量调节,即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人力,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2、参考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202223589329.5,一种高精度的送料机构,推进模组前端连接有斜顶块,控量组件包括气缸和连接座,连接座留置有一条可供斜顶块穿过的通道,气缸顶部设置有与通道相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活动连接有活塞座,所述活塞座与斜顶块相互抵触,所述活塞座上设置有阀针,阀针自上而下贯穿气缸底部。上述技术中的结构较为复杂,通过阀针控制流量大小,但上述技术中阀针可控制变量的范围较小,自身流道较小,若注入一些无需控制流量的液态原料时,流道较小反而降低了其生产效率,而阀针一但弯曲变形,即无法达到控制流量大小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流道控制装置,具备结构简单、流量控制范围大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流道控制装置,包括:

3、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以及设置在电机转轴上的蜗杆;

4、控量组件,包括固定座以及与蜗杆相适配的蜗轮,固定座上设置有开口,该开口的孔径范围作为冷流道的过料通道,蜗轮底部设置有覆盖开口的阻抵部;

5、蜗轮与蜗杆相互啮合,电机通过蜗杆带动蜗轮旋转,阻抵部转动逐渐远离开口或覆盖开口,通过阻抵部转动可实现控制孔径范围大小。

6、进一步的,还包括模具主体,其中,驱动组件及控量组件设置在模组主体内,模具主体至少设置有进料口和模型腔,进料口、过料通道及模型腔依次连通。

7、进一步的,控量组件还包括位于模具主体内部的转轴,转轴两端均设置有轴承,两个轴承固定安装在模具主体内,转轴安装在蜗轮的轴心处。

8、进一步的,转轴与蜗轮之间设置有插销。

9、进一步的,蜗轮上还设置有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可反馈蜗轮转动角度以及开口与阻抵部之间的孔径范围大小。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1、本技术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及控量组件,电机带动蜗杆及蜗轮,阻抵部转动,开口与阻抵部之间的间隙可实现控制大小,即达到了控制流量大小的技术效果,且控制范围值大,同时具备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流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流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具主体,其中,驱动组件及控量组件设置在模组主体内,模具主体至少设置有进料口和模型腔,进料口、过料通道及模型腔依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冷流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量组件还包括位于模具主体内部的转轴(6),转轴(6)两端均设置有轴承(7),两个轴承(7)固定安装在模具主体内,转轴(6)安装在蜗轮(3)的轴心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流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6)与蜗轮(3)之间设置有插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流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蜗轮(3)上还设置有角度传感器(8),角度传感器(8)可反馈蜗轮(3)转动角度以及开口(5)与阻抵部(9)之间的孔径范围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流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流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具主体,其中,驱动组件及控量组件设置在模组主体内,模具主体至少设置有进料口和模型腔,进料口、过料通道及模型腔依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冷流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量组件还包括位于模具主体内部的转轴(6),转轴(6)两端均设置有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益陈明郑友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英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