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充基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6844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扩充基座,包括机壳、滑块、扳动件、第一弹性组件、顶升盖、第一卡钩、连杆以及第二卡钩。机壳具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及第三限位结构,而滑块配置于机壳的第一限位结构内。扳动件枢接于机壳,其扳动部暴露于机壳之外,而其推移部接触滑块。第一弹性组件连接于机壳与滑块之间。第一卡钩设置于顶升盖上并从动于滑块。连杆配置于机壳的第三限位结构内,且其第一端连接并从动于滑块。第二卡钩从动于连杆的第二端。扳动扳动件的扳动部,推移部推移滑块朝第一方向移动,而滑块带动第一卡钩及连杆朝第二方向移动,且连杆也带动第二卡钩朝第二方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扩充基座,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够将可携式计算机顺利地自其上拆卸下来的扩充基座。
技术介绍
可携式计算机与传统的桌上型计算机最大的差别在于可携式计算机讲求轻薄短 小,让计算机的使用者能够易于携带,并且提供使用者在各种环境下进行计算机操作的便 利性。但就另一方面而言,可携式计算机也受限于其轻薄短小的设计要求,其功能与扩充性 也不能与具有较大运用空间的桌上型计算机相提并论。 有鉴于此,习知技术提出一种扩充基座,其具有一连接器。使用者可以将诸如鼠 标、打印机、外接式硬盘、网络适配卡(Network InterfaceCard, NIC)或扫描仪等计算机的 外围设备与此扩充基座长期连接。当使用者需要使用这些外围设备时,使用者仅需要将可 携式计算机与扩充基座接合,便可以将可携式计算机电性连接于这些外围设备。如此一来, 使用者不但可以享受可携式计算机的轻巧性,更可以藉由扩充基座使得使用者可以免除对 可携式计算机进行外围设备的插拔的困扰,并且同时享有如同桌上型计算机的功能性与扩 充性。 在习知的扩充基座中,可携式计算机与扩充基座是藉由设置于扩充基座上的多个 卡钩以卡扣于可携式计算机的卡槽而固接一起。当使用者欲将可携式计算机自扩充基座上 卸除下来时,使用者施予的力量藉由传动组件传递到卡钩,而使卡钩与可携式计算机的卡 槽解除干涉。接着,使用者所施予的力量会再藉由传动组件传递到另一个顶出组件,而使可 携式计算机顶出。 图1A为习知一种扩充基座的上视图,而图1B及1C分别为图1A的扩充基座不同 视角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A、1B及1C,当欲将可携式计算机(未绘示)从扩充基座1 上拆卸下来时,使用者扳动旋转钮10的扳动部102,顶推端101a推动推杆35,使推杆35在 支撑组件34上沿着推杆35的轴向移动。此时,藉由与枢纽354枢结的副推杆355带动滑 块357移动,因滑块357的斜面使升降组件20向上移动。 在此同时,另一与枢纽354枢结的副推杆356带动滑块358移动,滑块358的斜面 顶推转摆装置40的旋臂41的斜面410,使悬臂41向上旋摆,从而使设置于转轴153两端的 钩体42相对可携式计算机的钩槽脱钩。而此时升降组件20的向上移动会将可携式计算机 向上顶出。 在习知的扩充基座l中,由于钩体42从可携式计算机的钩槽脱钩以及升降组件20 将可携式计算机向上顶起等动作,需要经过多个组件的带动才能达成。而在力量的传递过 程中,难免会因为组件之间的摩擦以及传递方向的改变而消耗,使得钩体42的脱钩效果及 升降组件20的顶出效果并不如预期。所以,如何增进脱钩效果及顶出效果,使可携式计算 机可以顺利地从扩充基座1上拆卸下来,为目前亟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将可携式计算机顺利地自其上拆卸下来的扩充基座。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扩充基座,其适于与一可携式计算机连接。此扩充基座包括一机壳、一滑块、一扳动件、一第一弹性组件、一顶升盖、多个第一卡钩、一连杆以及多个第二卡钩。机壳具有一第一限位结构、一第二限位结构、及第三限位结构,而滑块配置于机壳的第一限位结构内。扳动件与机壳枢接,并具有一扳动部以及一推移部,其中扳动部暴露于机壳之外,而推移部与滑块接触。第一弹性组件连接于机壳与滑块之间。第一卡钩设置于顶升盖上并从动于滑块,其中顶升盖配设于机壳。连杆配置于机壳的另一第三限位结构内,此连杆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连接并从动于滑块。第二卡钩配置于机壳内,并从动于连杆的第二端,其中扳动扳动件的扳动部,推移部推移滑块于限位结构内朝一第一方向移动,而第一卡钩及连杆从动于滑块并朝一第二方向移动,且连杆带动第二卡钩朝第二方向移动,其中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机壳的材质为金属。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凹槽、凸肋、凸柱或其组合。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滑块具有一第一从动结构,而第二限位结构与第 一从动结构干涉,以限制滑块的移动。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从动结构为一开口或凹槽,而第二限位结构 为凸柱或凸肋。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扩充基座更包括一限位件,此限位件具有一限位 部以及一连接部,连接部套设于第二限位结构内,而限位部的直径大于第一从动结构于第 二方向上的直径,以限制滑块于第三方向的移动,其中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互 相垂直。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限位件为螺丝。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从动结构为一凸柱,而第一限位结构为凹槽。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滑块具有一第一带动结构,而连杆具有一第二从 动结构,且第一带动结构与第二从动结构干涉,以使连杆从动于滑块。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带动结构为一开口,而第二从动结构为一凸 柱。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带动结构为一凸柱,而第二从动结构为一凹 槽。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滑块具有一第二带动结构,而第一卡钩适于受到 第二带动结构的带动而朝第二方向移动。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带动结构为一具有斜面的凹槽。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滑块的材质包括塑料。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扳动件的材质包括金属。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顶升盖覆盖于部份的滑块,而部份第一卡钩穿出 于顶升盖之外。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滑块更具有一第三带动结构,对应顶升盖设置,其 中顶升盖适于受到第三带动结构的带动而向一第三方向移动,此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及第5二方向互相垂直。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带动结构为一斜面。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顶升盖的材质为塑料或压克力。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扩充基座更包括多个第二弹性组件,且第二弹性组件对应连接于第一卡钩以及顶升盖之间。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弹性组件为弹簧。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卡钩的材质包括塑料。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杆的材质包括金属。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卡钩的材质包括塑料。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扩充基座更包括多个第三弹性组件,且这些第三弹性组件配置于机壳与对应的第二卡钩之间。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弹性组件为弹簧。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扩充基座更包括一配置于连杆的第二端的限位 盖,且部份的第二卡钩穿出于限位盖之外。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限位盖的材质包括金属。 于本专利技术的扩充基座中,藉由滑块及连杆的设置可以良好且流畅地带动第一卡钩及第二卡钩作动,使第一卡钩及第二卡钩能够顺利地与可携式计算机脱钩。所以,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扩充基座,使用者可以容易地将可携式计算机从扩充基座上拆卸下来。 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 图1A为习知一种扩充基座的上视图。 图IB及1C分别为图1A的扩充基座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2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扩充基座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扩充基座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适于与图2A及图2B的扩充基座连接的可携式计算机的示意图。 图4为图2A的扩充基座更包括顶升盖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扩充基座,适于与一可携式计算机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壳,具有一第一限位结构及一第二限位结构;一滑块,配置于该第一限位结构内;一扳动件,与该机壳枢接,具有一扳动部以及一推移部,该扳动部暴露于该机壳之外,而该推移部与该滑块接触;一第一弹性组件,连接于该机壳与该滑块之间;多个第一卡钩,设置于一顶升盖上,并从动于该滑块,其中该顶升盖配设于该机壳;一连杆,配置于该机壳的一第二限位结构内,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端连接并从动于该滑块;以及多个第二卡钩,配置于该机壳内,并从动于该连杆的该第二端,其中该扳动件的该扳动部被扳动时,该推移部推移该滑块于该第一限位结构内朝一第一方向移动,而该些第一卡钩及该连杆从动于该滑块并朝一第二方向移动,且该连杆带动该些第二卡钩朝该第二方向移动,而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扩充基座,适于与一可携式计算机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壳,具有一第一限位结构及一第二限位结构;一滑块,配置于该第一限位结构内;一扳动件,与该机壳枢接,具有一扳动部以及一推移部,该扳动部暴露于该机壳之外,而该推移部与该滑块接触;一第一弹性组件,连接于该机壳与该滑块之间;多个第一卡钩,设置于一顶升盖上,并从动于该滑块,其中该顶升盖配设于该机壳;一连杆,配置于该机壳的一第二限位结构内,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端连接并从动于该滑块;以及多个第二卡钩,配置于该机壳内,并从动于该连杆的该第二端,其中该扳动件的该扳动部被扳动时,该推移部推移该滑块于该第一限位结构内朝一第一方向移动,而该些第一卡钩及该连杆从动于该滑块并朝一第二方向移动,且该连杆带动该些第二卡钩朝该第二方向移动,而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互相垂直。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机壳的材质为金属。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凹槽、凸肋、凸柱或其组合。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滑块具有一第一从动结构,而该第一从动结构与该机壳上的一第三限位结构相互干涉,以限制该滑块的移动。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从动结构为一开口或凹槽,而该第三限位结构为凸柱或凸肋。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限位件,具有一限位部以及一连接部,该连接部套设于该第三限位结构,而该限位部的直径大于该第一从动结构于该第二方向上的直径,以限制该滑块于一第三方向的移动,其中该第三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互相垂直。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为螺丝。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从动结构为一凸柱,而该第一限位结构为凹槽。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滑块具有一第一带动结构,而该连杆具有一第二从动结构,且该第一带动结构与该第二从动结构干涉,以使该连杆从动于该滑块。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扩充基座,其特征在于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书元
申请(专利权)人: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