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连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直流充电枪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直流充电枪是用于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的设备,它能够提供大电流、高功率的充电服务。直流充电枪通常安装在公共快充充电站,与交流充电枪相比,直流充电枪能够提供更快的充电速度,这是因为它直接向电动汽车的电池提供直流电,省去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过程。以下是直流充电枪的一些特点:高功率输出:直流充电枪能够提供高功率的电力,这意味着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为电动汽车充入较多的电量。快充特性:由于其大电流的特性,直流充电枪适用于快速充电,这对于需要迅速补充电能的场合非常适用。设备安装地点:直流充电枪一般安装在公共充电站或者专业的充电设施中,而家用充电桩通常是交流充电桩。充电效率:直流充电枪的充电效率相对较高,因为它减少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时的能量损失。标准和流程:直流充电遵循特定的标准和流程,确保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2、由于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枪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电流热量,使充电枪达到高温,存在火灾等安全隐患,因此,为了保证充电时电动汽车以及用户的安全,避免发生触电、设备熔化或燃烧等事故,现有的充电枪内设置有冷却装置用来降温。
3、如公告号为cn107809033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枪头结构,通过冷却液输送管内的冷却液在冷却部件内和冷却液输送管内回流,将充电枪头产生的热量和电源线铜绞线上的热量带走,但由于充电枪经常移动和磕碰,冷却液有泄漏的风险,冷却液泄漏后会损坏充电枪内的电子元件,并影响充电枪的正常工作,有漏电的危险,不利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流充电枪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充电枪内部冷却液容易泄漏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直流充电枪连接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流充电枪连接结构包括充电枪、两个线缆和两个连接机构。充电枪包括壳体,两个线缆设置于壳体内,且每个连接机构设置于一个线缆上,每个线缆内设置有两个冷却管,冷却管沿着线缆的轴向设置,冷却管内充满冷却液。
3、每个连接机构包括充电端子、转动管、u型管和波纹管。转动管沿着线缆的轴向设置,转动管的两端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充电端子设置于转动管的第一端,并使得转动管内部形成安装空间,线缆设置于转动管的第二端。u型管设置于安装空间内,u型管的两个开口分别和两个冷却管连接,u型管能够相对于冷却管移动,u型管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锥面,冷却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锥面,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相抵。u型管和冷却管之间形成第一压力区域。
4、波纹管套设于u型管和冷却管的外侧,波纹管的两端分别和u型管、冷却管固定连接,波纹管与u型管、冷却管的外壁形成第二压力区域。安装空间内形成第三压力区域,第三压力区域内的气体能够进入第二压力区域内。
5、进一步地,波纹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密封端盖,且两个密封端盖分别固定连接于u型管和线缆的外周壁上。
6、进一步地,其中一个密封端盖上设置有单向进气阀,单向进气阀允许第三压力区域内的气体进入第二压力区域内。
7、进一步地,u型管和冷却管沿着从转动管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依次分布。u型管包括两个互相连接的连接管,连接管沿着转动管的轴向设置,每个连接管和一个冷却管连接。第一锥面设置于连接管与冷却管连接的一端的外周壁上,第二锥面设置于每个冷却管和u型管接触的一端的内周壁上,且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的半径均沿着从转动管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8、进一步地,连接机构还包括两个密封夹,每个密封夹固定设置于一个冷却管上的第二锥面上,且两个密封夹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连接机构还包括导热管,导热管滑动地设置于安装空间内,且导热管套设于u型管外。
10、进一步地,充电端子与转动管接触的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三锥面,转动管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四锥面。线缆内设置有多个导线,多个导线处于第三锥面和第四锥面之间。
11、进一步地,线缆的一端设置于转动管内部,线缆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阻挡环,且第一阻挡环处于转动管内部。转动管的第二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阻挡环。第一阻挡环用于限制转动管的移动,且第一阻挡环和第二阻挡环之间设置有密封环。
12、进一步地,充电端子和转动管螺纹连接。
13、进一步地,充电枪上设置有把手,壳体上设置有充电枪头,两个充电端子设置于充电枪头处。
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直流充电枪连接结构,在安装时,先将充电端子和转动管连接,在此期间,安装空间逐渐减小,安装空间内部的气体被挤压并且无法排出,第三压力区域内的压强逐渐增大。同时第三压力区域内的气体进入第二压力区域内,进而使得第二压力区域内的压强逐渐与第三压力区域内的压强趋于一致。并且第二压力区域内的压强逐渐与第一压力区域内部的压强接近,从而避免第一压力区域内的冷却液泄漏。
15、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充电枪经常移动和磕碰等原因,使得第三压力区域的气体泄漏到外界,第三压力区域内的压强减小,使得第二压力区域和第三压力区域之间产生压差,波纹管伸长,并带动u型管朝远离冷却管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相抵,u型管和冷却管相互远离时,u型管和冷却管连接更紧密,增加第一压力区域的密封性,避免第一压力区域内冷却液泄漏,从而增大充电枪的使用寿命。
16、即使更长时间的使用后,密封环的密封性能变差,由于波纹管和外界之间密封,冷却液泄漏也只能泄漏到波纹管内,冷却液不会四处渗透,进而不会对充电枪内的元件造成损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充电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充电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流充电枪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维国,李明志,钟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鑫智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