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短路故障限流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电力需求不断增加,带动了电力系统的不断发 展,单机和发电厂容量、变电所容量、城市和中心负荷不断增加,就使得电力系统之间互联, 各级电网中的短路电流水平不断提高,短路故障对电力系统及其相连的电气设备的破坏性 也越来越大。而且,在对电能需求量日益增长的同时,人们对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和安全 性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大电网的暂态稳定性问题比较突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 一是由于常规电力技术缺乏行之有效的短路故障限流技术。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断路器 对短路电流全额开断,由于短路电流水平与系统的容量直接相关,在断路器的额定开断电 流水平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全额开断短路电流将会限制电力系统容量的增长,并且断路器 价格随着其额定开断电流的增加而迅速上升。随着电网容量和规模的扩大,这一问题将变 得更加严重。 短路故障限流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它通过在电网发生短路时,在故障 线路中串入阻抗来限制故障电流,以达到保护电力设备和使断路器能可靠开断的目的。图 1所示为美国专利U.S 5, 726, 848 故障限流器和交流断路器的拓扑结构图。美国专利 U. S 5, 726, 848采用一种单相晶闸管整流桥结构,将限流电感并联在整流桥的直流端,通过 控制晶闸管的移相角来限制故障电流。该专利的主要问题是谐波含量高,对负载的影响较 大;同时控制方法较复杂,可靠性低。图2为日本专利JP2000,4534 限流装置的拓扑结 构图。日本专利JP2000,4534采用单相不控整流桥结构,在桥路的直流端并联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短路故障限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故障限流器中,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组成第一二极管整流桥;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在一起,构成第一直流连接点(PD1),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在一起,构成第二直流连接点(PD2),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在一起,构成第一交流连接点(PA1),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在一起,构成第二极与第一开关(S1)的阳极相连,第一开关(S1)的阴极与第二直流连接点(PD2)相连;第二直流电抗器(L2)和第十四二极管(D14)并联后和第二开关(S2)串联;第二直流电抗器(L2)的一端和第十四二极管(D14)的阴极与第三直流连接点(PD3)相连;第二直流电抗器(L2)的另一端和第十四二极管(D14)的阳极与第二开关(S2)的阳极相连,第二开关(S2)的阴极与第四直流连接点(PD4)相连;第三直流电抗器(L3)和第十五二极管(D15)并联后和第三开关(S3)串联;第三直流电抗器(L3)的一端和第十五二极管(D1 ...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短路故障限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故障限流器中,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组成第一二极管整流桥;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在一起,构成第一直流连接点(PD1),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在一起,构成第二直流连接点(PD2),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在一起,构成第一交流连接点(PA1),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在一起,构成第二交流连接点(PA2);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组成第二二极管整流桥;第五二极管(D5)和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连在一起,构成第三直流连接点(PD3),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连在一起,构成第四直流连接点(PD4),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和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在一起,构成第三交流连接点(PA3),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和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在一起,构成第四交流连接点(PA4);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和第十二二极管(D12)组成第三二极管整流桥;第九二极管(D9)和第十二极管(D10)的阴极连在一起,构成第五直流连接点(PD5),第十一二极管(D11)和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阳极连在一起,构成第六直流连接点(PD6),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和第十二极管(D10)的阳极连接在一起,构成第五交流连接点(PA5);第十二二极管(D12)的阴极和第九极管(D9)的阳极连接在一起,构成第六交流连接点(PA6);第一直流连接点(PD1)和第四直流连接点(PD4)相连,第三直流连接点(PD3)和第六直流连接点(PD6)相连;第二直流连接点(PD2)和第五直流连接点(PD5)分别与限流电阻(R1)的两端相连;第一交流连接点(PA1)、第二交流连接点(PA2)与第一变压器(TR1)的次边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变压器(TR1)原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相电源(Us1)和第一相负载(Z1)的一端相连;第三交流连接点(PA3)、第四交流连接点(PA4)与第二变压器(TR2)的次边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变压器(TR2)原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相电源(Us2)和第二相负载(Z2)的一端相连;第五交流连接点(PA5)、第六交流连接点(PA6)与第三变压器(TR3)的次边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变压器(TR3)原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相电源(Us3)和第三相负载(Z3)的一端相连;第一直流电抗器(L1)和第十三二极管(D13)并联后和第一开关(S1)串联;第一直流电抗器(L1)的一端和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阴极与第一直流连接点(PD1)相连;第一直流电抗器(L1)的另一端和第十三二极管(D13)的阳极与第一开关(S1)的阳极相连,第一开关(S1)的阴极与第二直流连接点(PD2)相连;第二直流电抗器(L2)和第十四二极管(D14)并联后和第二开关(S2)串联;第二直流电抗器(L2)的一端和第十四二极管(D14)的阴极与第三直流连接点(PD3)相连;第二直流电抗器(L2)的另一端和第十四二极管(D14)的阳极与第二开关(S2)的阳极相连,第二开关(S2)的阴极与第四直流连接点(PD4)相连;第三直流电抗器(L3)和第十五二极管(D15)并联后和第三开关(S3)串联;第三直流电抗器(L3)的一端和第十五二极管(D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勇,肖立业,戴少涛,张志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