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无人驾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人驾驶传感器集成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车传感器集成装置(申请号202010502717.1),涉及无人车、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
无人车传感器集成装置包括筒座、中间体、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中间体设置于筒座内且与筒座连接,中间体与筒座同轴设置;第一传感器和多个第二传感器安装于中间体,多个第二传感器围绕第一传感器呈阵列设置。
2、上述的现有技术是通过传感器自带的外置散热片进行散热的,传感器的散热片暴露在空气当中,与外界的空气直接的接触,从而热量的传递,对传感器以及筒座的内部均可起到一定的散热降温作用。
3、但是上述的现有技术对筒座内部进行的降温散热效率较差,首先筒座内部没有设置相关的散热装置,依靠传感器的连带式散热,其效果较为薄弱。筒座一般是直接安装在无人车车顶上或者是通过支架安装在车顶上的,因此会直接的暴露在空气当中,长时间的暴晒,可能存在筒座内部温度过高的问题,因此需要及时的循环降温。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2、一种无人驾驶传感器集成装置,包括筒座,所述筒座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降温组件,降温组件包括固定套入在筒座底部外壁上的降温底座,降温底座为圆柱体,降温底座的圆柱体外壁上开设有降温仓,降温仓内设置有用于对筒座内部进行循环降温的循环降温管,降温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冷却盒,循环降温
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冷却盒的腔内安装有循环泵,循环降温管的其中一端贯穿冷却盒顶部壁面且伸入在冷却盒的腔内,循环泵的输出端与循环降温管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循环降温管围绕降温仓形成一圈,循环降温管的另一端又贯穿冷却盒的壁面且伸入在冷却盒的腔内。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循环降温管位于降温仓腔内的一端呈凹字形,凹字形底部的循环降温管与冷却盒固定设置在一起,相邻两个凹字形的循环降温管之间还均设置有吹风降温结构。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吹风降温结构包括位于相邻两凹字形循环降温管之间的机罩,机罩呈倾斜的状态,机罩与冷却盒之间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持的立柱,机罩内安装有多组散热扇,位于散热扇的外侧还安装有网体。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护网体的整体为环形,防护网体由多段弧形的网体组成,多段的网体相互拼接再通过螺钉与降温底座固定连接在一起。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循环降温管位于筒座腔内的一端为吸热部,吸热部为波浪形。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热部的壁面上固定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鳞片,鳞片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条状。
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1、本方案通过所设置的冷却盒和循环降温管,可实现对筒座内部的循环降温,避免筒座长时间在户外处于暴晒情况下,而导致内部温度过高,无法及时散热的问题。通过循环降温管的设置可实现将筒座内部的部分热量带出,从而与外界空气良好的接触,实现热量的传递,最终实现散热的目的。
11、2、本方案通过设置吹风降温结构,在开启散热扇的工作开关后,散热扇工作可对循环降温管进行直接的吹风降温,此时带出热量的冷却液位于循环降温管内,从而可加快对冷却液的降温作用,从而可提高本方案对传感器集成装置的降温散热目的。
12、3、通过将循环降温管位于降温仓腔内的一端整体设置呈凹字形,这样可增大与外界空气的接触的面积,带走热量后的冷却液出来后,可很好的与外界空气接触,从而可提高一定的散热效率。
13、4、本方案通过将循环降温管位于筒座腔内的一端设置呈吸热部,吸热部又为波浪形,这样的设置可适当增大与筒座内部热量的接触面积,因此可当冷却液通过吸热部进入到筒座内部后,可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实现降温的目的,同时通过在吸热部上设置鳞片,热量通过鳞片传递吸热部内的冷却液,鳞片也可进一步的对筒座内部进行降温,从而提高了本方案整体对传感器集成装置的降温散热目的。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驾驶传感器集成装置,包括筒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座(10)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降温组件,降温组件包括固定套入在筒座(10)底部外壁上的降温底座(11),降温底座(11)为圆柱体,降温底座(11)的圆柱体外壁上开设有降温仓(12),降温仓(12)内设置有用于对筒座(10)内部进行循环降温的循环降温管(14),降温仓(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冷却盒(13),循环降温管(14)的另一端贯穿降温底座(11)和筒座(10)且伸入在筒座(10)的内部,降温仓(12)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网体(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驾驶传感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盒(13)的腔内安装有循环泵,循环降温管(14)的其中一端贯穿冷却盒(13)顶部壁面且伸入在冷却盒(13)的腔内,循环泵的输出端与循环降温管(14)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循环降温管(14)围绕降温仓(12)形成一圈,循环降温管(14)的另一端又贯穿冷却盒(13)的壁面且伸入在冷却盒(13)的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驾驶传感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降温管(14)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驾驶传感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降温结构包括位于相邻两凹字形循环降温管(14)之间的机罩(15),机罩(15)呈倾斜的状态,机罩(15)与冷却盒(13)之间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持的立柱(18),机罩(15)内安装有多组散热扇(17),位于散热扇(17)的外侧还安装有网体(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驾驶传感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体(19)的整体为环形,防护网体(19)由多段弧形的网体组成,多段的网体相互拼接再通过螺钉与降温底座(11)固定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驾驶传感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降温管(14)位于筒座(10)腔内的一端为吸热部(20),吸热部(20)为波浪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驾驶传感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部(20)的壁面上固定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鳞片(21),鳞片(2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条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驾驶传感器集成装置,包括筒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座(10)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降温组件,降温组件包括固定套入在筒座(10)底部外壁上的降温底座(11),降温底座(11)为圆柱体,降温底座(11)的圆柱体外壁上开设有降温仓(12),降温仓(12)内设置有用于对筒座(10)内部进行循环降温的循环降温管(14),降温仓(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冷却盒(13),循环降温管(14)的另一端贯穿降温底座(11)和筒座(10)且伸入在筒座(10)的内部,降温仓(12)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网体(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驾驶传感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盒(13)的腔内安装有循环泵,循环降温管(14)的其中一端贯穿冷却盒(13)顶部壁面且伸入在冷却盒(13)的腔内,循环泵的输出端与循环降温管(14)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循环降温管(14)围绕降温仓(12)形成一圈,循环降温管(14)的另一端又贯穿冷却盒(13)的壁面且伸入在冷却盒(13)的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驾驶传感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降温管(14)位于降温仓(12)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喜超,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微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