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两层地下室6-8m深的斜抛撑式基坑快速拆撑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用于两层地下室6-8m深的斜抛撑式基坑快速拆撑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53040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7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两层地下室6‑8m深的斜抛撑式基坑快速拆撑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主要用于建筑工程中,地下6‑8m深的二层地下室的建筑施工,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S1、整平地面,桩顶放坡;S2、围护施工;S3、放梁反压土体;S4、基坑开挖;S5、地下室底板及牛腿施工;S6、架设斜支撑;S7、预留土体开挖;S8、地下室底板全面施工;S9、砼换撑传力装置施工;S10、斜支撑和牛腿拆除;S11、剩下部分全面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换撑传力构件替代斜支撑,首先是避免了采用斜支撑施工工期长、施工费用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坑快速拆撑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两层地下室6-8m深的斜抛撑式基坑快速拆撑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


技术介绍

1、在进行两层地下层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要深入地下6-8m的深度,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设置围护防止侧壁的图层垮塌,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围护是在基地坑设置一个牛腿,然后采用斜支撑撑住围护转轴的顶部,然后在进行后续的施工。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

2、1、斜支撑只有在地下室外墙和地下室楼板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方可拆除斜支撑,这就使得地下室底板、外墙、楼板、换撑传力装置施工及养护需要较长时间,导致拆除支撑需要时间长;

3、2、在换撑传力装置达到设计强度要求之前,斜支撑需要保留,因此斜支撑会穿越地下室楼板,在穿越楼板位置需要预留孔洞,导致孔洞位置楼板钢筋被支撑阻断,孔洞处形成施工缝,需要待支撑拆除后将被阻断钢筋连通,后浇孔洞处砼形成由此也就使得

4、①由于楼板钢筋被阻断,孔洞二次浇注,在整体上削弱了地下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对主体结构不利;

5、②若楼板就是地下室顶板,虽然孔洞位置按施工缝进行处理,但难免形成地下水渗透的薄弱环节,漏水概率大大增加;

6、③在施工上交叉较多,相互影响,二次接长连通楼板主筋和二级浇注孔洞施工麻烦,难度较大;

7、3、斜支撑拆除时,地下室楼板已经形成,斜支撑一半在楼板以上,一半在楼板以下,拆除后整体外运较为不便。

8、上诉的五大缺陷使得现有的施工方法极为不便的同时还留下了许多的隐患,对施工产生了极大的不利,不仅影响施工的进度,还留下了质量和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施工方法不仅影响施工的进度,还留下了质量和安全隐患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用于两层地下室6-8m深的斜抛撑式基坑快速拆撑施工方法。

3、(二)技术方案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两层地下室6-8m深的斜抛撑式基坑快速拆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s1、整平地面,桩顶放坡:对需要施工的地面进行整平,整平后,在需要地下施工的位置边缘处向下打入截水桩,然后从截水桩倾斜向下挖出第一斜坡,并在第一斜坡上喷描支护施工;

6、s2、围护施工:在第一斜坡的坡底竖直向下施工围护结构,将整个需要施工的地下室的空间围护起来;

7、s3、放梁反压土体:在围护结构的顶部设置冠梁,从惯冠梁处沿围护结构内侧面向下开挖土体形成一道反压土体,反压土面在临近围护结构处喷描支护施工;

8、s4、基坑开挖:在反压土体以外的位置向中部倾斜开挖基坑,直至设定的基坑底部,剩余的部分为预留土体;

9、s5、地下室底板及牛腿施工:在基坑底中部先施工浇灌出一层地下室底板,并在地下室底板上施工浇灌出牛腿;

10、s6、架设斜支撑:从冠梁处至牛腿处架设斜支撑;

11、s7、预留土体开挖:当斜支撑、牛腿、地下室底板砼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后,开挖预留土体;

12、s8、地下室底板全面施工:挖开预留土体后,紧跟着在基坑底部施工浇灌出整个地下室底板;

13、s9、砼换撑传力装置施工:在地下室底板全面施工的时候,在地下室底板靠近围护结构处施工换撑传力装置,所述换撑传力装置设置为倒l形;

14、s10、斜支撑和牛腿拆除:当换撑传力装置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斜支撑和牛腿;|

15、s11、剩下部分全面施工:拆除斜支撑后,整个基坑无阻拦物,全面施工地下室外墙、地下室二层楼板、并且最后向肥槽回填土层并压实。

16、可选的,换撑传力装置在换撑时有两个受力点,分别为换撑受力点1和换撑受力点3,换撑受力点1位于换撑传力装置l形的底部,换撑受力点3位于换撑传力装置l形的上部并沿换撑传力装置的横向方向将换撑受力点3所受的力转换到地下室底板上。

17、可选的,换撑传力装置设置的l形拐角处的高度与地下室底板的厚度一致。

18、可选的,地下室外墙沿着所述换撑传力装置的端面向上设置,地下室外墙与围护结构之间形成肥槽。

19、可选的,在第二层地下室的底部底板处同水平位置处设置方形的其他换撑传力装置正对第二层地下室的底部底板端面。

20、可选的,第一斜坡的深度不超过整个施工深度的二十分之七。

21、可选的,冠梁的顶部高度不高于不超过整个施工深度的十分之七。

22、可选的,在最下层地下室底板的下方设置立柱桩

23、(三)有益效果

2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5、1、本专利技术在楼板处设置换撑传力装置施工,通过换撑传力构件替代斜支撑,避免了采用斜支撑施工工期长、施工费用高的缺陷。

26、2、本专利技术采用换撑传力装置施工替代斜支撑,在二层楼板施工前,提前拆除斜抛撑,避免采用斜支撑施工工序交接施工复杂且困难。

27、3、本专利技术采用换撑传力装置施工替代斜支撑,二层楼板在施工的过程中,不需要在楼板预留孔洞位置,入耳避免形成薄弱环节,导致主体结构整体性差。

28、4、本专利技术采用换撑传力装置施工替代斜支撑,不需要在楼板预留孔洞位置,解决了楼板预留孔洞位置形成薄弱环节,楼板漏水的问题。

29、5、本专利技术采用换撑传力装置施工替代斜支撑,在二层楼板施工的时候就拆除了斜支,使得楼板形成之后拆除支撑不便的问题不存在;

30、6、本专利技术采用一个l形状的换撑传力装置施工替代斜支撑,整个支撑通过l形状的换撑传力装置就能满足,减少了其他的后续换撑传力施工和等待的时间,减少了施工步骤和施工时间,优化了施工步骤和功效。

31、除了上述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两层地下室6-8m深的斜抛撑式基坑快速拆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两层地下室6-8m深的斜抛撑式基坑快速拆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撑传力装置在换撑时有两个受力点,分别为换撑受力点1和换撑受力点3,换撑受力点1位于换撑传力装置L形的底部,换撑受力点3位于换撑传力装置L形的上部并沿换撑传力装置的横向方向将换撑受力点3所受的力转换到地下室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两层地下室6-8m深的斜抛撑式基坑快速拆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撑传力装置设置的L形拐角处的高度与地下室底板的厚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两层地下室6-8m深的斜抛撑式基坑快速拆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外墙沿着所述换撑传力装置的端面向上设置,地下室外墙与围护结构之间形成肥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两层地下室6-8m深的斜抛撑式基坑快速拆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层地下室的底部底板处同水平位置处设置方形的其他换撑传力装置正对第二层地下室的底部底板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两层地下室6-8m深的斜抛撑式基坑快速拆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坡的深度不超过整个施工深度的二十分之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两层地下室6-8m深的斜抛撑式基坑快速拆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的顶部高度不高于不超过整个施工深度的十分之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两层地下室6-8m深的斜抛撑式基坑快速拆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最下层地下室底板的下方设置立柱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两层地下室6-8m深的斜抛撑式基坑快速拆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两层地下室6-8m深的斜抛撑式基坑快速拆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撑传力装置在换撑时有两个受力点,分别为换撑受力点1和换撑受力点3,换撑受力点1位于换撑传力装置l形的底部,换撑受力点3位于换撑传力装置l形的上部并沿换撑传力装置的横向方向将换撑受力点3所受的力转换到地下室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两层地下室6-8m深的斜抛撑式基坑快速拆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撑传力装置设置的l形拐角处的高度与地下室底板的厚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两层地下室6-8m深的斜抛撑式基坑快速拆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外墙沿着所述换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浩崔吉林徐秉杰孙亚男闫冠宇张江平吕佳洋李岩王毅刘丽萍温源杨浩勇陈祥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