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2987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7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和车辆,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呈方管状;纵梁安装部,纵梁安装部位于主体部的一端,且纵梁安装部相对主体部的侧面凸出;转向机安装部,转向机安装部与主体部连接,且转向机安装部朝向背离纵梁安装部的方向延伸;前悬置安装部,与主体部固定连接,用于固定驾驶室前悬置;保险杠支架安装部,保险杠支架安装部位于主体部的另一端;散热器安装部,呈半圆柱状结构,散热器安装部贯穿主体部设置,且散热器安装部与主体部的上端面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便于支架结构的布置安装,提升集成度,而且能够保证加长梁结构的刚度,提升驾乘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到生产生活领域中,为人们的交通出行和物流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现有技术中,牵引车车架前加长梁为“镂空型”铸造结构。现有的加长梁呈板状整体刚度偏软,尤其表现在与驾驶室前悬置支架连接处,造成整车驾乘舒适性差。而且由于牵引车车架前加长梁处会安装转向机、散热器及保险杠等支架结构,现有的牵引车车架前加长梁没有相应的安装位,导致集成度较低,不方便转向机、散热器及保险杠等支架结构的布置。

2、因此,需要一种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和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和车辆,便于支架结构的布置安装,提升集成度,而且能够保证加长梁结构的刚度,提升驾乘的舒适性。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包括:

4、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呈方管状;

5、纵梁安装部,所述纵梁安装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且所述纵梁安装部相对所述主体部的侧面凸出;

6、转向机安装部,所述转向机安装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且所述转向机安装部朝向背离所述纵梁安装部的方向延伸;

7、前悬置安装部,与所述主体部固定连接,用于固定驾驶室前悬置;

8、保险杠支架安装部,所述保险杠支架安装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

9、散热器安装部,呈半圆柱状结构,所述散热器安装部贯穿所述主体部设置,且所述散热器安装部与所述主体部的上端面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前下防护安装部,所述前下防护安装部用于与前下防护件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保险杠支架安装部上开设有前拖钩安装孔。

12、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贯穿所述主体部的减重孔。

13、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机安装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转向机安装部和第二转向机安装部,所述第二转向机安装部位于所述纵梁安装部处。

14、进一步地,所述前悬置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端面,且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向上延伸。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上开设有第一空腔部。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安装座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上开设有第二空腔部。

17、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第二空腔部中,且所述加强件与所述第二空腔部的相对两侧连接。

18、车辆,包括车架和如上所述的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所述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0、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主体部呈方管状,在主体部上固定设置有纵梁安装部、转向机安装部、前悬置安装部、保险杠支架安装部和散热器安装部。通过将主体部设计为方管状,利用管状结构具有的综合性较好的抗弯抗扭的性能,能够保证加长梁结构的刚度,提升驾乘的舒适性。而且在主体部上集成有纵梁安装部、转向机安装部、前悬置安装部、保险杠支架安装部和散热器安装部,便于纵梁、转向机、前悬置件、保险杠和散热器的布置安装,提升了集成度。

2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和如上所述的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便于支架结构的布置安装,提升集成度,而且能够保证加长梁结构的刚度,提升驾乘的舒适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前下防护安装部(8),所述前下防护安装部(8)用于与前下防护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支架安装部(7)上开设有前拖钩安装孔(7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上开设有贯穿所述主体部(1)的减重孔(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安装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转向机安装部(4)和第二转向机安装部(3),所述第二转向机安装部(3)位于所述纵梁安装部(2)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置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5)和第二安装部(6),所述第一安装部(5)和所述第二安装部(6)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的上端面,且所述第一安装部(5)和所述第二安装部(6)向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座(51)和第一加强筋(52),所述第一加强筋(52)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部(1)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52)上开设有第一空腔部(5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安装座(61)和第二加强筋(62),所述第二加强筋(62)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部(1)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62)上开设有第二空腔部(6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件(64),所述加强件(64)位于所述第二空腔部(63)中,且所述加强件(64)与所述第二空腔部(63)的相对两侧连接。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所述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前下防护安装部(8),所述前下防护安装部(8)用于与前下防护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支架安装部(7)上开设有前拖钩安装孔(7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上开设有贯穿所述主体部(1)的减重孔(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安装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转向机安装部(4)和第二转向机安装部(3),所述第二转向机安装部(3)位于所述纵梁安装部(2)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车架前加长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置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5)和第二安装部(6),所述第一安装部(5)和所述第二安装部(6)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的上端面,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瑶杨嘉祺刘豹闫卓刘扬王健宇孙瑜毛爱华聂冬琦李忠森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