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增材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sla与dlp增材制造光学对准与液面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1、增材制造技术中,光固化成型制造技术由于其精度高、成型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工作原理为使用紫外光照射于光敏树脂上,使其发生固化反应完成单层的固化,再通过位移平台的升降,逐步完成各层的固化从而成型三维模型实体。目前主要的光固化增材制造技术包括sla立体光固化技术与dlp面成型快速成形技术,其中,sla立体光固化技术的光学系统为激光振镜系统,通过振镜的偏转实现激光的扫描;dlp面成型技术的光学系统为dmd数字微镜原件,通过dlp光机投影实现固化成型。
2、目前,大幅面光固化成型技术很难兼顾大幅面与高精度的工艺需求。可移动dlp光机的拼接投影技术可以扩大成型幅面,但单个光机的打印精度不足;sla通过减少光斑直径以获得更高的打印精度,但会牺牲成型效率。因此结合dlp与sla技术的混合光固化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其中dlp光机投影工作幅面大,sla激光光斑直径较小,二者安装于位移机械机构上同步移动,以实现大尺寸工作幅面和高精度固化成型的工艺需求。由于二者光学系统工作原理不同,混合光固化成型系统的光路难以对准。同时对于成型层厚一致性的保证,缺少对光敏树脂液面的监测和补偿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sla与dlp增材制造光学对准与液面监测方法,可以解决dlp与sla混合工艺成型设备光路系统不同工作基准与打印层厚精度低的问题。
2
3、一种sla与dlp增材制造光学对准与液面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驱动sla激光振镜系统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通过紫外光cmos相机使sla激光振镜系统的sla激光对焦于成型平面;
5、s2:在紫外光cmos相机可视范围内投射三个sla激光光斑,记录对应偏角,计算得到sla激光振镜系统扫描工作幅面的坐标系基准;
6、s3: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记录s2中的sla光斑图像;
7、s4:驱动dlp光机投影系统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通过紫外光cmos相机使dlp光机投影系统的投影对焦于成型平面;
8、s5:基于s3记录的sla光斑图像,调整dlp光机投影系统投影下的像素,使得投影像素和sla光斑图像中心重合,实现成型平面、sla扫描工作幅面、dlp投影工作幅面三者坐标系的重合;
9、s6:读取切片数据开始成型,固化单层切片;
10、s7:成型平台下降一个单层切片层厚,借助可见光cmos相机判断树脂池内光敏树脂的液面高度是否变化,微调成型平台的高度;
11、通过龙门位移机构驱动sla激光振镜系统和dlp光机投影系统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移动;
12、所述s1中,驱动sla激光振镜系统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到于分光镜上方,sla激光入射并穿透分光镜,照射到成型平台上并反射回分光镜,由分光镜的分光效果将一部分光折射到紫外光cmos相机中,观察紫外光cmos相机显示的光斑图像,微调sla激光振镜系统的上下位置进行对焦;
13、所述sla激光振镜系统中激光振镜的光斑直径为10μm;
14、所述s2中,在紫外光cmos相机可视范围,在彼此sla激光光斑互不干涉的情况下,通过改变sla激光振镜系统中激光振镜的偏角,分三次投下任意不共线的三个sla激光光斑,记录此时的偏角信息,建立由偏角信息到工作面投影位置的映射关系,从而得到sla扫描工作幅面的基准坐标系,完成sla扫描工作幅面坐标系与成型面坐标系的重合;
15、所述s3中,利用opencv,记录s2中的sla光斑图像,并将sla光斑图像的灰度进行处理,找到sla光斑图像中心像素点;
16、所述s4中,驱动dlp光机投影系统移动于分光镜正上方,校准所用的切片测试图像为单像素位于dlp光机投影系统中心的测试切片图像,dlp光机投影系统投影入射并穿透分光镜,照射到成型平台上并反射回分光镜,由分光镜的分光效果将一部分光折射到紫外光cmos相机中,从而根据紫外光cmos相机中的图像对dlp光机投影系统进行对焦;
17、所述dlp光机投影系统的投影像素大小为78μm×78μm;
18、所述s6中,读取切片数据开始成型,固化单层切片,切片数据划分sla工作区域与dlp工作区域,由于所述步骤s5中成型平面、sla扫描幅面和dlp投影幅面三者坐标系的重合,根据切片数据,sla激光振镜系统与dlp光机投影系统相互配合工作,完成单层固化;
19、所述紫外光cmos相机的工作幅面为6.4mm×6.4mm,像素大小为4.65μm×4.65μm。
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1、基于紫外光cmos相机,解决了混合工艺成型工作基准坐标系的不同问题,保证了不同光路混合成型过程中的高精度配合,以满足高精度与跨尺度的工艺要求;基于可见光cmos相机,对树脂池中光敏树脂的液面进行监测,通过保证成型基准面高度的不变,对固化层厚进行高精度控制,进一步满足跨尺度和高精度混合工艺成型的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SLA与DLP增材制造光学对准与液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LA与DLP增材制造光学对准与液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龙门位移机构(7)驱动SLA激光振镜系统(1)和DLP光机投影系统(2)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LA与DLP增材制造光学对准与液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驱动SLA激光振镜系统(1)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到于分光镜(8)上方,SLA激光入射并穿透分光镜(8),照射到成型平台(5)上并反射回分光镜(8),由分光镜(8)的分光效果将一部分光折射到紫外光CMOS相机(3)中,观察紫外光CMOS相机(3)显示的光斑图像,微调SLA激光振镜系统(1)的上下位置进行对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SLA与DLP增材制造光学对准与液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LA激光振镜系统(1)中激光振镜的光斑直径为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LA与DLP增材制造光学对准与液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在紫外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LA与DLP增材制造光学对准与液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利用OpenCV,记录S2中的SLA光斑图像,并将SLA光斑图像的灰度进行处理,找到SLA光斑图像中心像素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LA与DLP增材制造光学对准与液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驱动DLP光机投影系统(2)移动于分光镜(8)正上方,校准所用的切片测试图像为单像素位于DLP光机投影系统(2)中心的测试切片图像,DLP光机投影系统(2)投影入射并穿透分光镜(8),照射到成型平台(5)上并反射回分光镜(8),由分光镜(8)的分光效果将一部分光折射到紫外光CMOS相机(3)中,从而根据紫外光CMOS相机(3)中的图像对DLP光机投影系统(2)进行对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SLA与DLP增材制造光学对准与液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LP光机投影系统(2)的投影像素大小为78μm×78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LA与DLP增材制造光学对准与液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读取切片数据开始成型,固化单层切片,切片数据划分SLA工作区域与DLP工作区域,由于所述步骤S5中成型平面、SLA扫描幅面和DLP投影幅面三者坐标系的重合,根据切片数据,SLA激光振镜系统(1)与DLP光机投影系统(2)相互配合工作,完成单层固化。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7所述的一种SLA与DLP增材制造光学对准与液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光CMOS相机(3)的工作幅面为6.4mm×6.4mm,像素大小为4.65μm×4.65μ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la与dlp增材制造光学对准与液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la与dlp增材制造光学对准与液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龙门位移机构(7)驱动sla激光振镜系统(1)和dlp光机投影系统(2)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la与dlp增材制造光学对准与液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驱动sla激光振镜系统(1)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到于分光镜(8)上方,sla激光入射并穿透分光镜(8),照射到成型平台(5)上并反射回分光镜(8),由分光镜(8)的分光效果将一部分光折射到紫外光cmos相机(3)中,观察紫外光cmos相机(3)显示的光斑图像,微调sla激光振镜系统(1)的上下位置进行对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sla与dlp增材制造光学对准与液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la激光振镜系统(1)中激光振镜的光斑直径为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la与dlp增材制造光学对准与液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在紫外光cmos相机(3)可视范围,在彼此sla激光光斑互不干涉的情况下,通过改变sla激光振镜系统(1)中激光振镜的偏角,分三次投下任意不共线的三个sla激光光斑,记录此时的偏角信息,建立由偏角信息到工作面投影位置的映射关系,从而得到sla扫描工作幅面的基准坐标系,完成sla扫描工作幅面坐标系与成型面坐标系的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la与dlp增材制造光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菁,张粟,常晓丛,周德开,崔生乐,林曾颢,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