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梁与装配式叠合板相交施工的辅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249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7 19:35
一种现浇梁与装配式叠合板相交施工的辅助结构,包括梁顶支撑和钢筋托架;梁顶支撑有一组,沿着待浇筑梁的长轴向间隔布置;梁顶支撑包括支撑架和抬杆;支撑架设在待浇筑梁两侧的叠合板和/或板底框架顶部;支撑架包括外框和水平撑;水平撑有两根,沿竖向间隔布置在外框内,两根水平撑之间的间距与待安装的叠合板的厚度相适应;抬杆横向设在待浇筑梁的上方,且抬杆两端搭设在两侧水平撑上;钢筋托架设在梁底模板上,且靠近梁底模板的端部位置处;钢筋托架包括竖撑和顶撑;竖撑的高度均可调;顶撑连接在两根竖撑顶部之间,且托在梁钢筋底部。本技术解决了传统的施工方法因下挂梁钢筋绑扎不到位造成下挂梁发生断裂、掉落安全事故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施工,特别是一种现浇梁与装配式叠合板相交施工的辅助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叠合楼板吊装施工方法为,一是先进行现浇梁钢筋绑扎,再进行叠合楼板的吊装,叠合楼板的“胡子筋”需要锚入到现浇梁中,但由于梁钢筋绑扎完成后,将叠合楼板的“胡子筋”向上弯折,待叠合楼板正确放置后,采用撬棍将现浇梁翘起,再将“胡子筋”重新弯折平整,锚入到现浇梁中。整个过程中“胡子筋”多次弯折,弯折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折断,对施工质量与结构安全有一点的隐患。二是先进行叠合板的吊装,再进行现浇梁钢筋的绑扎,由于在绑扎梁钢筋时叠合板预留筋存在干扰,导致一次浇筑成型的梁下挂部位钢筋往往不能按规范绑扎到位,甚至工人因操作难度大存在少筋漏筋问题等,从而造成下挂梁在模板拆除后发生断裂、掉落等质量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现浇梁与装配式叠合板相交施工的辅助结构,要解决传统的施工方法因下挂梁钢筋绑扎不到位、甚至存在少筋漏筋从而造成下挂梁在模板拆除后发生断裂、掉落等质量安全事故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现浇梁与装配式叠合板相交施工的辅助结构,包括有梁顶支撑和钢筋托架;所述梁顶支撑有一组,沿着待浇筑梁的长轴向间隔布置;该梁顶支撑包括有支撑架和抬杆;所述支撑架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待浇筑梁两侧的叠合板和/或板底框架顶部;所述支撑架包括有外框和水平撑;所述外框沿纵向设在叠合板和/或板底框架顶部;所述水平撑有两根,两根水平撑沿竖向间隔布置在外框内,且两根水平撑之间的间距与待安装的叠合板的厚度相适应;所述抬杆横向设置在待浇筑梁的上方,且抬杆的两端分别搭设在两侧支撑架的水平撑上;所述钢筋托架设置在待浇筑梁的梁底模板上,且靠近梁底模板的端部位置处;所述钢筋托架包括有竖撑和顶撑;所述竖撑由两根,沿横向间隔布置在梁底模板的顶部两侧,且每根竖撑的高度均可调;所述顶撑连接在两根竖撑的顶部之间,用以托接在梁钢筋底部;在两根竖撑的底部分别连接有支撑脚。

4、优选的,所述外框呈三角形,由两根斜撑和连接在两根斜撑底部之间的纵撑构成;在外框的底部设置有底座。

5、优选的,所述抬杆的两端,位于支撑架的外侧开设有插孔;在插孔中插设有防止抬杆滑脱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抬杆可拆卸连接。

6、优选的,在两根竖撑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底部连接杆。

7、优选的,所述竖撑包括有下套管和上插管;所述上插管的下部侧壁上、沿竖向间隔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下套管的上部侧壁上、对应第一穿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上插管的下端插设在下套管内,且通过穿设在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中螺栓可调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9、1、本技术现浇梁与装配式叠合板相交施工的辅助结构可避免因下挂梁钢筋绑扎不到位甚至工人因操作难度大存在少筋漏筋问题等,造成下挂梁在模板拆除后发生断裂、掉落等质量安全事故,极大地降低二次返工及造成人员伤害等问题概率。

10、2、本技术采用现浇梁与装配式叠合板相交施工的辅助结构将有深化下挂部位的梁钢筋箍筋提前进行定位,避免与叠合板预留筋有位置冲突;梁钢筋整体在模板外绑扎完成后吊入模板内或在已在预定位置架好的支架上直接绑扎钢筋,的辅助结构在梁施工完毕后可取出,能够多次重复利用,节约了成本。

11、3、本技术采用现浇梁与装配式叠合板相交施工的辅助结构可有效地避免在下挂梁钢筋绑扎时,因模板内操作空间狭小,导致钢筋绑扎不到位及甚至有少筋漏筋的质量问题等,保证了梁钢筋的施工质量。

12、4、本技术采用现浇梁与装配式叠合板相交施工的辅助结构简操作单易,能有效地节省下挂梁位置钢筋绑扎时间,且支座处支架简单易转运,能多次重复利用,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浇梁与装配式叠合板相交施工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梁顶支撑和钢筋托架(1);所述梁顶支撑有一组,沿着待浇筑梁的长轴向间隔布置;该梁顶支撑包括有支撑架(2)和抬杆(3);所述支撑架(2)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待浇筑梁两侧的叠合板(5)和/或板底框架(4)顶部;所述支撑架(2)包括有外框(2.1)和水平撑(2.2);所述外框(2.1)沿纵向设在叠合板(5)和/或板底框架(4)顶部;所述水平撑(2.2)有两根,两根水平撑(2.2)沿竖向间隔布置在外框(2.1)内,且两根水平撑(2.2)之间的间距与待安装的叠合板(5)的厚度相适应;所述抬杆(3)横向设置在待浇筑梁的上方,且抬杆(3)的两端分别搭设在两侧支撑架(2)的水平撑(2.2)上;所述钢筋托架(1)设置在待浇筑梁的梁底模板(6)上,且靠近梁底模板(6)的端部位置处;所述钢筋托架(1)包括有竖撑(1.1)和顶撑(1.2);所述竖撑(1.1)由两根,沿横向间隔布置在梁底模板(6)的顶部两侧,且每根竖撑(1.1)的高度均可调;所述顶撑(1.2)连接在两根竖撑(1.1)的顶部之间,用以托接在梁钢筋(7)底部;在两根竖撑(1.1)的底部分别连接有支撑脚(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现浇梁与装配式叠合板相交施工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2.1)呈三角形,由两根斜撑(2.1.1)和连接在两根斜撑(2.1.1)底部之间的纵撑(2.1.2)构成;在外框(2.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现浇梁与装配式叠合板相交施工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抬杆(3)的两端,位于支撑架(2)的外侧开设有插孔(8);在插孔(8)中插设有防止抬杆(3)滑脱的限位杆(11);所述限位杆(11)与抬杆(3)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现浇梁与装配式叠合板相交施工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两根竖撑(1.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底部连接杆(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现浇梁与装配式叠合板相交施工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撑(1.1)包括有下套管(1.1.1)和上插管(1.1.2);所述上插管(1.1.2)的下部侧壁上、沿竖向间隔开设有第一穿孔(9);所述下套管(1.1.1)的上部侧壁上、对应第一穿孔(9)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穿孔(10);所述上插管(1.1.2)的下端插设在下套管(1.1.1)内,且通过穿设在第一穿孔(9)和第二穿孔(10)中螺栓可调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梁与装配式叠合板相交施工的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梁顶支撑和钢筋托架(1);所述梁顶支撑有一组,沿着待浇筑梁的长轴向间隔布置;该梁顶支撑包括有支撑架(2)和抬杆(3);所述支撑架(2)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待浇筑梁两侧的叠合板(5)和/或板底框架(4)顶部;所述支撑架(2)包括有外框(2.1)和水平撑(2.2);所述外框(2.1)沿纵向设在叠合板(5)和/或板底框架(4)顶部;所述水平撑(2.2)有两根,两根水平撑(2.2)沿竖向间隔布置在外框(2.1)内,且两根水平撑(2.2)之间的间距与待安装的叠合板(5)的厚度相适应;所述抬杆(3)横向设置在待浇筑梁的上方,且抬杆(3)的两端分别搭设在两侧支撑架(2)的水平撑(2.2)上;所述钢筋托架(1)设置在待浇筑梁的梁底模板(6)上,且靠近梁底模板(6)的端部位置处;所述钢筋托架(1)包括有竖撑(1.1)和顶撑(1.2);所述竖撑(1.1)由两根,沿横向间隔布置在梁底模板(6)的顶部两侧,且每根竖撑(1.1)的高度均可调;所述顶撑(1.2)连接在两根竖撑(1.1)的顶部之间,用以托接在梁钢筋(7)底部;在两根竖撑(1.1)的底部分别连接有支撑脚(1.3)。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灵霞喻春辉聂廷邢国瑜刘辉波刘玉伟聂琴何欢然晏梦梦黄茂贵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