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内衣用抗菌面料制造技术_技高网

内衣用抗菌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2041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7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由外层织物、中层织物及内层织物复合而成,外层织物为网眼结构,中层织物为平针结构,内层织物为网眼结构,外层织物和中层织物的原料为天竹纤维纱线,内层织物为聚酰亚胺纤维纱线和天竹纤维纱线混合编织而成,且各层之间满足内层孔径大于外层孔径,外层孔径大于中层孔径。通过以聚酰亚胺纤维纱线和天竹纤维纱线为面料的原料,可充分利用二者的抗菌性,避免抗菌处理剂的使用,使面料的抗菌性稳定且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减弱,并能使面料在兼顾抗菌性和透气性的同时,还可保持面料的舒适性。通过上述方式,提供了一种抗菌性优良、透气性好且抗菌性能稳定的内衣用抗菌面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尤其涉及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


技术介绍

1、内衣用抗菌面料是一种特殊功能性面料,是经过抗菌整理或含有抗菌纤维,能够抑制织物上的细菌、真菌生长、繁殖或使其失去活性的一类面料。合格的内衣用抗菌面料在抗菌的同时应确保对人体健康无副作用,且不会对人体皮肤正常菌群产生影响。

2、聚酰亚胺纤维和竹纤维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性,为利用二者的抗菌性,可直接将二者进行混纺得到具有抗菌性的面料。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440029.5,公开日为2017年9月22日,名称为“一种聚酰亚胺纤维与竹纤维混纺纱线及加工方法、系统及应用”的专利技术专利中通过将聚酰亚胺纤维和竹纤维分别采用清梳联技术进行开松和梳棉处理,然后分别进行预处理,得到聚酰亚胺条子和竹条子;将聚酰亚胺条子和竹条子进行混合处理,然后进行粗纱和细纱处理,得到聚酰亚胺纤维与竹纤维混纺纱线。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聚酰亚胺纤维与竹纤维混纺,可使与人体接触的面料的组分基本一致,但由于面料中的聚酰亚胺纤维较为分散,难以发挥其优异的抗菌作用。

3、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607088.3,公开日为2016年6月1日,名称为“一种抗菌内衣面料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中通过先将超细涤纶纤维、竹纤维、牛奶纤维、氨纶纤维混纺,再利用天然抗菌处理剂对原纤维进行涂层处理,从源头抑制细菌产生。但由于聚氨酯涂层含有一定的毒素,与皮肤接触时会对皮肤造成危害,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并且涂层在多次洗涤后会产生脱落,影响面料的抗菌性能。

4、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202023022039.3,公开日为2021年9月28日,名称为“一种纤维混纺高导湿复合面料”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纤维混纺高导湿复合面料,该复合面料通过内层、中间层和外层从内向外层叠得到,其中,内层是针织面料,为珠地网眼织物,内层由丙纶纱线编织而成,丙纶纱线由细旦丙纶纤维纺纱而成;中间层为水刺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由吸湿性纤维纺纱而成;外层是机织面料,外层由亚麻纱线以平纹组织结构编织而成。上述技术方案中制得的复合面料在透气、散热和排汗方面性能好,但是上述面料在作为人体衣物时,人体排汗时在人体皮肤表面形成温暖潮湿的环境,此环境下病菌快速生长。

5、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内衣用抗菌面料,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抗菌性和透气性的内衣用抗菌面料。

2、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由外层织物、中层织物及内层织物复合而成;所述外层织物的网眼孔径为r1,所述中层织物的网眼孔径为r2,所述内层织物的网眼孔径为r3,且r2<r1<r3。

3、优选的,r1的范围为1800×800μm~1400×400μm,r2的范围为450×280μm~350×180μm,r3的范围为2500×600μm~2200×300μm。

4、优选的,所述内层织物为聚酰亚胺纤维纱线和天竹纤维纱线混合编织而成。

5、优选的,所述聚酰亚胺纤维纱线和所述天竹纤维纱线的质量比为(99:1)~(67:33)。

6、优选的,所述外层织物为天竹纤维纱线编织而成。

7、优选的,所述中层织物为天竹纤维纱线编织而成。

8、优选的,所述外层织物为网眼结构。

9、优选的,所述中层织物为平针结构。

10、优选的,所述内层织物为网眼结构。

11、优选的,所述外层织物、所述中层织物及所述内层织物之间通过编织成为一体。

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内衣用抗菌面料,通过将面料设置成满足一定孔径的三层结构,同时采用天竹纤维纱线制备外层和中层,采用聚酰亚胺纤维纱线和天竹纤维纱线共同作为内层原料,即可制得具有优异的透气性和抗菌性的抗菌面料。通过上述方式,可利用聚酰亚胺纤维纱线和天竹纤维纱线自身的抗菌性,为抗菌面料提供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的环境,赋予抗菌面料优异的抗菌性。

14、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内衣用抗菌面料,通过将面料的结构设置成内层孔径大于外层孔径,外层孔径大于中层孔径,气体在具有该结构的面料内可被加速,利于气体穿过面料,从而使面料具备优异的透气性,实现了人体热汽的快速散发,可在使用过程中使面料保持干燥的状态,从微环境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环境抑菌再配合聚酰亚胺纤维纱线和天竹纤维纱线的自身抑菌特性,从菌类生长环境和材料分子抑菌协同实现对菌类的抑制,双重条件下,没有好的生长环境,菌类活性降低,再辅以材料分子抑制实现更高效的抑菌效果;另外,利用天竹纤维纱线作为外层织物和中层织物的原料,可充分利用天竹纤维纱线自身的优良的抗菌及抑菌性、吸湿透气性、手感柔软等特性,可使面料在兼顾抗菌性和透气性的同时,还可保持面料的舒适性,同时,利用一定组分的聚酰亚胺纤维纱线和天竹纤维纱线共同形成面料的内层,可充分利用聚酰亚胺纤维纱线和天竹纤维纱线本身的抗菌性使面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从而避免使用抗菌处理剂,使面料的抗菌性稳定且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减弱。通过上述方式,提供了一种抗菌性优良、透气性好且抗菌性能稳定的内衣用抗菌面料。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由外层织物、中层织物及内层织物复合而成;所述外层织物的网眼孔径为R1,所述中层织物的网眼孔径为R2,所述内层织物的网眼孔径为R3,且R2<R1<R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R1的范围为1800×800μm~1400×400μm,R2的范围为450×280μm~350×180μm,R3的范围为2500×600μm~2200×3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织物为聚酰亚胺纤维纱线和天竹纤维纱线混合编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纤维纱线和所述天竹纤维纱线的质量比为(99:1)~(67: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织物为天竹纤维纱线编织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织物为天竹纤维纱线编织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织物为网眼结构。p>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织物为平针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织物为网眼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织物、所述中层织物及所述内层织物之间通过编织成为一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由外层织物、中层织物及内层织物复合而成;所述外层织物的网眼孔径为r1,所述中层织物的网眼孔径为r2,所述内层织物的网眼孔径为r3,且r2<r1<r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r1的范围为1800×800μm~1400×400μm,r2的范围为450×280μm~350×180μm,r3的范围为2500×600μm~2200×3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织物为聚酰亚胺纤维纱线和天竹纤维纱线混合编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纤维纱线和所述天竹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晓静曹根阳金志毅陶丹邵晰茹夏亚辉郗晨占晨晨李杰张顺正胡楦橼陈奕翀覃吉思远杨淑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