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陆两栖车辆,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车辆油箱结构。
技术介绍
1、传统油箱材质为有一定强度的金属或塑料,通过绑带方式固定且对外形强度有一定的要求;传统油箱受外物碰撞、击穿有安全隐患,可能爆炸导致二次伤害;传统油箱跟换、改形、扩容不便,需重新按照空间制作;传统油箱在行驶时内部燃油会窜动,特别是在水上且较大体积油箱,对航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传统油箱内部不容易清洁及防腐性能有较高要求;传统油箱制造成本高,无法系列、通用化。
2、现有技术中有名称为“一种两栖车辆车体结构”、公开号为“112297732b”的技术,该技术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的车体支撑主体(1)上设置布置间隙(3),燃油箱(4)位于布置间隙(3)内,燃油箱(4)的燃油箱板件(5)与车体支撑主体(1)固定连接,燃油箱板件(5)的燃油箱前部板件(6)与布置间隙(3)前部板件内壁固定连接,布置间隙(3)前部板件内壁固定连接,燃油箱板件(5)的燃油箱后部板件(8)与布置间隙(3)后部板件内壁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两栖车辆车体结构,避免了传统燃油箱悬挂式连接的麻烦,提高了两栖车的通过性,降低了整车的重量,有利于两栖车的整车轻量化,降低整车高度,有利于保证两栖车的稳定性,提高使用中可靠性和安全性。
3、然而,该技术没有涉及本申请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基于油箱受到外物碰撞、击穿会爆炸的实际情况,有效实现防火和吸
2、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本技术为一种水陆两栖车辆油箱结构,包括油箱外壳、防爆组件,油箱外壳内部布置多个防爆组件,油箱外壳为高分子橡胶外壳,防爆组件为高分子防爆组件,防爆组件为蜂窝状结构。
4、所述的油箱外壳内部的相邻防爆组件之间有间隙空腔。
5、所述的防爆组件内部的蜂窝状结构形成内部空腔。
6、所述的油箱外壳上部设置油箱加油管口。
7、所述的油箱外壳为方形体或球体或圆柱体结构。
8、所述的防爆组件为圆柱体或球体结构。
9、所述的油箱外壳内部的相邻防爆组件之间点接触或线接触。
10、所述的油箱加油管口和端盖连接,端盖连接油箱外壳。
11、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12、本技术所述的水陆两栖车辆油箱结构,将油箱外壳的材质更改为高分子耐油橡胶,整个油箱外壳为柔性结构,可根据油箱在水陆两栖车辆上的安装空间进行随意调整形状,安装时只需要油箱外壳底部承载即可,固定可以通过绑扎、螺接、卡槽等方式实现。油箱内部填充多个防爆组件,防爆组件为高分子防爆材料,可通过油箱加油管口安装的端盖部位进行防爆组件的填放。这样,油箱外壳内部的防爆组件之间的间隙部及防爆组件内部的内部空腔用于储存燃油。这样,当油箱受外物碰撞及刺穿时,依靠油箱外壳的高分子橡胶进行吸能,同时油箱外壳内部填充的高分子防爆组件也进行吸能,而且油箱外壳和防爆组件两种材质均有防火性能,从而能够有效达到防止爆炸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并且在爆炸时为两栖车辆上的人员增加逃离时间。因为油箱外壳内部填充高分子防爆材料,高分子防爆材料为蜂窝状结构,在燃油储存于防爆组件内部的内部空腔时,防爆组件可以有效防止燃油在油箱内部窜动,并且相邻防爆组件的间隙空腔也储存燃油,同时可以起到防止燃油在油箱内部窜动的作用,提高油箱使用安全。而防爆组件本身结构组成有一定的强度,对油箱外壳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燃油外壳轻易变形。本技术所述的油箱结构,在车辆油箱扩容及更换时比较便捷,通过快换接头对接油箱加油管口和供油管路,因此,可以快速实现油箱加油管口的连接和断开。油箱容量根据车辆的油箱布置位置的不同的体积进行选定,而油箱外壳因为内部填充多个防爆组件,整个油箱外壳的形状可以根据布置位置的形状进行调整,使用便捷。油箱外壳和内部的防爆组件都采用不同的高分子材料,整个油箱无金属部件,其防腐性能较好,由于内部为空心蜂窝状结构,能够将燃油中细小的异物进行有效隔离,有滤清作用,避免燃油通过管道进入发动机内部而导致损坏发动机。本技术的油箱结构,制造采用传统的冲压成型、注塑等工艺,无需特定模具及工序,根据油箱容积和尺寸在同一模具上可以拓展完成生产,降低设备投入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陆两栖车辆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外壳(1)、防爆组件(2),油箱外壳(1)内部布置多个防爆组件(2),油箱外壳(1)为高分子橡胶外壳,防爆组件(2)为高分子防爆组件,防爆组件(2)为蜂窝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车辆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外壳(1)上部设置油箱加油管口(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陆两栖车辆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外壳(1)为方形体或球体或圆柱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栖车辆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爆组件(2)为圆柱体或球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栖车辆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外壳(1)内部的相邻防爆组件(2)之间点接触或线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栖车辆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加油管口(5)和端盖(6)连接,端盖连接油箱外壳(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两栖车辆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外壳(1)、防爆组件(2),油箱外壳(1)内部布置多个防爆组件(2),油箱外壳(1)为高分子橡胶外壳,防爆组件(2)为高分子防爆组件,防爆组件(2)为蜂窝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车辆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外壳(1)上部设置油箱加油管口(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陆两栖车辆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伟,王裕学,石正鹏,陈晨,沈力,李勇明,方洁,李沈楠,丁雄鑫,孙厚卓,王猛,王丹迪,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