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生产,具体的,涉及一种cpp膜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1、cpp膜,又称为聚丙烯流延膜,是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薄膜材料。它具有独特的性能特点,如优良的透明性、阻湿性、耐热性、挺度以及光泽性等,使其在光学电子产品、食品包装、医药用品等多个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在食品领域,cpp膜可用于各种包装袋的设计,应用非常广泛。尽管cpp膜的耐热性较好,但其耐低温性能较差,无法满足一些产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的条件。因此,研发一种耐低温性能较好的cpp膜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cpp膜及其生产工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cpp膜的耐低温性能较差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cpp膜,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电晕层、粘结层和热封层,所述粘结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第一聚丙烯18~46份、聚乳酸1~35份、纳米碳化硅10~16份;
4、所述电晕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第二聚丙烯18~46份、聚羟基丁酸酯4~16份。
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纳米碳化硅为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改性纳米碳化硅。
6、将纳米碳化硅利用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进行表面处理,既可提高纳米碳化硅在粘结层中的分散性能,又可分别与粘结层中聚乳酸和电晕层中聚羟基丁酸酯形成氢键作用,增强了粘结层和电晕层的结合能力,进一步提高了cpp膜的耐低温性能。
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
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纳米碳化硅和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重量比为3~7:1。
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溶液的质量分数为8%~16%。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热封层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第三聚丙烯18~46份、爽滑剂1~3份。
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聚丙烯、第二聚丙烯、第三聚丙烯各自独立地为均聚物聚丙烯和共聚物聚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
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爽滑剂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硬脂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13、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cpp膜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4、s1、将所述电晕层的各组分混合均匀,得到电晕层混合料;
15、s2、将所述粘结层的各组分混合均匀,得到粘结层混合料;
16、s3、将所述热封层的各组分混合均匀,得到热封层混合料;
17、s4、由上而下按照电晕层、粘结层和热封层的顺序,依次将所述电晕层混合料、粘结层混合料和热封层混合料熔融挤出,流延冷却,得到流延膜;
18、s5、对所述流延膜中的电晕层进行电晕处理,得到cpp膜。
1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5中,所述电晕处理时,电晕值为38~40达因。
2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4中,所述熔融挤出时,电晕层的挤出温度为210~220℃,粘结层的挤出温度为220~230℃,热封层的挤出温度为228~236℃,所述流延冷却的温度为24~32℃。
21、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22、本专利技术中,粘结层中包括聚乳酸,电晕层中包括聚羟基丁酸酯,利用聚乳酸和聚羟基丁酸酯的协同作用,增强了粘结层和电晕层的结合能力,从而提高了cpp膜在低温下的抗冲击性能,使得cpp膜体现较好的耐低温性能。另外,粘结层中加入纳米碳化硅,也可提高cpp膜的耐低温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CPP膜,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电晕层、粘结层和热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第一聚丙烯18~46份、聚乳酸1~35份、纳米碳化硅10~1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PP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碳化硅为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改性纳米碳化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PP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改性纳米碳化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加入乙酸乙酯中,搅拌,得到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溶液,在所述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溶液中加入纳米碳化硅,混合均匀,烘干,得到所述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改性纳米碳化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CPP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碳化硅和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重量比为3~7: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CPP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溶液的质量分数为8%~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PP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封层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第三聚丙烯18~46份、爽滑剂1~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pp膜,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电晕层、粘结层和热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第一聚丙烯18~46份、聚乳酸1~35份、纳米碳化硅10~1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pp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碳化硅为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改性纳米碳化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pp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改性纳米碳化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加入乙酸乙酯中,搅拌,得到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溶液,在所述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溶液中加入纳米碳化硅,混合均匀,烘干,得到所述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改性纳米碳化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cpp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碳化硅和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重量比为3~7:1。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永,韩辰辰,
申请(专利权)人:雄县盛世佳铝塑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