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刃尖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049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刃尖钻,包括钻尖部分和导向部分,该钻尖部分的两主切削刃由外向内包括外刃11、圆弧刃12和内刃13,所述的两内刃13之间是位于钻尖中心部位的横刃14;所述的两外刃11与两圆弧刃12相交形成两弧刃尖15,所述的两内刃13之间的横刃14的中点成为该钻尖中心部位的钻心尖16,所述的两内刃13与钻心尖16之间还设有修磨该钻尖中心部位前面形成的两个生成内刃17,所述内刃13的锋角2φ1的调整值小于所述的生成内刃17的锋角2φ1’,所述生成内刃17的斜角τ为26°~40°。该多刃尖钻引钻定心能力好、轴向阻力小及能保证钻尖锋利。(*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工工具,适用于加工各类材料,具体讲是一种多刃尖钻
技术介绍
目前的多刃尖群钻,包括钻尖部分和导向部分,该钻尖部分的两主切削刃分别由外向内分为外刃、圆弧刃和内刃三段,两内刃之间是位于钻尖中心部位的横刃,形成七刃,该两外刃与两圆弧刃相交形成两弧刃尖,两圆弧刃的内端与两内刃的外端圆滑连接,两内刃之间的横刃成为该钻尖中心部位的钻心尖,形成以钻心尖为中心、两弧刃尖对称位于其两侧的三尖。现有技术的多刃尖群钻存在以下缺点1、 由于在修磨横刃形成内刃后,内刃实际锋角总会加大, 一般可达到135° 150° ,这样就不容易引钻定心,同时也增加了轴向阻力。2、 由于在螺旋槽前面前角分布是越近中心部位前角越小, 一般均将钻尖部位前面修磨以增大该部位前角,但修磨的范围未经优化计算与控制,使得内刃长度不是最佳;如修磨内刃过长,使得原刀刃正前角部分也被修磨成负前角了,如磨出内刃过短,使得原刀刃负前角部分未能得到改善,这样就不能使钻心部位前角达到最佳化,不能保证钻尖的锋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引钻定心能力好、轴向阻力小及能保证钻尖锋利的多刃尖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多刃尖钻,包括钻尖部分和导向部分,该钻尖部分的两主切削刃由外向内包括外刃、圆弧刃和内刃,所述的两内刃之间是位于钻尖中心部位的横刃;所述的两外刃与两圆弧刃相交形成两弧刃尖,所述的两内刃之间的横刃的中点成为该钻尖中心部位的钻心尖,所述的两内刃与钻心尖之间还设有修磨该钻尖中心部位前面形成的两个生成内刃,所述的内刃的锋角调整值小于所述的生成内刃的锋角,所述的生成内刃的斜角为26。 40°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所述的两内刃与钻心尖之间还设有修磨钻心部位前面后的两生成内刃,所述的内刃锋角调整值小于所述的生成内刃锋角,使得生成内刃的锋角可控制不会过分增大,保证钻头引钻定心能力,同时也不致过分增大轴向阻力。2、由于所述的内刃斜角系根据麻花钻螺旋槽前面前角分布规律计算出的最佳值为26° 40° ,钻头的直径越大,生成内刃的斜角越小,刃磨调正控制生成内刃的斜角t ,就能控制最佳内刃长度,实现钻尖前角的最佳化,有利于减少钻尖部位切削变形,能保证钻尖锋利,减少阻力、提高钻头耐用度。作为改进,所述的内刃锋角通过计算加工调整值为105° 110° ,且生成内刃的锋角为124° 133° ,保证了钻头引钻定心能力。作为改进,由于所述的生成内刃前角为-10。 0,且在生成内刃前角为一5。时最能体现钻尖刃锋利与刃强度效果最佳匹配,保持钻尖内刃的强度需求下,尽可能的锋利。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多刃尖钻的主视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多刃尖钻的俯视图。如图所示11、外刃,12、圆弧刃,13、内刃,14、横刃,15、弧刃尖,16、钻心尖,17、生成内刃,d、钻头直径,2cH'、生成内刃的锋角, t、斜角,24>1、内刃锋角, Y t、前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l、图2所示,本技术的多刃尖钻,包括钻尖部分和导向部分,该钻尖部分的两主切削刃由外向内包括外刃11、圆弧刃12和内刃13,两内刃13之间是位于钻尖中心部位的横刃14;该两外刃11与两圆弧刃12相交形成两弧刃尖15,两内刃13之间的横刃14成为该钻尖中心部位的钻心尖16,这样就形成了三尖,所述的两内刃13与钻心尖之间还设有修磨钻心部位前面形成的两生成内刃17,即生成内刃17的一端与内刃13连接,另—端与横刃14连接,这样就形成了两外刃ll、两圆弧刃12、两内刃13、两生成内刃17和横刃14共九刃,所述内刃13的锋角2cJ)1调整值小于所述的生成内刃17的锋角2<M'的,调整值具体是指刃磨机床或夹具的调整角度,生成内刃的锋角24)1'可控制不会过分增大,保证钻头引钻定心能力,同时也不致过分增大轴向阻力。所述的生成内刃17的斜角t为26。 40° ,钻头的直径越大,生成内刃17的斜角t越小,刃磨调正控制生成内刃17的斜角t,就能控制最佳内刃长度,实现钻尖前角的最佳化,有利于减少钻尖部位切削变形,减少阻力、提高钻头耐用度。所述内刃13的锋角2 4>1调整值小于所述的生成内刃17的锋角2(H'是指,所述内刃13的锋角2中1的加工调整值为105一110,所述生成内刃17的锋角2小1’为124。一133,也就是说所述生成内刃17的锋角2中1’略大于所述的内刃锋角2中1的调整值,保证了钻头引钻定心能力。所述的生成内刃17的斜角下为26“一40“是指,直径d大于13mm的钻头,生成内刃17的斜角T为260,直径d小于13mm的钻头,生成内刃17的斜角下为(41一d),也就是41“减去钻头直径d之差,钻头的直径d越小,生成内刃17的斜角T越大,以控制内刃长度、钻心部位前角为最佳值。所述的生成内刃17的前角YT为一10。一O,作为优选,所述的生成内刃17的前角YT为一5,以保持钻尖内刃的强度下,达到内刃的锋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刃尖钻,包括钻尖部分和导向部分,该钻尖部分的两主切削刃由外向内包括外刃(11)、圆弧刃(12)和内刃(13),所述的两内刃(13)之间是位于钻尖中心部位的横刃(14);所述的两外刃(11)与两圆弧刃(12)相交形成两弧刃尖(15),所述的两内刃(13)之间的横刃(14)的中点成为该钻尖中心部位的钻心尖(1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内刃(13)与钻心尖(16)之间还设有修磨该钻尖中心部位前面形成的两个生成内刃(17),所述内刃(13)的锋角(2φ1)的调整值小于所述的生成内刃(17)的锋角(2φ1’),所述生成内刃(17)的斜角(τ)为26°~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刃尖钻,包括钻尖部分和导向部分,该钻尖部分的两主切削刃由外向内包括外刃(11)、圆弧刃(12)和内刃(13),所述的两内刃(13)之间是位于钻尖中心部位的横刃(14);所述的两外刃(11)与两圆弧刃(12)相交形成两弧刃尖(15),所述的两内刃(13)之间的横刃(14)的中点成为该钻尖中心部位的钻心尖(1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内刃(13)与钻心尖(16)之间还设有修磨该钻尖中心部位前面形成的两个生成内刃(17),所述内刃(13)的锋角(2φ1)的调整值小于所述的生成内刃(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家宁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刃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