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摩抗磨性能优异润滑脂的制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0386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高PB值的聚脲基润滑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添加剂的添加工艺,将添加剂作为基础油的一部分来进行稠化反应,从而将添加剂的抗磨极压效果进行增倍,降低了减摩抗磨添加剂的比例,提高了经济效益,且有利于环境保护。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脲基润滑脂组合物由基础油、稠化剂以及添加剂组成,所述的基础油为各类矿物基础油、合成油、增粘剂、减摩抗磨添加剂的混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聚脲基润滑脂具有极佳的减摩抗磨性能,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可达135公斤以上,且具有高滴点、低噪音、极强粘附性的特性,可用于高温、重载、潮湿、有害介质等恶劣工况下运转的机械润滑及高速超高速运转的轴承润滑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润滑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代机械设备相关参数日益提高,工作负荷越来越重,使用工况趋于苛刻,这些都 严重影响着机械零件的磨损情况和使用寿命。这种苛刻的润滑工况,对于高速轴承行业尤 其突出,因为高速轴承对磨损很敏感,且高速轴承的运转速度大,致使润滑剂不易粘附于滚 动表面,容易飞散,高速轴承的轴承托辊的旋转阻力相对较大,因此要求用于高速轴承的润 滑剂具备极佳的减摩抗磨性能,以减少高速轴承的轴承托辊的旋转阻力,牢牢地粘附在轴 承的表面,减小摩擦表面间的摩擦阻力,防止材料的磨损和擦伤,从而降低能耗和运营成 本。高速轴承的工作温度大多在20(TC左右,而且往往会更高,普通的锂基脂、钠基脂都无法 满足高温润滑的要求,因为高速轴承如不通过强力冷却,则温度会继续上升而对轴承的强 度和硬度大为不利,轴承一旦失去保持精确形状的能力,必将加剧高速摩擦而使温度迅速 上升,进一步导致材料强度和硬度的降低而使轴承很快失效。因此对于高速轴承而言,选用 一种在高温环境下,也具有良好性能的合成油润滑油,或以这种合成油为基础油的润滑脂 非常必要。 目前行业中,聚脲基润滑脂凭借其良好的耐高温性、防辐射性、抗水性、胶体安定 性,以及较长的轴承寿命等性能而被大多数使用厂家所青睐,随着轴承技术的发展,轴承逐 步向密封型发展,密封轴承通常要求润滑脂使用寿命与轴承同寿命,中间不补充润滑脂,并 且承受巨大的冲击和振动的高速轴承的润滑,以及其他重载、高负荷、冲击负荷的工况,均 需要聚脲基润滑脂具备极佳的减摩抗磨性能和极压性能方可满足要求,目前行业中多以添 加油性剂或极压抗磨剂达到目的。为了达到极佳的减摩抗磨效果, 一般的做法往往是在聚 脲基润滑脂添加多种减摩抗磨添加剂,且添加比例比较大,这样既不环保也不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PB值、高粘附性能,且 具有高滴点聚脲基润滑脂及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添加剂的添加工艺,将添加剂作为 基础油的一部分来进行稠化反应,从而将添加剂的抗磨极压效果进行增倍,降低了减摩抗 磨添加剂的比例,提高了经济效益,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Pe值的聚脲基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在50 80°C ,优选 60 7(TC将增粘剂、部分减摩抗磨添加剂加入基础油中,进行溶解,合成基础油,再将合成 后的基础油分为三份,其中两份基础油的混合物分别在60 8(TC用于溶解二异氰酸酯,烷 基胺,另外一份用做急冷油。在70 ll(TC将溶解后的两组溶液进行混合,剧烈反应,升温 至熔融,加入急冷油,冷却至100 12(TC,再加入抗氧防腐剂、以及剩余部分的抗磨极压添 加剂,如有需要,还可以加入极压齐U、防锈剂等功能性添加剂,继续冷却至60 90°C,均质, 出釜。3 本专利技术所说的基础油可以选择400SN 650SN的矿物油,以及高粘度指数中性油 的矿物油,如光亮油150BS,合成酯类油,植物油中的一种,或者其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 的混合物。 为了达到更宽的使用温度范围以及良好的粘附性能,以及进一步提高减摩抗磨添 加剂的功效,在基础油中还需加入增粘剂,本专利技术所说的增粘剂可以选择低分子量的聚异 丁烯、聚甲基丙烯酸酯、乙丙共聚物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的混合物。在本专利技术中,增粘 剂占润滑脂总量的0 18%,优选3 12%。 本专利技术所说的减摩抗磨添加剂可以选择脂肪酸、脂肪胺类、含磷化合物摩擦改进 剂、酯类摩擦改进剂、硼酸盐极压抗磨添加剂、有机钼摩擦改进剂中的一种、两张或者两种 以上的混合物。 本专利技术所说的合成基础油为基础油、增粘剂、减摩抗磨添加剂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所 说的合成基础油用量为润滑脂总量的60 95%,优选70 90%。合成后的基础油一般要 分成三份加入,其中一份用于溶解二异氰酸酯,用量为合成基础油总量的50 70%,另外 一份用于溶解脂肪胺,用量为合成基础油总量的20 40%,第三份基础油作为急冷油最后 加入,用量为合成基础油总量的10 30%。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稠化剂由二脲化合物构成,脲基稠化剂量占润滑脂总量的5 20%,优选7-15%,且二脲化合物由C6 C24有机胺,优选C6 C18脂肪胺与二异氰酸酯反 应而成,二异氰酸酯可以选择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或甲苯二异氰酸酯,优选二苯甲 烷-4,4-二异氰酸酯。所述的烷基胺可以是直链脂肪胺,也可以是环烷基胺,烷基胺的用量 为理论计算值。 采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高PB值聚脲基润滑脂,还可根据需要在产物中加入其他添加剂、如防锈剂、抗氧防腐剂等。 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润滑脂具有以下特点 超强的抗磨性能,极佳的负荷能力,特别适用于负载大、磨损严重的工况润滑; 较强的附着能力和良好的抗水性能,轴承使用寿命极长。 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润滑脂可用于高温、重载、潮湿、有害介质等恶劣工况下运转的机械 润滑及高速超高速运转的轴承润滑。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更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可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的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l 取800g新疆150BS加入制脂釜中,再向釜中加入50g分子量为12000的聚异丁 烯,5g 二聚酸、15g磷酸酯、2g磷之星,20g油酸乙二醇酯,升温至6(TC,恒温搅拌30min,再 将合成的基础油分成三份,将重量为600g的第一份合成基础油置于制脂釜中,在釜中加入 50gMDI ( 二苯甲烷-4, 4- 二异氰酸酯),搅拌加热升温至7(TC进行溶解,加快搅拌并恒温至 72t:左右,同时给另一个盛有200g合成基础油的反应釜中加入20g十四胺,28g环己胺, 并在6(TC时溶解,在快速搅拌的情况下,将反应釜中的混合溶液快速投入制脂釜中,发生剧 烈反应,制脂釜中温度升至115t:时,加入剩余的92g合成基础油,继续升温至14(TC,保温10min后,冷却至IO(TC ,加入2%抗氧防腐剂T202, 0. 5%的苯基t萘胺,0. 5%斯盘-80, 恒温搅拌30min,降温至80°C ,均质,出釜。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取650g新疆150BS、 150g菜籽油加入制脂釜中,再向釜中加入100gT603, 20g三甲 苯磷酸酯、5g烷基酚亚磷酸酯,10g 二硫代氨基甲酸氧化钼,升温至6(TC,恒温搅拌30min, 再将合成的基础油分成三份,将重量为600g的第一份合成基础油置于制脂釜中,在釜中加 入50g MDI ( 二苯甲烷-4, 4- 二异氰酸酯),搅拌加热升温至7(TC进行溶解,加快搅拌并恒 温至72t:左右,同时给另一个盛有200g合成基础油的反应釜中加入20g十四胺,28g环己 胺,并在60°C时溶解,在快速搅拌的情况下,将反应釜中的混合溶液快速投入制脂釜中,发 生剧烈反应,制脂釜中温度升至115t:时,加入剩余的100g合成基础油,继续升温至140°C, 保温10min后,冷却至IO(TC,加入2% T202,0. 5%的二苯胺,3% T361A硼酸盐极压抗磨添 加剂,恒温搅拌30min,降温至8(TC,均质,出釜。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1 取600g新疆150BS加入制脂釜中,再给釜中加入50gMDI ( 二苯甲烷_4,4_ 二异 氰酸酯),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PB值的聚脲基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在50~70℃将增粘剂、部分减摩抗磨添加剂溶入基础油中,合成基础油,再将合成后的基础油分别与二异氰酸酯,烷基胺混合,在70~120℃进行反应,升温至熔融,加入急冷油,冷却至100~120℃,加入抗氧防腐剂、防锈剂、以及剩余的抗磨减摩添加剂或其他功能型添加剂,冷却出釜。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高PB值的聚脲基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在50~70℃将增粘剂、部分减摩抗磨添加剂溶入基础油中,合成基础油,再将合成后的基础油分别与二异氰酸酯,烷基胺混合,在70~120℃进行反应,升温至熔融,加入急冷油,冷却至100~120℃,加入抗氧防腐剂、防锈剂、以及剩余的抗磨减摩添加剂或其他功能型添加剂,冷却出釜。2. 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脲基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基础油是IO(TC粘度为20 50cst的润滑油,所述润滑油是采用增粘剂、矿物油、合成油、植物油中的一种或者其中两 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3. 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基础油,其特征在于是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础油与减摩抗磨 添加剂的混合物。4. 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脲基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合成基础油分为三份加入, 其中一份用于溶解二异氰酸酯,用量为合成基础油总量的50 70%,另外一份用于溶解脂 肪胺,用量为合成基础油总量的20 40%,另外一份基础油作为急冷油最后加入,用量为 合成基础油总量的10 30%。5. 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脲基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稠化剂为脂环族脲、脂肪脲 或者二者的混合物。脲基稠化剂占润滑脂总量的5 20%,且二脲化合物由C6 C24有机 胺,优选C6 C18脂肪胺与二异氰酸酯反应而成。所述二异氰酸酯为二苯甲烷_4, 4- 二异 氰酸酯或甲苯二异氰酸酯。6. 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PB值的聚脲基润滑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玉芬杜守琴王金波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益田润石北京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