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用助排乳液,具体为一种油气田用纳米级助排防膨一体化乳液。
技术介绍
1、油气田助排乳液是一种用于油气田开采时增强油井产能和改善油气开采效率的特殊液体,通常是一种复合液体,包含多种化学物质,其主要功能是减少油井中的产能降低,促进油气的顺利流动,以提高油井的产量和开采效率;
2、根据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210510463.7,及一种油田酸化压裂助排剂,所述的助排剂制备方法如下:在反应器中加入壬基酚、丁酮、环氧溴丙烷,搅拌溶解,升温回流反应,期间用10%的碳酸钾溶液维持ph8-9,减压蒸馏,得到褐色粘稠状中间体;将上述中间体,加入2-氨基-6-溴吡啶,加入异丁醇,加热回流反应,减压蒸馏,得到产品粗品;通过硅胶层析柱分离得到压裂酸化用助排剂,油田酸化压裂助排剂具有用量低,助排率高的特点,在使用浓度为500mg/l时,助排率可以达到92%以上;
3、现有技术有效的解决了油田助排剂配方中氟含量较高,容易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具有用量低,助排效率高的优点,但是油井在开采后期井底容易出现膨胀和泥化现象,而该种助排剂不能很好的抑制井底膨胀现象,从而降低了油田助排剂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田用纳米级助排防膨一体化乳液,具备了减少油井堵塞,提高了助排乳液渗透效果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助排剂不能很好的抑制油井井底膨胀现象,从而降低了油田助排剂使用效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
3、还包括混合组件、搅拌组件、输送组件和过滤组件,所述混合组件包括混合罐和注液管,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主轴和搅拌器,所述混合组件和搅拌组件用于混合制备原料,所述输送组件用于输送混合乳液,所述过滤组件用于过滤乳液。
4、优选的,所述其制备原料包括氧化铝粉、氟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稳定剂、缓蚀剂、乳化剂、酸化剂、ph调节剂和聚合物,其配比为:氧化铝粉1%、氟表面活性剂1%、分散剂0.1%、稳定剂0.1%、缓蚀剂0.1%、乳化剂0.1%、酸化剂0.1%、ph调节剂0.1%和聚合物0.1%。
5、优选的,所述其制备原料包括氧化铝粉、氟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稳定剂、缓蚀剂、乳化剂、酸化剂、ph调节剂和聚合物,其配比为:氧化铝粉10%、氟表面活性剂5%、分散剂5%、稳定剂3%、缓蚀剂2%、乳化剂3%、酸化剂1%、ph调节剂2%和聚合物2%。
6、优选的,所述注液管位于混合罐的顶部,且与混合罐的内腔连通,所述伺服电机和减速机均固定于混合罐的顶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机的输入轴传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主轴和搅拌器均位于混合罐的内腔,所述搅拌器安装于主轴的表面,所述主轴的顶部贯穿至混合罐的外部并与减速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泵、进液管和排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与混合罐的出料端连通,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与输送泵的进液端连通,所述排液管的一端与输送泵的出液端连通。
9、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罐、滤网和排料管,所述排液管的另一端与过滤罐的进液口连通,所述排料管与过滤罐的出液口连通,所述滤网安装于过滤罐的内腔。
10、优选的,其制备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11、a、首先将制备原料氧化铝粉、氟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稳定剂、缓蚀剂、乳化剂、酸化剂、ph调节剂和聚合物按一定比例添加至混合罐的内腔,然后启动搅拌组件,通过搅拌组件对制备原料进行混合;
12、b、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减速机的输入轴转动,减速机通过输出轴带动主轴进行转动,主轴转动时带动搅拌器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对混合罐内腔的助排乳液制备原料进行搅拌混合,使其混合均匀,形成助排乳液,然后通过输送组件将其输送至过滤组件,通过过滤组件进行过滤;
13、c、输送泵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带动混合罐内腔的乳液通过进液管和排液管的导流输送至过滤罐的内腔,助排乳液进入到过滤罐的内腔后通过滤网进行过滤,滤网能够对助排乳液中的颗粒进行过滤,从而提高助排乳液的品质,过滤后的助排乳液通过排料管排出,可通过灌装设备对助排乳液进行包装。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5、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氧化铝粉、氟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稳定剂、缓蚀剂、乳化剂、酸化剂、ph调节剂和聚合物之间的比例,能够在调节油井流体性质、减少井底堵塞的情况下,防止油井地层的膨胀和泥化,并改善油井产能,增强油井开采的稳定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油田助排剂的使用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田用纳米级助排防膨一体化乳液,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原料包括氧化铝粉、氟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稳定剂、缓蚀剂、乳化剂、酸化剂、PH调节剂和聚合物,其配比为:氧化铝粉1%-10%、氟表面活性剂1%-5%、分散剂0.1%-5%、稳定剂0.1%-3%、缓蚀剂0.1%-2%、乳化剂0.1%-3%、酸化剂0.1%-1%、PH调节剂0.1%-2%和聚合物0.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田用纳米级助排防膨一体化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制备原料包括氧化铝粉、氟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稳定剂、缓蚀剂、乳化剂、酸化剂、PH调节剂和聚合物,其配比为:氧化铝粉1%、氟表面活性剂1%、分散剂0.1%、稳定剂0.1%、缓蚀剂0.1%、乳化剂0.1%、酸化剂0.1%、PH调节剂0.1%和聚合物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田用纳米级助排防膨一体化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制备原料包括氧化铝粉、氟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稳定剂、缓蚀剂、乳化剂、酸化剂、PH调节剂和聚合物,其配比为:氧化铝粉10%、氟表面活性剂5%、分散剂5%、稳定剂3%、缓蚀剂2%、乳化剂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田用纳米级助排防膨一体化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102)位于混合罐(101)的顶部,且与混合罐(101)的内腔连通,所述伺服电机(201)和减速机(202)均固定于混合罐(101)的顶部,所述伺服电机(201)的输出轴与减速机(202)的输入轴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田用纳米级助排防膨一体化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203)和搅拌器(204)均位于混合罐(101)的内腔,所述搅拌器(204)安装于主轴(203)的表面,所述主轴(203)的顶部贯穿至混合罐(101)的外部并与减速机(202)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田用纳米级助排防膨一体化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3)包括输送泵(301)、进液管(302)和排液管(303),所述进液管(302)的一端与混合罐(101)的出料端连通,所述进液管(302)的另一端与输送泵(301)的进液端连通,所述排液管(303)的一端与输送泵(301)的出液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油气田用纳米级助排防膨一体化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4)包括过滤罐(401)、滤网(402)和排料管(403),所述排液管(303)的另一端与过滤罐(401)的进液口连通,所述排料管(403)与过滤罐(401)的出液口连通,所述滤网(402)安装于过滤罐(401)的内腔。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油气田用纳米级助排防膨一体化乳液,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田用纳米级助排防膨一体化乳液,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原料包括氧化铝粉、氟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稳定剂、缓蚀剂、乳化剂、酸化剂、ph调节剂和聚合物,其配比为:氧化铝粉1%-10%、氟表面活性剂1%-5%、分散剂0.1%-5%、稳定剂0.1%-3%、缓蚀剂0.1%-2%、乳化剂0.1%-3%、酸化剂0.1%-1%、ph调节剂0.1%-2%和聚合物0.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田用纳米级助排防膨一体化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制备原料包括氧化铝粉、氟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稳定剂、缓蚀剂、乳化剂、酸化剂、ph调节剂和聚合物,其配比为:氧化铝粉1%、氟表面活性剂1%、分散剂0.1%、稳定剂0.1%、缓蚀剂0.1%、乳化剂0.1%、酸化剂0.1%、ph调节剂0.1%和聚合物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田用纳米级助排防膨一体化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制备原料包括氧化铝粉、氟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稳定剂、缓蚀剂、乳化剂、酸化剂、ph调节剂和聚合物,其配比为:氧化铝粉10%、氟表面活性剂5%、分散剂5%、稳定剂3%、缓蚀剂2%、乳化剂3%、酸化剂1%、ph调节剂2%和聚合物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田用纳米级助排防膨一体化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102)位于混合罐(101)的顶部,且与混合罐(101)的内腔连通,所述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学所,泮伟青,王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神耀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